在三国中我认为最为让人痛心战役的是吕蒙偷袭关羽,导致蜀汉北伐只是一路大军,丞相耗尽了天命,伯约为此而殒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备的战略跨有荆、益,两大军北伐中原,完成2汉室的复兴,219年的刘备夺取了四川的门户汉中,关羽北伐襄樊地区,南阳郡宛城、洛阳陆浑、邺城的侠盗地方武装纷纷响应关羽,三国志记载 羽威震华夏,二爷用了三万人北伐,俘虏于禁三万人,汉朝在此将要复兴,自曹操赤壁之战后,朝廷反曹的势力抬头,曹操的重要谋士荀彧是汉臣,拥曹操是为了匡扶汉室,自曹操216年称魏王,打破了刘邦的白马之盟非刘氏不能称王被打破了,世受汉恩的这些大臣的信仰崩塌了,刘备自赤壁之战后开始扛起了复兴汉室的大旗,四百年炎汉的天下将会再度复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西汉被王莽篡了,但汉朝的法统在光武帝刘秀身上复兴,东汉末世需要又另一个光武帝来再度复兴汉室,最终大浪淘沙,刘备笑到了最后。两路大军让曹操焦头烂额,曹操的北方是一片焦土,曹操核心地盘在冀州,为了和刘备在关中兴驰,曹操征调的民夫都征到了洛阳地区,反曹的势力达到了巅峰,这个时候人往往会怀念旧朝,此时孙权只要再出一路大军北上合肥佯攻,曹操可能就彻底崩盘了。

虽然刘备从汉中撤军,曹操腾出手集中兵力派徐晃去解了襄樊之围,但北伐的基地荆西三郡未丢,荆州重镇江陵城依然在手中,依然有机会组织二次北伐,但吕蒙在关羽回军的时候把你盟友的老家偷了,还把曾经的盟友杀了,众弱抗强是弱国存在的基础,而弱国相攻,最终只能走向灭亡,刘邦联合众弱灭掉了强大的项羽,而六国的混战使得强秦统一天下。

孙权的战略是竟长江之所极,一举而定天下,后人没人会说你孙权背刺盟友,认为你这是一种策略,拯万民于水火,建大吴之基业,刘邦为统一天下也曾违背鸿沟之盟背刺项羽,但最终统一天下,开创大汉四百年天下。孙权的合肥败仗也会被掩盖,谁会记得刘邦起兵早期丢失了沛县于魏王,曹操早期起兵的时候败仗也不少,但最终还是艰难的统一了北方。,但合肥的噩梦让孙权夜不能寐,差一点就被张辽捉住了,作为曹军的俘虏,而自己的盟友却打的如此顺利,孙权在215年第一次背刺刘备夺取了荆南三郡,刘备为了避免两线作战妥协了,汉中才是关键,丢了汉中,四川必将不保,残破的荆州拿在手里又有什么用呢,承认了孙权对荆东三郡的合法地位,第一次背刺让孙权看到了甜头,自己的盟友在和曹操作战,曹操也和自己联合,荆州终于是属于自己的,孙权背刺了荆州,曹操解除了关羽的襄樊之围,曹操解除了最后的威胁。

江陵之战打破了两弱抗一强的格局,对弱者而言联合才能共存,强者只要利用弱者间的嫌隙,统一天下,并无不是没有可能,一千年后的南宋的疆域和防区如同三国中的蜀汉、东吴一样就是凭借着汉中、襄樊和长江天险延续了一百多年,而南宋的败亡也是四川战区的沦陷,南明比南宋缺少了四川地区(四川是张献忠地盘),而襄樊被军阀左良玉控制,三大防区已失其二,要不是永乐在云贵地区经营了二百年之久,南明可能三四年就灭亡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孙权陷入了最大的危机,曹魏依然对自己蠢蠢欲动,刘备对自己仇深似海,孙权将要陷入两线作战,但曹操选错了接班人,夷陵之战初期,刘备和陆逊相持在夷陵半年你曹丕不大,等到吴军大胜了你再打,吴军早已建立了稳固的防线,初战孙权的失利,让曹丕要灭掉东吴来证明自己的实力,征战一生曹操都不能打下东吴,你曹丕能行吗,曹操都说生子不如孙仲谋,18岁接替孙策,平定江东四郡叛乱,三征黄祖报复仇,26岁联手刘备抗曹,独自领兵来到合肥城下,在父兄的基础上把江东基业扩张了一倍,而曹操则是为曹丕铺好了路,解决掉最后的麻烦关羽才去世的,曹丕的早年大部分都在夺嫡,没怎么参加军事。

江陵之战的连锁反应,在关羽战败后,孟达因畏惧被治罪,再加上跟刘封不和,于是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魏文帝曹丕派遣夏侯尚督领徐晃、孟达等诸军袭取汉中东三郡。汉中东三郡。汉中东三郡丢失对刘备而言又是一大损失,从汉中进军中原的机会彻底被打破,对刘备而言仅凭蜀地无法独存,因而东征吴国无法避免,都说刘备这个时候应该北伐,你北面有曹丕,东面有孙权,要是真的北伐曹魏,不怕孙权的背刺吗,刘备最大的意图是以打促和,让两面扛着巨大的压力的孙权,把吕蒙背刺关羽的荆州吐出来,但刘备失算的一条就是曹丕在自己和陆逊相持时,居然没有进攻江东的腹地三吴地区,陆逊断了刘备回益州的水路,五万老兵和蜀汉的中坚力量损失殆尽,一个残破的益州留给了丞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诸葛亮投身刘备后,做的主要是类似萧何的工作,为刘备提供钱粮赋税兵马,刘备入川、汉中之战、夷陵之战从来都没有出现过缺粮的时候,刘备身边的谋臣入川是庞统,汉中之战是法政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可惜夷陵之战法正去世,而黄权得不到充分的信任,诸葛亮则是稳定大后方。

刘备死后最大的危机是南中的叛乱,益州本土势力蠢蠢欲动,丞相整合了南中的力量,将这股内斗的力量转而向外,北伐曹魏建立不世之功业,北伐是季汉存在的依据,曹魏是伪朝,天命在西南,丞相的北伐第一次可以说是几乎占尽了天时地利人和,曹魏并不知晓,对关陇地区并不重视,并且是统治薄弱地区,丞相进入陇右两郡归降,陇北一郡也降汉,关中震动,只要争取一段时间,守住关陇小道,就可一举拿下陇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两路大军北伐关中的战略意图就可以实现,可是这个时候出错在马谡身上,张郃击败马谡很快就进入了陇右,丞相被迫放弃了陇右,对于弱者来说机会只要一次,失去了这生再无机会,陇右地区彻底被曹魏换血,重视可靠的人换到了关陇军区的关键岗位,二次北伐陈仓道,陈仓城下魏将郝昭以数千士兵退诸葛亮数万士兵就是证明,第三次北伐夺取的武都、阴平实际上是两个空城,主要是为第四次北伐做准备,第四次北伐诸葛亮选错了李彦作为后勤大队长,在取得卤城和祁山堡等战略要地,司马懿屡次派兵都被诸葛亮击败,但最终因后勤问题被迫撤兵,第五次的北伐是丞相知道自己命不久矣,但为了复兴汉室做出了最后的努力,出褒斜道断陇右和关中的联系,但最终被司马懿耗死,最终性陨五丈原,蜀汉再也没有机会了,有任何一个人能把所以大权在集中于一人之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曹魏最终只采取了只守不攻的策略,恢复势力,随着时间的推移,曹魏和蜀汉的国力必定是曹魏越来越强,蜀汉和曹魏的差距越来越大,只要等你出了一个错误就是致命的,你离灭亡就不早了,而姜维在阆中屯田避祸,放开了汉中大门,想要在汉中打个打的歼灭战,但大歼灭战的前提,你的兵力应该至少和对方持平,而曹魏是五十万大军,你蜀汉汉中只有三万,你的优势就是在汉中的关口层层阻击敌人,等待雨季敌人的补给出了问题自然会退兵,蜀汉却因这一个失误而走向了灭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东吴虽然取得了大半个荆州,但自此以后,荆州要一直面对两个敌人,荆州西部的西陵地区一直屯有三万重兵,防止蜀汉对荆州的窥伺,荆州北部的江陵城成为了对抗曹魏的桥头堡,繁华的江陵城成为了军事要塞,繁华不再,虽然诸葛亮时期吴蜀联合再度恢复,但吴蜀接壤的三峡地区双方一直屯有重兵,蜀汉在此设置了永安大都督,防备东吴的西侵,双方在这样的防备下损失了北伐的力量,最后魏发动了灭蜀运动,永安地区的蜀军宁愿向魏军投降也不向吴军投降,东吴的北伐一直寿春、合肥一线,曹魏在合肥和寿春设置了无人区坚壁清野人,吴军北伐无法在敌占区获得补给,随着后勤补给线的拉长最终只能是无功而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国的天命似乎在孙权决定偷袭荆州的时候就已经注定,此后的蜀和吴的联合北伐,再也没达到219年的声势,曹丕采取了九品中正制来选拔人才,世族的心已不再属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