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他已经去世了,那么我就不会再想回答了。他还健在,话题才能继续。

如果你问的是“该怎么补偿”,我可能会先批评你,再谈论问题本身。但鉴于你的提问方式,我怀疑你已经是抑郁症患者了,或许是因为这位被你伤害过的患者,或许是因为其他。

那么现场给你编一个热乎的故事。我遇到过一个“小孩因为家长而抑郁,后来孩子家长自责到也抑郁”的案例。

结合你的问话和“赎罪”这个词,我怀疑你要么是患者本人,要么是造就患者病因或是导致患者病情加重且和患者关系较为亲近的人。

讲讲我刚才提到的这位患者家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青少年患者家属故事

家长是常见的中国式家长,在患者年纪很小的时候就不在孩子身边。小患者因为长期得不到父母的关爱,而父母也不擅长交流沟通,会因为孩子的学习成绩下降而辱骂孩子,长期之后这位小患者就渐渐抑郁了。

开始只是泼冷水以希望自己生病,病了父母就会来看望自己,渴望以此方式得到关爱。后来渐渐演变成习惯性自我惩罚,用各种手段惩罚自己的各种“罪孽”。

因为经常被家长责骂,自己也发自内心认为那些责骂是应该的,认为连父母都骂自己不该出生,那么自己确实是个该死的人。自己就是个该死的给家人添麻烦的小废物,认为自己去世全家都会快乐。由于那个年代消息比较闭塞,人们对抑郁症的了解也比较少,家长对于抑郁症的印象就是“富贵精神病”。这位家长对于“精神病”三个字都是很忌讳,她感觉到孩子确实有问题,但坚决反对孩子就医,潜意识认为这会毁了孩子的一生。

后来因为种种事件,家长意识到自己的孩子不得不就医了,一来就确诊孩子重度抑郁症,那位家长由此陷入严重的自责。

我开始关注青少年心理健康的起因正是这样的小患者,每年都有因为家长疏忽而自杀的孩子,因为家长苛责而抑郁的孩子。有成千上万可能因为校园霸凌、冷暴力和家长的辱骂而抑郁的孩子。而这一切,家长往往都不会太在意,多半是直到孩子去世之后,闹到学校。

我所说的这位家长,从孩子确诊之后就开始后悔自己的种种言行。

小患者在病情较轻的时候说过“除非你像我一样”这样的话,这句话成为埋在家长心里的种子。

她回忆小患者连续几年对长辈发出的求救,而她当时每次面对小患者的求救都只有谩骂,认为小患者在用死亡威胁自己。小患者在患病初期得不到自己的帮助,反而在已经患病的情况下被自己持续谩骂,病情才会迅速地越来越严重。

这位家长回忆自己面对孩子求救时反而火上浇油的种种行为,或许潜意识有了“要变成孩子那样才能赎罪”的想法,开始思考自己“早干嘛去了”。

然后这位家长就抑郁了,因为长期自责,每当看到小患者现在的样子,她就加深一分对自己的厌恶。包括孩子的父亲,心理状态也不是太好。而这位家长也确实渐渐开始崩溃,像小患者一样。

运气好的是,发现及时。

患者家属的赎罪

抑郁症患者确实会希望伤害过自己的人千百倍痛苦返还,即便这个人是亲人或是爱人,或者说,尤其是亲人和爱人。但是有一件事你必须知道,那些无意中伤害了患者的人,其实可能根本不会发现患者是个患者,不会记得自己伤害过患者,所以不太可能会有“赎罪”这样的想法。

只有患者关系亲近或是本来就是抑郁症患者的人,才会产生“赎罪”的想法。所以我猜测你和患者的关系亲近。

我假设你确实是患者亲近的人。这位患者或许会因为你的伤害而想要和你一起死,或许会想要你也成为他的样子,但实际上,他内心不舍得你也变成这个样子。

抑郁症患者的想法很奇妙。随着症状的加深,对于伤害自己的人想法也会改变。本来会想让所有伤害过自己的人通通不得好死,随着病情加重反而会希望别人都好好活着,只有自己该完蛋。

正是因为自己成了这副样子,才不想要别人也这样,即便对方是造就自己抑郁症的根源。他可能会想要杀你3000遍,但你要是真的自我惩罚了,他其实并不会开心得起来。即便是真的拍手叫好,过后也会越想越自责,认为我怎么可以这样恶毒。

无论如何,有一点我能确定,你的赎罪想法,即便真的让患者心里一时爽,也不会对他产生实质性帮助。

如果你伤害了他,请你加倍对他好,但是不要有“赎罪”的想法,因为这种想法可能会导致你也成为这样。

如果家属总是担心这个问题,其实我认为你已经有一定程度的抑郁可能性了。

“赎罪”是抑郁症患者常见的一个想法,很多患者都认为自己有罪,罪不可赦万死难辞其咎。

如果你是患者亲近的人,那么我认为你的“赎罪”想法有一定程度上的可能是患者故意诱导你产生的,部分患者会在“真相大白”后有补偿性心理,诱导对方“像自己一样”。这种补偿性心理会在你真这么想之后又转变成自责。

如果你和他其实关系一般,那么我认为你很有可能本来就已经抑郁了。或是说,因为伤害过抑郁症患者这件事,让你过度自责以至于抑郁。

你的提问让我想起这位患者母亲,她在想要“赎罪”却无法赎罪的状态中把自己也逼得抑郁。

或许这种“赎罪”是你想要的结果,或许你会像那位患者家长一样想:“既然我伤害过他,那么我也该体会被伤害的感觉才能赎罪”,但是事情并不会这样发展。

患者或许对你说过诸如“道歉有什么用”、“你做什么都没用,我永远不会原谅你”之类的话,他或许心里会认为就算你死他也不会原谅。但我以我接触已治愈患者的经验告诉你,其实你只要慢慢来,会得到原谅的。他原谅自己的时候,就会原谅你。

他在仍然未能治愈的时候绝对不会原谅你,甚至可能你的道歉都会让他愤怒,你做什么都没用。当他慢慢开始好转的时候,你的“赎罪”才是可能有用的。

所以你需要做的是帮助他好起来,那才是唯一赎罪的办法。

一定不要自责,我担心你也慢慢抑郁。很多伤害过抑郁症患者的人,其实是无意中伤害患者的,少数恶意霸凌的除外。我希望你不要过度给自己压力,不要过度自责。即便你真的是恶意霸凌的那个,我也希望你不要被自己的自责拉入深渊。

他在未治愈的状态下一定不会原谅你,这一点请你做好准备。抑郁症患者只有在完全治愈的情况下才可能会原谅你。

你要做的,你能做的,只有帮助他好起来。

患者为何不原谅

如果患者对你说过“你已经杀了我”之类的话,那么我想要告诉你一些事。

很多时候,你眼中可能是刺激了患者的话、无心之失的话,在患者眼中,是利刃,是万箭穿心。

不会原谅已经算是比较委婉了。

为什么不原谅?因为他爱你,而你伤害了他。

因为这对于他来说,是杀了他一次。在常人看来这是夸张的形容,对于抑郁症患者来说,他们的每一句痛苦都不是夸张,而是实话,是写实。

不是因为他小气、不是因为他想不开、不是因为他斤斤计较,而是因为抑郁症这样的病,相当于把患者的整颗心剜下来暴露在空气中,任何一点伤害都可能让他的心脏死去一次、两次、无数次。

任何一点伤害都可能会让患者产生万箭穿心的痛苦。

抑郁症患者可以说是一颗躺在泥泞里的千疮百孔的心,你不知道这颗心死过多少次,被碾碎过多少次,或许还挫骨扬灰过无数次。

如果你“杀过”他,当然是无法弥补的,杀人是不可能弥补的。

在很多患者家属眼里,患者只要没有实际自杀行为,就没有“死过”。

而事实上,每一个重度抑郁症患者,没有自杀过的重度抑郁症患者,都是“死过”的人。

这样的话看起来夸张,其实这是某种意义上的写实。

如果你是他的亲友,你唯一能做的,就是把这颗被杀死过很多次的心捧在手里捂着。

唯一的赎罪方法就是救他。没有任何弥补的办法,只有救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