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9年春,毛主席带领党中央“进京赶考”,暂时住进了北平西郊的香山双清别墅。

有一天,主席吃过早饭,后带着毛岸青、李敏及警卫员武象廷去散步。半路上,他们看到一位建筑工人正在为防空洞担水淋石灰。

这位师傅大概50多岁,身上穿着一件旧棉袍,正干得使劲。几人正要离开,武象廷突然轻声道:“主席,你看那人还留着辫子呢!”

“哦?”主席闻声看了过去,发现师傅头上果然有一条很长很长的辫子,配上他身上的棉袍,妥妥的一副满清遗民的打扮。此时离清朝灭亡已近40年,竟然还有人留长辫,穿棉袍,让已革命几十年的毛主席大为惊讶。

主席向这位师傅走了过去,热情地同他打招呼。

可是,这位师傅却像没听见似的,既不抬头,也不说话,闷不作声地干着他的活,好像根本没有看到主席,什么都没发生似的。

主席见状,并不以为意,仍然和蔼地问道:“老乡,你在干什么呀?”

师傅还是没有回应,只是低头干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席继续耐心而亲切地对他说:“老乡,你帮助我们干活,谢谢你。”

师傅还是没说话,只是直了下腰,把掉下来的辫子重新盘到脖子上,继续埋头干活。

毛泽东又问:“老乡,你头上留着那个辫子干什么?还不如把它剪掉,留着辫子干活,既不方便,也不卫生。”

此时,一直站在旁边观看的武象廷忍不住了,他想,主席和他说了这么多话,他却不吭不哈,莫非是哑巴,就算是哑巴,看到有人过来说话,也应该和人比划个手势吧?

武象廷走上前来,准备去拉师傅,告诉他有人在和他说话,却被主席制止住了。

主席一边打手势制止小武,一边对毛岸青和李敏说:“你们知道他为什么还留着辫子?他这是封建。满清皇帝统治时期,人们都得留辫子,谁敢不留辫子,就是对皇帝的反抗,要被杀头的。这个人的思想看来还不开化,害怕皇帝再出来要杀他的头,所以还留着辫子,等皇帝出来,表示忠于皇上,是皇上的好臣民,皇帝就不杀他了。”

主席对三个年轻人说完这些,又转向这位工人师傅,微笑着说:“老乡,你不要害怕,皇帝是不会再出来了,你把辫子剃了吧,保证没人敢杀你了。”

可是这位师傅依然不作任何回应,专注地进行着手里的工作,仿佛除了眼前的工作,整个世界都与他无关。

早在1895年,剪辫子运动就已开始了。后来辛亥革命推翻清朝,成立了中华民国,剪辫子已经蔚然成风。溥仪在1923年也剪掉了自己的辫子,一度把自己打扮成新文化青年的模样。

可是末代皇帝带头剪辫子,并不代表就彻底剪除了植根于人们思想中的封建思想,有些满清遗老心存复辟的幻想,誓死不剪辫,这才有了直到北京解放,还有人留着辫子的怪象。

至于这位留辫子的工人师傅,复辟或保皇之类的举动不一定与他有关系。之所以会留辫子,极有可能是作为底层百姓自保的无奈之举。特别是主席说了那么多话他都不回应,大概是看到主席像当官的,他怕说错了话招来杀身之祸,干脆就装聋作哑算了。

主席虽然大度,但说了那么多话均未得到回应,大概也有些悻悻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几人离开那位师傅后,主席边走边若有所思,突然停下来说“这个人思想守旧,对我们还不了解,他不敢和我说话,怕说错了要杀头的。”

说完这句话,主席把视线转到毛岸青的头上,用手摸着他的头,微笑着说:“那个人头上留着一个辫子,你头上没有留辫子,你不是封建。”

接着,主席又指着李敏头上扎着的两个小辫子,幽默地说:“她头上有两个辫子,她是两个封建。”

说完这句话,主席和大家哈哈大笑起来。因为不被理睬的不痛快顿时烟消云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