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0年,接到儿子毛岸青身体好转的消息后,毛主席立即给他写了一封信。这封信除了关心毛岸青的身体状况,还亲自询问了毛岸青与邵华的婚姻大事。

在毛主席的支持下,毛岸青和邵华于同年在大连结婚。他们的婚姻生活幸福美满,对此,毛主席感到十分欣慰。

1962年,毛岸青带着妻子邵华回到北京看望父亲毛主席。除了与毛主席会面外,他还见了刘思齐、杨茂之和张少林等人。

这次会面非常难得,大家欢声笑语、聊得非常热烈。

期间,毛主席对毛岸青说:“岸青,你现在是总参的人了,军人就应该有军人作风,先向罗叔叔请几天假,休息几天。”

毛岸青对父亲的吩咐感到有些困惑:“爸爸,为什么要请假?”

毛主席温和地回答道:“回湖南老家看看你外婆和舅妈,认认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岸青觉得父亲说的有道理,高兴的说道:“离家已经30多年了,外婆现在应该已经90多岁了,我确实该回去看看她。”

毛主席叮嘱道:“你现在已经成家立业了,应该带着媳妇一起回去认亲,顺便去你母亲坟上看看。”

带着父亲的叮嘱,毛岸青很快与妻子邵华回到了湖南老家。

期间,毛岸青首先去看望了外婆和舅妈,一番寒暄后,又前往板仓,祭拜母亲杨开慧。

站在母亲杨开慧的墓前,毛岸青无限伤感,情不自禁落泪。

看到这一幕,邵华代表全家将一束鲜花放在了墓前的石桌上,表达对母亲的悼念。

突然,毛岸青蹲在地上,准备给母亲行磕头礼。

邵华注意到后连忙制止他,将毛岸青搀扶起来。

看着妻子垂下的手臂,毛岸青马上意会。也放下手臂,向母亲的坟墓恭敬地鞠了三躬。

之所以这样,一方面原因是他们明白,母亲杨开慧一直都是个不作俗人之举的女子。

早年间,因为受到形势鼓舞,杨开慧想要进一所学校读书,投入学生运动的洪流。她毅然剪去盘在耳边的长发,成为女子中学第一个剪短发的人。

因为剪发,杨开慧被很多学校认为是过激派,不愿意收留她。

之后,在父亲好友的帮助下,杨开慧进入福湘女中学习。

这所学校校规森严,如果违反,轻则处分,重则开除。

一天,教务主任看到杨开慧后将她拦下:

“你就是杨开慧?”

杨开慧回答:“是的。”

教务主任不高兴的用手指着杨开慧的头发说:

“你为什么将头发剪得这么短?这在我们教会学校是不允许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教务主任是个守旧分子,非常看不惯杨开慧剪短发的行为,因此对杨开慧阴阳怪气。

杨开慧也不服软,硬气的说道:

“剪什么头发,穿什么衣服是我的自由!”

听到这话,教务主任惊讶的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盯着杨开慧仔细打量。

回到宿舍后,舍友们对杨开慧的短发展开议论,有人说杨开慧是激进派,杨开慧说:

“激进派有什么不好?秋瑾也是激进派呢!”

除了剪短发,杨开慧还不愿意上《圣经》课,不愿意做礼拜。她对毛主席说:

“这个学校的洋人老师想要利用宗教对中国学生进行奴化教育,鼓吹尊孔守旧,害怕新的思潮。”

眼看身边有同学参加驱张运动,有同学上街烧毁日货,还有人与校方进行斗争。杨开慧在和同学们谈心过程中说:

“这个堡垒要是不攻破,学校就会像一潭死水一样,我们青年人就没有出头的日子,福湘女中虽然在长沙很有名,但是洋人对我们进行奴化教育,我们是中国人,要做自己的主人!”

可以看出,从年少时期开始,杨开慧就是个极具反抗精神的人。与毛主席结婚的时候,杨开慧也没有做俗人之举。

当时,她既没有坐花轿,也没有要嫁妆,也没有媒妁之言,只是置办了一些必需的生活用品,与毛主席举行了简单的婚礼,甚至没有宴请亲朋好友。

牺牲前,杨开慧也曾叮嘱不作俗人之举。

邵华不让毛岸青给母亲下跪磕头的另一原因是,当时新中国正在进行封建迷信破除工作,而杨开慧也不支持封建主义。

综合考虑,他们没有在母亲坟前下跪。

虽然母亲很早就牺牲了,但毛岸青对母亲感情深厚。

哥哥毛岸青牺牲后,毛岸青大受刺激,旧病复发。那段时间,他还梦到了母亲杨开慧。多年间,只要条件允许,毛岸青都会带着家人回老家祭拜母亲。从60年代到2000年之间,毛岸青一共回去30次左右。

去世前,毛岸青还专门叮嘱妻子,将自己的骨灰葬在母亲身边。他想要永远陪伴母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