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们不能去假定,如果不进行南北议和,而是因共和政体之实,导致以清室和袁世凯为一方,与南京共和政府一方之间发生南北战争,会产生什么样的结局。

不过,如从袁世凯在得悉孙文出任临时大总统后命部下40多名军官通电反对共和、暗杀革命党人吴禄贞的行为来看,战争大概是不可避免的,结局也恐怕难料。

如果南京临时政府放手一搏,挟革命之风暴,率反满之义军,与具有革命倾向的北洋军第六镇统制吴禄贞及第二十镇统制张绍曾、蓝天蔚等南北夹击①,加上民间对满清的积怨甚深,完全可与袁氏一战。

但孙文等人却选择了议和一途,示弱于袁氏,将南北议和的主动权拱手让于权欲心极重的袁世凯。

这不仅仅是孙文的失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议和在南方代表伍廷芳和北方代表唐绍义之间进行。

南方关注的是袁世凯对共和国体的态度和能否迫使清帝退位问题,袁世凯关注的是他能否担任总统和总统有无实权问题,他希望的是一个可揽一切权力类似于皇帝的总统。

因此第一阶段的南北和谈便集中在国民会议的设立及各省代表权上,因在南方看来,国民会议代表着民权的落实,这是共和政体的基础,也是制约总统权力的根本。

双方代表经4次会议,于12月30日达成于1912年1月8日在上海召开国民会议条款。

这一结果是有利于南方的,条款规定,国民会议由包括内外蒙古、前后藏和各省在内的24处组成,每处3名代表,东北3省、直鲁豫、甘肃、新疆8省代表由清政府发电召集,独立14省代表由民国临时政府发电召集,内外蒙古、前后藏两处代表由双方分电召集。

民国政府至少控制了14省42名代表,加上各处倾向于共和的代表,基本保证了行使总统推举权力所需要的三分之二多数。

1912年1月3日,清政府驻外公使通电敦促清帝退位,使袁意识到清室已再难立足。一面电致南京政府,如他能出任总统一职,将诱使清帝逊位;一面于19日清室御前会议上密授民政大臣赵秉均等提出,他计要求清室退位的同时解散民国临时政府,于天津设立全国统一新政府,以保清室颜面。

此计为南京方面窥破,授权伍廷芳电诘袁世凯,告知南方政府所提清帝退位4项要求:(一)清帝退位,放弃一切主权;(二)清帝不得干涉临时政府组织之事;(三)临时政府地点须在南京;(四)孙总统须俟列国承认临时政府、国内改革成就,和平确立,方行解职;袁世凯在孙总统解职之前,不得干预临时政府一切之事。②

为防袁出尔反尔,孙文于1月20日在报纸上公布了已电告袁世凯的政权转交程序:

(一)清帝退位,由袁知照驻京各国公使,并由各国公使转知民国政府。

(二)袁公开宣布绝对赞成共和主义。

(三)孙文接到列国外交团通知清帝退位布告后,即行解职。

(四)由参议院举袁为临时总统。

(五)袁被举为临时总统后,誓守参议院所定之法,始能授受事权。③

民国政府公布政权转交程序,等于是告知全国袁世凯在利用和议进行秘密权力交易。

袁世凯应对的办法,一是全然不理会南京的要求,二是命段祺瑞等将官40余人,电致王公内阁、各军部和资政院,主张采共和政体以安皇室,这相当于武力恐吓清室,以解他许于清室的行君主立宪之诺。

此后便是清室与袁之间、袁与民国政府之间就清帝退位条件进行密商。

清室原本寄望于关外清军勤王和袁氏护驾,此时已经因蓝天蔚北伐军的阻挡和袁氏欲出任民国总统的心意,而无所依靠了。

宣统、皇太后之孤儿寡母,此时已经回天乏术,皇太后惟有召袁世凯入宫(2月1日),啜泣着宣布:我将诸事付汝处理,只求保全皇上的尊荣。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促清帝退位,南京提出将清废帝视同外国君主加以礼遇,岁用400万两,允驻颐和园,侍卫人员照常留用。

2月12日,孙文警告,如清帝两日内仍不退位,便取消这些优厚条件。

如此,6岁的清帝宣统(溥仪)于当日下诏退位。

诏书中,袁世凯增加了“即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一笔,意蕴袁氏乃受禅于清帝。

诏书由内阁总理大臣袁世凯及内阁大臣副署。

诏书如下:

诏书宣告了统治中国268年的满清朝廷寿终正寝。

同时,自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登基以来,帝制历经2132年、26朝之后,也告寿终正寝。

帝制和皇权的终结,诏示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而中国人民却还没有为这个新时代做好充分的准备。

农业-士绅体系的社会结构还没有真正瓦解:帝制思想、君民观念、士绅传统、乡村社会秩序等,还顽强地存续于东亚大陆的黄土地上,不经血与火的洗练,不会淡出历史舞台。

【本文完】

注释

①武昌起义后,吴曾请率所部第六镇前去平乱,清廷便对他怀疑。又张绍曾、蓝天蔚在滦州发出威逼清廷的电报时,吴往滦州与张、蓝密谋合取北京,逼清帝退位。清廷窥破他们的密谋,一面将京奉路线的列车悉调京师,使张、蓝等的军队不得进;一面令吴率所部往攻山西革命军。吴到石家庄后被袁世凯密谋刺杀。吴被刺后,张绍曾、蓝天蔚的第二十镇并未受直接影响,而蓝天蔚即在孙文归国后详告其部的革命活动,并自请以其所部阻东北清军南下,1912年1月3日,被孙任命为关外大都督、北伐军总司令,后在南北议和期间与山东等地清军激战,并于2月初挥师长城关外,粉碎了关外清军南下勤王计划。参见: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第280页。

②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第302页。

③李剑农著,中国近百年政治史(1840-1926),第303页。

④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第378页。

版权说明:本自媒体号所编发文章欢迎转载,本文的内容版权归作者居原氏所有,为尊重和维护原创权利,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来源及原创作者。本自媒体内容里的图片或视频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阅读更多精彩内容,请关注本自媒体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