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目新闻评论员 屈旌

近日,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学生小苏实名举报学校助学金分配不公,称名额被舍友挤占,引发热议。小苏称,班里在评定困难生助学金时,自己作为“孤儿”未获得,平日有高消费行为的同学却评得上,他质疑存在舞弊情况。

11月2日,小苏对极目新闻介绍,当日学校已联系他了解情况,称会给他评定二等助学金,并调查相关情况。小苏认为,自己的情况符合国家、学校评定助学金的条件。该校回应称,学校已成立工作专班进行调查核实。(据11月2日极目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相关新闻视频截图

在小苏所发布的视频中,他谈及自己的凄凉身世和家庭情况,满眼泪花,声音哽咽,让人十分同情。他自述4岁时父亲因车祸去世,第二年母亲改嫁,从此失联,家里有4个姐姐和1个妹妹,都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几年前爷爷也离世,家庭目前是建档立卡低保户。

他表示,自己为了省钱,连喝一瓶可乐都要想很久,却没有评上助学金,而参评的同学中有人用高配置苹果手机,买高档球鞋,经常聚餐、旅游,申请资格依然被认定。而他在怀疑助学金名额被舍友挤占后,舍友还找到辅导员,要求他搬离宿舍,并表示自己的遭遇并非个例。这一极度不公平,不公正,排挤和欺负贫困学生的行为,引发了网友的质疑和义愤,也让高校家庭困难学生助学金认定的公平性问题,再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如果小苏所讲述的是实情,那么很明显可以看出,即便是通过了民主评议流程,家庭困难学生的认定中,依然可能存在不准确、不公平的现象。其中最让人感到不能理解的,就是小苏通过公开发布的相关资料,证明了自己家庭的确是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家庭,这在很多高校都属于特殊困难群体,也是国家助学金的重点资助对象,小苏却因为在民主评议环节得到最后一名而落选,其中究竟有什么原因?参与评议的同学的人数、背景,评议的流程是否严格符合相关规定,是否做到了公平公正,实事求是?是否存在将助学金评议搞成了“人缘奖”“人情奖”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所发声明

而小苏提及的其他细节,比如他向辅导员和学院领导反映有人不符合助学金申请资格的问题,却被质问“你有证据吗”,甚至被威胁“不要闹事”;再比如,他因为举报而被舍友排挤,要求他搬离宿舍,而辅导员的态度是:“他们家长闹得厉害,你这个没爹没妈的,委屈一下!”以及他所说的,名额被占的同学不少,他根本不是个例……这些问题,不但涉及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定的乱象,还涉及师德失范、校园霸凌等问题,桩桩件件都不是小事,都是舆论极为关注,社会公道无法容忍的事情,既然多个相关部门介入,那么务必要调查清楚。

一直以来,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认定,助学金的发放,都是学生、家长及社会都特别关注的事情。因为这是国家拿出真金白银来帮助寒门学子,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举措,对于每一个处于艰难之中,依然顽强求学的大学生来说,这一资助不仅仅是物质上的帮助,也是一种精神上的扶持。如果助学金的评定和发放不能做到公平公正,让国家给贫困学生的帮助,成为了一些经济宽裕的学生眼中的“肥肉”,那么受伤的不光是那些被歧视,被欺负的孩子,更是人们所相信,所依赖的社会公平。

近年来,教育部及各级教育部门,都在督促学校切实做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工作,并且制定了非常详细的流程,去确保学生资助工作的精准度和科学化,去把好事做好、实事办实,但无论是从一些实名举报的情况,还是从网友的普遍评论来看,一些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的确未能禁绝。

可见,要保证认定程序的规范,要确保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得到帮助,不能只靠学校去认定和管理,各级部门要加强对这一工作的监督与指导,及时纠正错误的做法,对违规行为进行追责,一定要让助学金的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让困难学子真正从惠民政策中得到信心和勇气。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