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焦虑,焦虑,还是焦虑。

在新闻媒体的一篇《定向选调生,要招“海归”了》发出后,一些有意参加定向选调的本土硕博生陷入了焦虑之中。

原本就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赛道上,又挤入了一匹大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定向选调,面向”海归“

选调

宇宙的尽头是编制,编制的尽头是公务员。

在“国考”“省考”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拥有名校学历的毕业生们,把目光投向了定向选调。不仅录取率更高,在职位分配上还享有更高的单位层级待遇。

选调,正迅速成为名校研究生竞争的一大就业渠道。

清华大学奔赴西部、东北地区基层就业的人数从2019年的不足100,上升到2021年的200余人,翻了一番。某东部985高校近五年的基层选调录取人数,就提高了203%。

然而,985、211的漂亮学历也不能保证在定向选调的激烈竞争中就能做到十拿九稳。尤其在越来越多的地方定向选调面向海归留学生开放的情况下,未来的前景愈加晦涩难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竞争日益激烈

变革

事实上,定向选调对“海归”开放,并不是今年才出现的新事物。

北京市、重庆市、广东省、四川省、山东省、山西省、河南省、河北省等部分省份和直辖市,早早就开始了面向境外高校毕业生的定向选调生计划的试点尝试。

早在2020年前,这些地方的定向选调除部分“双一流”建设高校外,就涵盖了以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主要参考对象的TOP 100国(境)外院校。

而今年,不仅放开口子的省市名单增加,能参加定向选拔的海外名校名单,也在进一步丰富。

往年,上海选调对象主要由清北等头部院校、部分“双一流”建设学科硕士研究生或以上学历和上海市内部分院校优秀毕业生组成。

今年首次试点增加了两类高校毕业生,新型研究型大学国(境)外高水平大学优秀应届毕业生。

境外高校范围参照上海市留学回国人员可直接办理落户的高校名单,即此前官方公布的 可以在沪直接落户的73所国(境)外院校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上海新增两类高校试点招录选调生。

标准

目前,各省以及中央的定向选调生入围的国内院校,以985、211院校为主,部分地方可能卡得更加严格。

如辽宁2024届第一批定向选调生的入围学校,仅包括15所全国知名的985院校,省内知名院校东北大学和大连理工大学都未能入围。

“海外高校的含金量,就比985/211高吗?”

“一年制的‘水硕’也能参加选调吗?”

众说纷纭之下,根本问题在于,被纳入各省定向选调生范围的海外院校是什么标准?

目前,定向选调招录海外留学生主要以泰晤士世界大学排行榜、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和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为主要参考标准。

不同的排行榜有不同的排名依据指标及其权重,往往排名结果彼此龃龉。

QS世界大学排名因其问卷调查形式的公开透明而获赞,但也因具有过多主观指标和商业化指标而受到批评;THE世界大学排名多项指标衡量大学综合实力,但过于在意大学的国际化程度;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评分标准细致且严谨,但排名论文引用率占比过大,一直饱受争议。

在排名倾向上,不同排名之间各有偏好。

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美国以及英联邦国家院校的排名明显偏高,德、法等欧洲大陆国家的知名院校则表现一般;US News世界大学排行榜则更青睐美国的高校,在2023年度的世界TOP10中,美国高校就占据8席。

此外,关于海外院校纳入定向选调生范围的争议点,还在于学制的长短。

通常而言,我国主流硕士学制为三年,但在不少英联邦国家是一年学制。以硕士毕业进入体制的年龄看,部分归国留学生更具优势。

同时,引发争议的还有留学背后的经济问题。

时至今日,教育问题依然是一个经济问题,昂贵的留学费用让一部分望而却步。

与此同时,不同层次高校留学的申请难度也让人担忧。

一位留学机构的工作人员坦言:“比如马来亚大学,虽然在QS世界大学排行榜中位列前100名,但对国内学生而言实际申请难度并不高。最近几年,国内985院校的考研难度越来越高,对于有一定经济能力的家庭,申请这类院校,无疑非常具有性价比。”

新进入2024年QS排名前100的阿德莱德大学、悉尼科技大学等,都被认为是“海外硕士考公性价比最高的院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图|澳洲院校在2024年度QS世界大学排名中表现出色

定向选调的开放, 将吸引更多海外知名高校留学生回国发展,这不但能避免人才流失,还能满足国内岗位对全球化人才的要求。

“海归”选调生在工作中展现出的在专业素养、国际事业和丰富的跨文化沟通经验等方面的优势,对于公务员人才队伍建设具有积极作用。

对于任何有才能的优秀留学生回国建设,我们举双手欢迎。但目前各省份对于海外选调生的选拔标准不一,尚待完善。

我们需要做的只有三件事:公平,公平,还是公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