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遗传因素

发性抽动症具有一定的遗传倾向,遗传方式一般倾向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且男性患病的几率高于女性。此外对某些物体过敏、长时间吃某些药物等,也容易引起小儿抽动症。

2、脑结构或功能异常

大脑结构或功能异常的话会引起抽动障碍,一般患有抽动症的儿童基底节部位核体体积小,左侧海马灰质体积增加。

3、免疫因素

当受到感染后可侵害自身免疫功能,增加患上抽动症几率。此外,抽动症也和支原病毒感染有很大的关系。

4,受到精神和环境影响

若家长对孩子管教太严、长时间焦虑不安、一直待在不和谐的家庭环境中、学习压力过大或受到惊吓等,可诱发抽动症。此外,若孩子长时间看动画片或迷恋于电子游戏,也可能诱发抽动症或加重其症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哪些人容易得抽动症?

1、易患多发性抽动症的人群,从年龄讲,学龄前期及学龄期为发病高峰人群。大多数起病在5~12岁,90%在10岁以前第一次起病。

2、从性别方面分析多发性抽动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4~6:1。早产儿、难产儿易患多发性抽动症。

3、另外,性格内向、行为异常、胆小敏感、性情执拗、人格发育不全的孩子、家族中有类似病例及有精神行为异常病例的孩子亦是易患多发性抽动症的人群。

以上的这三种人群比较容易患上抽动症,家长要是发现自己的孩子在这几类人群中,平时一定要做好自己孩子的预防措施,将孩子患上抽动症的可能性降到最低。同时也要让自己的孩子了解到预防抽动症的必要性,自己也要做好日常的预防措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应该看哪个科?

·神经内科

医生如何诊断抽动症?

当医生怀疑是抽动症时,一般会通过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核磁共振、CT扫描、肌电图症状等综合检查结果予以确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