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书中有一句很让人心痛的话:“什么时候老师才能只做教书育人的工作?不幸福的老师怎么能教出积极乐观的孩子呢”?

她的离开,正如裴多菲写到的:“理想失去了,青春之花也便凋零了,因为理想是青春的光和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她留给我们的除了悲痛,更多的应该是反思,反思教育制度的弊端,形式主义和官僚作风为何盛行。

反思家长和学校的关系,很多人把对孩子的责任,过度推卸给学校,导致校方压力剧增不敢作为。

第一,形式主义的本质其实是懒政,貌似从上到下都很忙,不是在开会总结,就是在写材料汇报,时不时再组织各种学习和社会活动,忙的不亦乐乎。

等年底领导述职时,各种材料就是工作成果,证明我没闲着,然后稳稳过关,上头也自认指导有方,大家其乐融融。

因为这样的做法不会出问题,最安全也最保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所以这位女老师在教学工作之外,还要加班应对上级检查、拟写材料、宣传稿等行政事务,“上课反倒成了放松”。

道家先贤说:“治大国如烹小鲜”,在管理庞杂的社会组织时,其实不会经常看到出彩的成绩,很多投入换来的是无形的回报。

比如让学生快乐,提高对学习的自主兴趣,这件事不可能量化成领导的功绩,那么就不会有人主动去做。所以,对整个教育环境来说,自上而下的要求就是如此,就不要怪自下而上的忽悠对策了。

第二,官僚主义似乎是人性的原罪,手握权力而不用,好像是浪费资源一般。

女孩在跟姐姐的聊天中提到,曾经给领导写新闻稿,改了三遍都没通过,领导就是不说具体要求。

领导要的不是新闻稿,她要的是说一不二的官威,要的是高高在上的优越感!老子一句话,你就得乖乖回来加班,这是老子的天下。

这就像精神鸦片,领导们一天不来点,就浑身难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后我想说,有点怀念黑白屏手机的时代了,老师和学生父母的关系既纯粹又简单,每年家长会上见一次,其他时间就各自安好。

那时没有繁扰的家长群,没有24小时的一对一沟通,也没有无用的线上打卡和视频任务,老师的本职就是教学。

技术带来的不是社会进步,而是无休止的焦虑,更有些家长把孩子的成长问题,归咎于学校和老师,光是应付个别奇葩家长,就够老师耗费精力了。

为什么有些学校规定,课间十分钟不让孩子自由活动?因为怕出事,家长要来闹,学校要担责!

以前的学校,单双杠,3层楼高的爬杆是标配,学校不怕,家长也不怕,因为那时的社会共识很简单,老师是老师,从来不是保姆。

所以,当我们一味谴责学校的时候,是否应该思考一下家长的问题呢?

希望23年后,这位小姑娘还能成为一名老师,一名快乐的,始终抱有理想和热情的老师。

你对这件事怎么看?欢迎留言

我是刘大力,更多独立观点,随缘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