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1日下午2点,“异境”刘芮伽个展在北京798艺术区瀚艺术中心开展,由中央美院副教授、《世界美术》杂志编辑赵炎担任学术主持,由吴莹女士策展,带给我们了一场学术与视觉的综合体验。

开幕嘉宾

记忆图像与异境世界——关于刘芮伽的艺术
刘芮伽的作品是一种关于记忆的创作,不是对记忆的还原,而是将记忆中浮现的图像碎片以强烈的表现主义语言进行变形改造和融合重组,从而营造出一种颇具神秘意味的异境,这个异境之中既承载了她的个人经历和记忆,也折射出了一种集体性的历史和文化记忆。
刘芮伽的画中有两个特点引人注目:首先是画中整体构建的那种奇幻异境,组成这种异境的是各种记忆中的图像碎片。这些图像记忆大多来自于艺术家外出旅行访古的经历,她喜欢寻访各种石窟寺观和历史遗迹,不是为了考据和信仰,也不问儒、道、释还是藏传,就是为了欣赏那些经历过时间洗礼的建筑、雕塑和壁画所具有的厚重沧桑之美,喜欢发现那些隐藏在古迹各个角落里的奇神异兽、衣纹配饰。正是这些在游历过程中点点滴滴的记忆构成了她后来创作的图像素材:一座古庙、一个鸱吻、一截檐角、一只瑞兽或是一组挂饰都成为了她创作的元素。她的表现方式并非再现性的描摹,而是以大胆的笔触涂抹出记忆中关于对象的感受,有时会将一个局部发展为一个宏大的个体,有时又会将许多元素组合构建出一个包罗万象的空间。刘芮伽作品的第二个鲜明特点是那种强烈的表现性色彩,大量使用高饱和度的红绿、黄蓝、橙紫等对比色,无论是激情还是忧郁,都是她情绪的记录和表达。但是这些色彩又并不仅仅是主观的,同时也是对记忆中那种传统乡土信仰和民间文化色彩的印象,在中国传统寺观壁画、雕塑和工艺品的配色中这些也都是常见的颜色。由此,画中的这些强烈的色彩就不仅仅是个人化的,同时也是对于那些正在逐渐褪色的艺术、历史、遗产和信仰的一种文化记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展览作品

法国历史学家雅克·勒高夫在谈到历史与记忆的关系时说道:“记忆滋养了历史,历史反过来又哺育了记忆”,对于刘芮伽而言,她的记忆滋养了艺术,在其中注入了个人的经验史和社会的文化史,她的艺术既是她个人经验史的证明,也唤起了我们对那段正不断远去的历史文化的碎片化回忆。
赵炎:中央美术学院副教授、《世界美术》杂志编辑

展览作品

意境&异境
刘芮伽通过信息与想象,灵性与科学,精神与物质的协同作用,塑造了她对大自然之美和人类环境多样性的崇敬。她的作品色彩艳丽,既写实又超现实。通过艺术创作,将古老的记忆和幻象显现出来……每一幅作品似乎都在揭示来自时空之外的秘密。
文明的进步推动符号的发展,存在于各种物质上的符号一直在被覆盖、取代、抹灭……在我们身处的时代,纯粹的数理性符号特别是几何图形充斥着世界,不可否认当它们被广泛地运用到艺术创作中确实具备了现代美感。然而刘芮伽关注的却是那些成为谜题的甚至诡谲的符号,那些远古壁画,雕像,楔形文等等,很多是难以理解的远古迷声。她的作品没有去迎合外在的欣赏角度,甚至不被大多数理解,大胆而果决的运用了另一种思维方式和感觉。

嘉宾观展交流

或许是幼时的喜好与记忆形成了她独特的洞察力,唤醒了艺术能力的意识,从自然的美丽,研究神秘所在和学习古老文明的经历,游历与写生,还是形而上学的探索,以及阅读和音乐中汲取灵感,她对一些传统符号的情有独钟又格外敏感。从收集到提取,从挪用到再造,时而是重组式的自由罗列,时而是覆盖式的深层创作,那些从远古流传至今的神秘印记,因为当代色彩的附着,显得梦幻而灵动,醒目的效果,唤起一种喜悦的情绪,让人感受到其描绘的灵魂所体验到的五彩世界、大乐之境。这些雄奇瑰丽的想象的产物,在她的画面上,展示出了一种自我逻辑的统一,形成了她独特的艺术视觉语言。
刘芮伽有时因为看到某一个图形,或者说处于某一种感觉,再或者时空当中某一个画面,就会跟着这个开始一点点去把它扩展到最后整个作品的完成,甚至包括梦境里面的各种体验,来自一些其他维度,当这个这部分也融入到作品中时,未来一些可能性的能量走向,感应会越来越多,越来越清晰。她在这样的创作过程当中体验虚幻跟外在现实结合起来的感觉,最终呈现的视觉则给观者体验超越物理感官的感受,像是在推开一扇进入异境的大门,一扇艺术家用心开启的门。
吴莹(独立策展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嘉宾合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