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和白一母同胞,你说谁更高级?答案是,两者一样,正因为有感性,才有理性;有理性,才有感性。没有谁比谁高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在社交场上如鱼得水的人,一定感性理性兼具。需要感性思维来感知他人情绪,又通过理性思维来引导他人的情绪。

绝对理性的,严格意义来说,不能算是人类。

人的这两种思维是较为均衡,但有一定偏向性的。

一般来说,多数男性稍微偏向理性思维,多数女性稍微偏向感性思维。

思维模式有性别之差,样本足够多你就知道,有的。

人的思维模式,有性别之差。这个差异,代表绝大多数情况下。

很多人会认为,理性思维似乎代表“更理智”,听起来“更褒义”,“更聪明”。

而实际上,理性思维占主导,不代表你智商高。

感性思维占主导,不代表你情商高。

人的选择,都是基于感性和理性的综合考虑,但是,你的主导思维决定你的考虑方向。

人在决定中,运用了两种思维,不是单一的。但是你占据主导地位的思维,决定了你的决定。

你看,这两个词,都是中性词。

感性是什么?

这个人好可怜,我要帮帮他。这是感性主导,出于感性你同情,出于理性你得出帮帮他的结论。

这个人好可恶,我要鲨鱼他。这也是感性主导,出于感性你觉得他可恶,出于理性你觉得“这个人太可恶,不该活着”。

理性是什么?

犯法是不被允许的,我要遵纪守法。

鲨鱼他能得到他拥有的一切,我要鲨鱼他。

同样是犯罪,动机可能是感性,可能是理性。

你无论是出于善意,得出恶念,还是出于恶意,只要得出恶果,本质都是一样的。

我觉得“他可恶,我要 他”,和我觉得“我看他不顺眼,我要 他”,本质上都是一样的。

你看他不顺眼。

在职场中,有什么说什么,直来直往,别人有错误一定要指出来的,他是感性还是理性?

他的行为看起来不理智,其实他是理性思维,甚至还是过度理性,没有感性的理性。

他不知道会得罪人啊。你看有人为什么老是读不懂空气?他不知道会得罪人啊。

感性思维越少,越容易无形中得罪人。感性思维越少,越容易做出不理智的决定。

缺乏感性思维,你在做理智决定的时候,就考虑不到情绪因素,容易让事态超出控制。

缺乏理性思维,你被情绪牵着走,我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以下案例,和任何现实群体无关,玩个选择类的小游戏,看你能不能活到最后。

假如你是一个官员,你知道伪人潜入人类当中了,寄生方式未知,谁也不知道谁可能是下一个伪人。很显然,靠大范围突突突是解决不了问题的,因为大家都可能是伪人,情况很危急。你会告诉民众吗?

你选择告诉民众,于是他们陷入了恐慌之中,未战而先败。

你安抚大家,不用慌,小问题,控制范围之内,大家配合我,看我眼色行事。民众放下心来,乖乖配合,齐心协力干掉明面上的伪人,暂时稳定。

由于伪人危机时间一直是人们心中的刺,有人在你对手的煽动下开始制造动乱,生出异心。你心里也很烦躁,你会说出来吗?

你选择告诉民众,大家再次陷入恐慌之中,有人兴奋起来,噢我早就想闹事了,我受不了啦!都给我燥起来!也有人对暴乱的人生出厌恶,内部开始互相猜忌。伪人暗中扇阴风点鬼火放大民众情绪,于是事态失去控制。

你选择隐瞒,暗中解决暴动,成功压下去暴动事件。大家依旧相安无事,吃好喝好。有异心的人不敢动。

这件事情在你对手有意的煽动之下,再也瞒不住了。终于,群情激奋,民众质疑你为什么隐瞒,民众质问你究竟隐瞒了多少事,你选择?

将危险源头扼杀在摇篮里,镇压逆子,镇压整个暴乱地区,以儆效尤。暴乱地区全部镇压,为了大局我不能让任何可疑分子混入组织。于是整个暴乱地区的普通民众都心寒了,他们觉得委屈,哪怕曾经一心向你。他们选择集体跑路,并不遗余力脱粉回踩往死里黑你。一开始剩下地区的人相安无事,后来其他地区也开始蠢蠢欲动,怀疑你。

镇压暴乱逆子,安抚暴乱区其他民众,并用一定 手段让所有民众一起安抚暴乱区其他民众,他们受到安抚,表示我心里暖暖的很贴心,大家心里有我!于是自发来帮助政府按住逆子,亲自清理门户。今天也是美好的一天呢,人类世界充满光明。

暴乱镇压不住了,在对手煽动下大家都开始质疑你,你选择?

不行,既然不孝那就不要了。切割整个暴乱地区,杀一儆百,威慑其他地区,做个反面教材。其他地区有异心的人也开始纷纷学习,最终你的世界四分五裂。

不能让民众寒了心,这次算你赢了,我们先退一步,顺应民心。想干掉我?做梦。

以上案例中,官员用了什么思维?

选择“万事告知”的官员,get不到情绪需求是应对灾难的根本,又出于自身的正义之道“黑白分明”的感性考虑,选择有什么说什么。他感性思维缺失,但做的却是感性的决定。

选择“隐瞒”的官员,因为有感性思维,知道情绪的重要性,又出于“理性”的考虑,权衡利弊,选择不告知。他有感性思维,但做的却是理性的决定。

有感性,才能运用理性;有理性,才能运用感性。

因为人类的思维,从来就不是非黑即白的。

一个家庭的安定,靠的是所有人相亲相爱的感性。人不是完美的,都都会犯错,有的时候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能让一家人关系更和谐。

优秀的家长,能感知到家族成员的情感需求,并依照理性来安排他们的感性。

太理性的人,如果他相对正义,他眼里容不得一点沙子,他黑白分明;如果他相对邪恶,他就为了利益什么都能做。

穷山恶水出刁民,穷山沟沟拐卖妇女,他觉得理直气壮。

为什么理直气壮?因为他们的理性,是没有感性的理性。

他们不在意别人痛不痛苦,不在意别人的家庭,他们知道自己人多势众,法不责众,哪怕知道违法,但是不会判刑。风险几乎没有,所以要做。

再来一个小案例。

假如有个人救了你,你出于感性思维,你感激他,你一定要追随他。

这个人成为了大魔王,你也追随他,你认为他做什么都是对的,这个是你的骑士道。你不在乎对错,他就是一切,你感情上倾向他。

熊孩子家长,放任熊孩子不管,我孩子做什么都是对的。

没有理性的感性,就是这样。

那么感性又理性,是什么样的?

好的上司都是既感性又理性的,他因为感性思维理解你,又在此基础上出于理性思维放任你的摸鱼。

为什么在小事上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因为他知道你有情绪需求,不满足你需求你随时会跑路,让你干得愉快,你能继续给他赚车赚房。

这就是感性和理性思维共用的结果。

为什么要难得糊涂?因为你要考虑到他人的情绪问题。

但是不能太糊涂,所以这个界限怎么来判定?

法律就是基于感性思维的理性产物,就是一个大众的界限。

八十年代的流氓法都知道吧?我不是针对所有人,我是说,在座的各位,十个有九个,基于这个律法都得告别世界,包括我自己。

这个法律一看就是黑白分明的人定的,你道德感过剩,反而不道德。这个也想 ,那个你也想鲨鱼,放眼望去大家都不是好人。

因为每个人在感性上都有自己的善恶标尺,道德标尺怎么来的?

出于理性,你设定了一个有奖惩机制的标准,而这个奖惩机制由你的感性来决定。

有的人黑白分明认为你得罪我你就该死,有的人认为,虽然我和他老死不相往来,但是他罪不至死。

你的情绪告诉你,啊你看到这件事好生气,你的理智给了你一个判定,我应该如何做。

“他做了这种事我好气,我要揍他,但是我不能揍,因为这是不对的。”

你的善恶标尺告诉你,他是个人渣,所以你出于情绪化想揍他。为什么“不对”?因为你的善恶标尺和你的情绪产生了冲突,它又告诉你,揍人也是恶劣的,所以你没揍人。

“他做了这种事,我好气,我要揍他。他这么恶劣,我揍他是理所当然的。”

你的善恶标尺告诉你,他是个人渣,所以你出于情绪化想揍他。为什么“理所当然”?因为你的善恶标尺和你的情绪达成统一,你的善恶标尺告诉你,他做错了事,你揍他是应该的,符合你的善恶基准的,被你的善恶标尺所认同。审核通过,所以你去揍他了。

良知不仅是情绪主导的,也是以理智为辅的。

这是什么?这是每个人不同的感性选择,善恶标尺,是你的感性认知,你的理性结果。

每个人善恶标尺不一样,心中的奖惩机制不一样。那该怎么办?

如果按照自己的标尺来,是不是乱了套了?

如果有个人看到别人骂脏话都认为该死,好家伙那该怎么办?

当发生标尺冲突的时候。

我认为我是对的,因为这是我的标尺告诉我的。

你认为你是对的,因为这是你的标尺告诉你的。

那到底谁的标尺相对合理?

所以有了法律。

法律给了你最低的善恶底线,底线之上,你随意蹦跶。你的良知触犯底线,法律就给你准备好了。

太过善恶分明,反而并不友善。你看,这个人满脑子都在想这个该死那个该死。

对待他人没啥道德,反而让人觉得你友善。因为你看谁都顺眼啊,你哪怕生气跟人吵架,你只是不赞同他,并不会说想要他命。你只是不赞同他,并不会说上门刀他。

所以什么事情,都有个度。

法律不是道德,但法律是道德的最低底线。

犯里面其实很多真性情的,快意恩仇的人。是不是很有趣?你太是非分明,脑子反而会促使你做出超出公众临界线的事。

太过黑白分明,看到谁都有污点。

你混混沌沌,反而看谁都有优点。

所以李老师教你混混沌沌。教你绝仁弃义。

当所有人都秃头的时候,人类就不会有秃头和头发的概念。因为没有人长头发啊,没有人长头发,我怎么会知道我是个秃子?

当所有人都仁义善良的时候,就不会有善恶的概念。因为大家都善良啊,没有反面教材,我怎么会知道我善良?

比如说我一方面因为没有太多善恶观,看谁都罪不至死,所以我反而在他人眼里显得善了,我周围的人都觉得我人好。为什么觉得我人好?因为看谁都顺眼,所以没有嗔恚心,没有嗔恚心,所以不会做伤害他人的事。

但同时又因为我看谁都罪不至死,所以他人在我眼里又可能不够能容人,我反而会因为这个想法生了嗔恚心。看到他人不同时,和他人产生冲突,冲突也是一种伤害,他人自然就认为我不善了。

为什么呢?因为别人的夸奖让我察觉到我是“善”的。我发现我是善的,就会发现别人与我不同的“不善”。发现不善,我就会生气,从而表达出不友善的行为。

我因为混混沌沌而做了善事,我就会开始因为“我善”,这一认知,而有了善恶观。

因为不能为恶的想法,所以做了恶。

所以你看,善恶是共生的。

因为不懂善恶,所以表现出了善。当懂了的时候,做出不善之事,所以反倒是不懂了。

所以李圣人什么都不懂啊。因为他什么都不懂,所以他什么都懂。所以他说绝巧弃智,民利百倍,他说大智若愚。

大智慧就是笨的,就是什么都不懂,所以什么都懂。

像是婴儿,但和婴儿又有根本区别。

所以释家本师告诉你,说是说法,其实无法可说啊。

圣贤什么都没有教你,他教你什么都没有,你就有智慧了。

那坏事一定是坏事吗?

因为我没有理性和感性,男人和女人的认知,所以我中立。因为我中立,所以我能理解理性和感性思维,能和男女都相处良好。因为我理解了,所以我自认为绝对权威。因为我自认为绝对权威,所以生出了傲慢。因为有傲慢,所以发生了冲突。但又因为冲突,我有了疑惑。

我不会跟人家起冲突的呀?我看到谁都很开心,人家也喜欢跟我说话的呀?

我为什么起冲突?

我知道我看到他人什么样,是因为生了镜面投射。投射了什么呢?投射了我不友善。我为什么变得不友善?

于是我有了疑惑,我在疑惑中发现了我不友善的原因,因为我认为我友善。

于是这篇文章被我更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