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痛必须用川芎
文/星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曾经流传过一个手抄本,新中国出版后名为《医学传心录》。在未上河南中医药大学之前,也就是高中的时候我就见过这本书。并对其中的一句话印象深刻。那就是此文之题目:头痛必须用川芎。
头痛必须用川芎,说明川芎治疗头痛的专用效果。知道这句话并未实践应用,也仅仅是背颂而已。
大学时中药课,又对川芎产生了第二次印象。那便是讲述其性能:上达巅顶,下通血海,旁侧经络,外彻皮毛。这样几句很有特色的形容。在中药教材上川芎列在活血化瘀类中药的第一味,足显其重要也。记得我自编的歌决是:活血祛瘀首川芎,玄灵乳香没三棱⋯
清代名医王青任创制了多首活血化瘀的方剂。可谓从头到脚,不同部位,不同方药。但唯独一点即首首都离不开川芎这味主药。其有一句名言"百药不效活瘀一法"可见活血化瘀的治法是多么之强大。
从事临床治疗数十年,当然也没有少用川芎这味药。然而正像那句话所说,你要想知道梨子的味道,就亲口尝一尝。没错,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了2023年的初夏时,我本来不适已久的颈椎又忽然地疼了起来,一周之内,横竖不是。血压也跟着偏高了。于是我决定喝几天川芎试试,又加了点天麻决明子等,为了简单省事,打成粗末泡茶饮,一日三杯。结果是喝了一周,大显其效。头颈之痛不知觉间已消失。效不更方,多喝无妨。俨然饮料一般伴随左右之也。
阅读古文时,常会碰到这样一句话:古之人不我欺也。古人说以前的古人没有欺骗我们啊。若非亲验焉能说出此番之感慨乎!不我欺即不欺我。乃古文用语方式,用语言家们的话说便是宾语前置的一种修辞方法。实在是不知先有鸡还是先有蛋了。
头痛必须用川芎,不愈各加引经药。不同的部位,属于不同的经络,不同的经络有不同的中药。比如头痛主药是川芎,其它部位根据上下左右前后等,尚有藁本、羌活、苍术、白芷、柴胡、细辛、吴茱萸等等。按图索骥,以求针对。这些实乃中医长期临床总结的经验结晶,非常实用。不同部位不同用药,显然有其科学性,无论现在是否研究透彻。经验就是经验,不重要怎么会也称"主义"。我在拙著《青山灵韵》中曾说过:年轻人都是爱争论的楞头青。随着其年龄的一步步增长会发现还是长辈人说的对呢!当然实际的情形是无论别人怎么唠叨,常常是听不进耳,似乎不以为然无动于衷。这又应了我的另一句话:这便是许多人常多走弯路的一个原因。没办法,弯路还是难免的,或许都是碰烂桅杆才知转航也。
从医数十载,川芎自然没有少用。可是令我惊讶叹服的却是亲口尝一尝之后。简简单单的几味药泡茶,除了头痛良效之外,竞得到了另外的奇迹:脱发全愈!三天即效,一周后几乎一根不掉。一人这样,三人这样,神奇极了!另一个神奇的效果是:顽固易见的中年后"尿沫"症干净了。按说尿里带沫几乎是个通病,化验无异,就是有沫,多至盈盆,看着急眼,又无良法。没想到治此愈彼,中药多能。颇值研究也。都知高血压的主要症状是头痛头晕,那是否可以说川芎能降压,答案该是肯定的。
中国医药学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数千年的中医文明,蕴藏着大量的精华与智慧。护佑中华乃至世界,需要深入探讨,以臻完美矣。(作者:黄兴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