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代,江苏、扬州活跃着一批艺术家。他们个个才气横溢,以卓尔不群的画风,一扫画坛师古仿古的陈腐之气,从他们身上看到了个性主义和冲破传统束缚的异端思想或叛逆精神。

这些人就是著名的扬州画派。今天我们先来聊聊这个画派的代表人物,扬州八怪中的李鱓、金农、郑燮、李方膺。

以破笔泼墨作画的李鱓

李鱓,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奇绝,喜欢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使画面十分丰富。

李鱓,扬州八怪中最早成名者,也是扬州八怪中唯一曾供职于康熙身边的画家。因倾心于写意画派而与宫廷画风格格不入,二年不到便被免职。

此后他的画法一反文人画的纤弱妩媚,进而趋向粗笔写意,并取法林良、徐谓、朱耷,落笔劲健,纵横驰骋,不拘绳墨而有气势,有时使用重色或彩墨结合,颇得天趣。

李鱓早年的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

中年画风始变,转入粗笔写意,挥洒泼辣,气势充沛。

后受石涛影响,遂以破笔泼墨作画,风格为之大变,形成自己任意挥洒、“水墨融成奇趣”的独特风格。

如《柳阴双鸭》,用笔酣畅淋漓,造型整体夸张,布局大气简洁。以双钩纵笔勾出柳干,双鸭雌雄相呼,共沐春光。

柳树用浓墨点苔,白粉点花,江湖之思,跃然纸素之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又如《梅兰竹图》,用墨浓淡相宜,多以双钩纵笔勾出梅之枝干,浓墨点苔,圆笔写花,极富情趣。幽兰以浓墨写出,似有临风飘逸之姿。画面繁杂却有序不乱,构图大气豪放,笔势劲健自由,情趣天成。

此外,他还善于在画上作长文题跋,字迹参差错落,变化丰富,其书法古朴,具颜、柳筋骨。喜在画幅上长题满跋,参差错落,写满画面,于质实中见空灵,画面气韵益加酣畅。

扬州八怪之首金农

五十岁后始作画,尤擅墨梅。他的画造型奇古、拙朴,布局考究,构思别出新意。独创一种隶书体,自谓“漆书”,笔画横粗竖细,撇飘逸而捺厚重,字体多呈长方形,头重脚轻,极为好看。

金农的画在古朴中渗透着一丝生机,沉稳中透漏着一股洒脱,不注重外在形式,重在内部的抒情达意,这又与他的书风极为相似。

就像金农的《梅花图》,圈花和枝干部分大多使用淡墨,使用浓墨来点缀青苔,大小不一、错落有致的苔点与用淡墨勾勒的枝干部分形成了鲜明的层次。在花枝交错部位的笔墨处理与细节部分的刻画,无不显示着金农独特的绘画笔墨语言。

他的书法和绘画一样,以古朴浑厚见胜,融汉隶和魏楷于一体,独创了被称为“漆书”的新书体。用笔方扁墨浓似漆,雅拙为趣,金石气为其内涵,笔画之间一放一收极富力道,字形长扁适度一派天真烂漫。

如《漆书鹤赋四屏》,是金农难得一见的书法巨制,此作墨色淳古,行笔一反常态,横画加重,竖画写轻,一如刷字,行笔的涩势极为明显。在个别字的最后一笔上,金农有意将笔画拉长,气势澹宕,也加强了通篇作品的节奏感。

这种新奇的笔墨效果,无疑是极具视觉冲击力的,能够吸引观众的目光,在字与字之间探求品味,体会到一种难以言喻的视觉享受。

郑燮如乱石铺街的六分半书

郑燮的一生充满传奇,既是“难得糊涂”的七品县令。他不拘一格地将当时流行的隶体“汉八分”融入楷、行、草多种书体,独创出了自己的“板桥体”,自称“六分半书”。

郑燮的六分半书,风格朴实自然,看似笨拙,又古朴苍劲空灵,看了让人耳目一新,精神肃然。

他打破了各种书体之间的界限,将文字的点画和结构分析出后整合,把篆、隶、草、行、楷各种字体的优点溶一炉,通篇大小、方圆、浓淡、斜正、疏密错落穿插,犹如“乱石当道”,节奏性极强,给人一种灵动跳跃,跌宕有序的感受。

郑板桥的书法创作不依前世旧法,但多看几幅他的书法就能感到,他的风格一以贯之,十分自然。 比如他的小楷,居然在方寸之间,也能整成乱石铺街的样子。你可能认为他写得精妙,也可能认为他写得不好。可不管怎样,看上去就是写得潇潇洒洒。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难得糊涂》,无论用笔还是结体,都显得比较怪异,墨色厚拙,笔行不畅,并不是书法的传统俊美形态,但就是及受推崇。

又如《七言联》,晚年精品,笔底尽是苍厚气象,与中年潇洒多变的书风略有不同,当于雄劲苍辣处赏其气度,若以风韵求之,则误矣。

散淡中见洒脱,用笔老道,散发着清新浓郁的乡情。

结语:

扬州八怪之“怪”应该理解为“新”。

他们发扬了艺术的优秀传统,敢于创新,何“怪”之有!

事实正是这样,“扬州八怪”对近代花鸟画的影响非常深刻。

如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都从他们身上吸取过养料。近代南方绘画之能摆脱正统画风的束缚,独树一帜,“扬州八怪”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