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越自卫反击战时,有一个随军记者对一个场景印象非常深刻,当时他去前线的部队采访,特意和当时的师长廖锡龙进行了交谈。

只不过在他们没有交谈几句话,一个科长就过来和廖锡龙进行请示。

这一个场景直到现在都让这个记者历历在目,难以忘怀。

来科长请示廖锡龙说,他们即将为战争准备200口棺材,够不够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当记者为这样的请示感觉到悲伤的时候,廖锡龙却表示这么多棺材准备的太多了,如果这上真的会损失这么多人,他实在不称职。

于是廖锡龙果断的命令手下将棺材缩减到100口。

当时的记者已经知道这场战争的艰难性,认为这廖锡龙太过于自负,没想到等真正战争开始后,不仅不到五个小时就完全结束,而且连100口棺材都没有用到。

这件事也让记者非常的记忆深刻,那么这个廖锡龙是谁?

为什么能有这样的能力呢?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他的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廖锡龙辛苦的当兵生涯

1930年贫穷却又艰苦,廖锡龙就出生于这一年。

当时他出生在一个落后的山村里面,与外界几乎处于隔绝的状态。

但是他切身感受到了土地改革所带来的生活变化。

那些为了改革出现的军人和士兵,看着他们整齐的着装,崭新的面貌,廖锡龙一脸崇拜,从小廖锡龙就想他们一样穿上军装为国家报效,走出大山。

怀抱着这样的梦想,廖锡龙19岁就开始了他的军旅生涯,并且在贵州省军区第49师145团进行服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时的年代比较清贫,训练压力也非常大,廖锡龙一开始在部队的生活还是很难适应的,无论是训练的艰苦还是远离家乡的痛苦,都让他感觉到非常的艰辛。

面对这样的痛苦,廖锡龙却从来没有过退缩,反而是执着的想要一直坚持到最后,这一坚持就是11年的时间。

经过部队的磨砺,他也逐渐成为一名优秀的解放军战士,只不过他的努力也面临一些选择。

比如说义务兵的退伍需要选择的时候,廖锡龙也犯了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般普通的士兵三年就需要退伍了,但是廖锡龙却在部队当中服役的时间长达了六年,因为他是技术兵种,相比巨大普通的兵种来说比较特殊,所以服役期就延长了。

一般人在服役期结束之后,如果没有提干,就会选择回到家乡过普通人的生活,但是如果能够提干,留在部队里面就会有更好的发展。

可惜的是,廖锡龙从小生活辛苦没有去上学,因为文化程度低,他的水平相较于其他优秀的士兵来说,自然差的不是一点儿半点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他在专业能力方面异常的优秀,所以廖锡龙被破格的录取。

不过他还没有来得及开心,因为在他提干之前又发生了一次意外。

在他执行任务的时候,排雷的过程当中将手炸伤了,在恢复的期间,他错失了更好的机会。

也就是这个时候,他在思考要不要像其他的士兵一样退伍回家。

好在一个慧眼识珠的伯乐发现了他,这是一个部队的首长,他在偶然之间发现了廖锡龙的军事天赋,发现他无论是武器装备还是操作技术都相当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