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中美两国的关系对全球的发展和稳定有着重大影响,它不只关乎两国的利益,还涉及到世界的经济和政治。这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一对双边关系。

近期,中美关系似乎出现了一些缓和的迹象,但这背后却隐藏着更深层次的问题。美国正面临着内外多重危机,其中最关键的是美元和美债的困境,此中国却成为了美国的救命稻草,为什么这样说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元和美债的超发引发全球担忧

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和军事强国,其货币美元也是全球最广泛使用的储备货币和结算货币。

然而,近年来,美国为了应对新冠疫情和经济衰退,大量印发美元和发行美债,导致货币贬值和债务飙升。这一现象已经引起了全球的担忧,包括美国内部也出现了分歧。

首先,美元的超发导致了货币贬值和通货膨胀。根据2023年10月的数据,美国的通货膨胀率已经达到了6.2%,创下了近30年来的新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美元的购买力下降了,物价上涨了,人民的生活水平受到了影响。同时,美元的贬值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经济利益,尤其是那些与美国有贸易往来或持有大量美元储备的国家。

例如,中国就是全球最大的贸易伙伴和最大的外汇储备国,其外汇储备中约有60%是美元。如果美元贬值,中国就会面临汇率风险和资产缩水的问题。

其次,美债的超发导致了债务飙升和利率上升。美国政府债务规模已经突破28万亿美元,超过了其国内生产总值的一倍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意味着美国政府每年要为债务付出高昂的利息,而且还要不断地借新债还旧债。为了让投资者买下美债,美联储只能提高利率,从而加大了贷款的成本和金融市场的波动。

同时,美债的超发也影响了其他国家的金融安全,尤其是那些持有大量美债的国家。

例如,中国就是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截至2023年8月底,其持有的美债达到了1.06万亿美元。如果美债利率上升或违约风险增加,中国就会面临资产损失和流动性紧张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全球有130多个国家加入了去美元化的行列,试图摆脱对美元的依赖,寻求更多元化的结算货币。

例如,欧盟、俄罗斯、伊朗、委内瑞拉等国家都在推动使用欧元、卢布、里亚尔、石油币等替代美元进行结算。

同时,多个国家也试图减少或抛售美债,寻求更安全或更高收益的投资渠道。例如,日本、中国、沙特阿拉伯等国家都在减持或出售部分或全部持有的美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一方面,美国内部也出现了对美元和美债的超发的不满和不信任。美国已有七个州承认独立货币可以流通,这些州包括亚利桑那、怀俄明、犹他、内华达、南卡罗来纳、田纳西和德克萨斯。

这些州认为,联邦政府和美联储的货币政策是不负责任的,损害了美元的信誉和价值,导致了通货膨胀和债务危机。

因此,这些州想要推动货币独立流通,使用黄金、白银或其他形式的货币作为法定支付手段。这反映出美国内部的深层次矛盾,也可能引发联邦政府和各州之间的法律纠纷和政治冲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对美国至关重要

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有重要影响。中国最近几个月一直在抛售美债,如果继续抛售,可能会加速美国的债务危机,并影响全球市场。

中国在多个联盟中的话语权也很重要,如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可以推动多边合作和区域一体化。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立场可能引发美国联邦债务问题的史无前例的灾难。

首先,中国是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和第二大美债持有国,对全球经济和金融稳定有重要影响。中国的经济规模已经超过了15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GDP的18%以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的经济增长率也一直保持在6%以上,远高于全球平均水平。中国是全球最大的贸易国和制造业基地,对全球供应链和产业链有着巨大的影响力。

同时,中国也是全球最大的能源消费国和最大的碳排放国,对全球能源安全和气候变化有着重要的责任和作用。

根据2023年8月底的数据,中国持有的美债达到了1.06万亿美元,比2022年12月底减少了约200亿美元。这意味着中国已经连续八个月在减持美债,这是自2015年以来最长的一次减持周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中国继续抛售美债,可能会导致美债价格下跌和利率上升,从而增加了美国政府的财政压力和借贷成本。

同时,中国抛售美债也可能引发其他国家效仿或恐慌性抛售,从而引发全球金融市场的动荡和信心危机。

再次,中国在多个联盟中的话语权也很重要,如上合组织和金砖国家等,可以推动多边合作和区域一体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合组织是由中国、俄罗斯、印度、巴基斯坦等八个国家组成的政治、经济和安全合作组织,其成员国总人口超过30亿人,占到了全球人口的40%以上。

金砖国家是由中国、巴西、俄罗斯、印度和南非组成的新兴市场国家合作机制,其成员国总GDP超过20万亿美元,占到了全球GDP的25%以上。

这些联盟都是由中国发起或主导的,并且都与美国存在竞争或冲突的利益。通过这些联盟,中国可以增强自己在全球事务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并且可以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和平衡的国际秩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是美国最大的贸易逆差国和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两国在多个领域存在着激烈的对抗和摩擦。

中国对美国采取强硬立场,不仅表现在经济和外交上,也表现在金融和货币上。

中国不断减持美债,不仅是为了调整自己的外汇储备结构,也是为了给美国施加压力,让美国在一些关键问题上做出让步。如果中国继续这样做,可能会触发美国的债务危机,甚至引发全球性的金融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高层领导和企业家频繁访华,表面上保持姿态,但内心已经不再坚定。美国已经意识到自身难以遏制中国崛起,寻求与中国合作,因为中国可能成为帮助美国摆脱困境的关键因素。

美国内部存在矛盾,一方面限制对中国的一些发展和合作,另一方面又想绕过障碍寻求利益。美国一些州不愿服从联邦政府的命令,想要推动货币独立流通或与中国建立更紧密的关系。

2023年,美国有多位重要人物访问了中国,包括国务卿布林肯、财政部长耶伦、国防部长雷蒙多、加州州长纽森等政府官员,以及特斯拉CEO马斯克、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苹果CEO库克等企业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人物在访华期间都表示了对中美关系的重视和尊重,并且与中国领导人和商界人士进行了友好和富有成果的交流。

这些访问表明了美国对中国的重要性和合作意愿,并且为中美关系的缓和创造了良好的氛围。

然而,这些访问并不代表美国对中国的真实态度,而是反映了美国的动摇和无奈。美国已经意识到自身难以遏制中国崛起,因为中国在经济、科技、军事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美国也知道自己正面临着内外多重危机,需要中国的帮助和支持。因此,美国试图与中国合作,寻求共同利益和解决方案。

美国政府在一些关键问题上仍然对中国采取强硬立场,美国政府还通过了一些法律和制裁措施,试图打压中国的发展和影响力。

例如,美国通过了《竞争与创新法案》,拨款2500亿美元用于支持科技研发和创新,并且针对中国的一些企业和个人实施了制裁和限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措施旨在阻碍中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并且保护美国的优势和利益。

然而,美国政府的一些限制措施并没有得到美国企业界和社会的全面支持和配合,因为这些措施也损害了他们的利益和需求。

美国的一些企业家和科学家一直在寻求绕过政府设置的障碍,与中国进行合作和交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例如,特斯拉CEO马斯克在访华期间表示,他希望与中国分享特斯拉的技术,并且在中国建立更多的工厂和研发中心。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也表示,他希望与中国合作开发清洁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

这些企业家和科学家认为,中国是一个巨大的市场和创新的源泉,与中国合作可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收益。

例如,加州州长纽森近期访华,与中国进行了为期七天的访问,其接待标准高,评价也非常积极。纽森表示,加州愿意与中国在贸易、能源、教育等领域加强合作,并且支持中美关系的改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结语

总之,美国现在面临着内外多重危机,包括美元、美债、国内分歧等。美国的政府和企业正在寻求与中国合作,但这并不意味着中美关系的真正缓和,而是反映了美国的内忧外患。

中美关系的未来将继续受到全球关注,因为它可能对全球经济和政治格局产生深远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