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上海的万圣节火出了圈。

有人cos乙方,有“这英”cos那英,有人cos李佳琦,有人cos上证指数,有人cos“五年高考三年模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些都是极具现实触感的景象,很多人看了哈哈大笑,哪怕cos的那个意象是苦闷的、沉重的、悲伤的,也会哈哈大笑。这就是街头艺术的魅力。或者说,这才是艺术,胜却殿堂无数。它让我们从不舒服不得意不满意的现实中抽离出来,获得短暂的欢愉和释放,然后再带一点思考和价值认同,这就够了。

那些在书店畅销区摆满货架的大部头书籍,其所能产生的社会价值、所能影响尤其是正向影响的人,未必就比别出心裁的一次行为艺术多。当然,更未必高明。有网友甚至说,今年上海的万圣节,源于万圣节,高于万圣节。

当然,万圣节不是上海的,在国内也不止上海有,全国其他城市也有一些活动。前些天,广州长隆万圣节还引发了一些社会话题,比如进地铁要卸下恐怖妆容。也看到不少网民依旧在骂所谓的崇洋媚外,嚷嚷着要抵制外来文化,怪可怜的。历史和政治教科书尚且告诉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看到一个上海街头的视频里,一位身穿制服的交警小哥一边维持秩序,一边笑着喊我不是cosplay。他其实和这些年轻人是一样的。至少发自内心的、自然的笑声是一样的,虽然衣服不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很多时候,行为比文字更有力量。有些文字不能描述、难以描述的事情,这种行为艺术可以呈现,有些无法公开说出口、语言难以组成的话,这些行为艺术可以表达。

上海是一座包容的城市,我们也希望更多的地方能有更多的包容。你看,《长安三万里》的盛世,就主打一个包容,至少允许诗人发牢骚。

人说,汉有赋唐有诗宋有词,我们当下有什么?或者说,我们有没有标志性的时代文化?

有人说,流行音乐是我们这个时代的诗,天王们就是大诗人;还有人说影视剧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那么,它们是否可以撑起这个时代?每个身处这个时代的人都有自己的体感和判断。

尤其是在盛世叙事下,更需要繁荣、开放、包容的文化来佐证。这当然不是说,街头文化就可以撑起这个时代,事实上它还仅仅是崭露头角的点滴浮萍,既微末,也脆弱,未必经得起大风大浪。

但它展现了某种可能性和丰富性。因此可以思考的是,这种街头文化是我们的城市所缺少的。我们一直以来仿佛都在灌输一种标准理念:街道是用来走路或行驶车辆的,它只有工具性和秩序性,别的都是违规的、不正确的。我们或许从来没有想过,也不愿意这里产生文化。

今年流行的citywalk,其实可以看作是这种街区文化的出现。街道,可以不只用来行走,它首先是一个公共场合,可以进行公开的展现和表达。当然,我们也并不是一开始就排斥街头文化的,水土不服是后来的事情。这片大地上也曾诞生过慷慨激昂的街头演讲,也有一些街头的场景被写进伟大的作品里。

让年轻人玩,天塌不下来。要允许年轻人的另类表达,更何况,这是一种权利,本不该有允许不允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