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办学校也有人敢虚拟校址,疑似违规获取数千万财政拨款。

声称是公办学校,却没有单独的班,没有单独的教师,没有实际存在的场所,就是在民办教育集团挂一块牌子,把250多名公办在编教师留下长期任教,每年获得超千万的财政拨款。

如此公私不分,这背后是什么来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重庆大足区多位公办教师向总台中国之声反映,在当地民办学校大足城南教育集团有250多名公办教师长期在此任教,该集团对外、对政府都宣称自己有公立学校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但实际上这所实验学校连一间教室都不存在,是虚构出来的。

而这个虚构行为,既然早在三年前就通过报纸进行了公示,大足日报2020年11月20号发布过一则公告,核心内容是撤销同样属于城南教育集团的重庆市公办大足城南中学校,收回教职工编制246名。被撤学校的244。名教职工全部划转到重庆市大足区城南实验学校。

一名杨姓公办教师告诉记者,城南实验学校并没有实体,他的编制虽然已经划转到城南实验学校,但实际还在大足城南教育集团任教。

不光教师编制,部分学生学籍也在城南实验学校,但实际上这些学生都在城南教育集团各校区上课,包括家长、学生很多都不知道城南实验学校,更别说在哪儿了。

一位姓郑的老师也向记者表示,实际上就是一块牌子,没有单独的班,没有单独的教师,有些学生分到城南实验学校,有些分到城南教育集团,但实际上都是在一起上课,没有单独的老师教他的班全部是和私立学校混在一起的,老师也是混在一起的,那所学校根本就不存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台记者通过大足区政府官网找到了城南实验学校的校址,当记者找到这个地址时,矗立在面前的是城南教育集团的高中部,该校工作人员向记者表示,指教育集团,哪里有公办、有民办,实际是混在一起的,只是把初中编制的老师用在教高中了。

这种做法是否符合政策呢?

2019年,重庆市印发民办学校相关通知,明确要所有公办和民办学校必须独立招生,学校不得以帮扶的名义参与民办学校的管理。

公办学校为什么会设在民办学校里?没有独立教学场所,也没有独立的师资?大足区设立城南实验学校的初衷又是什么呢?

面对总台记者的提问,大足区教委人事科科长邹恒亮表示,城南教育集团不在公参民的问题整改之列,属于政府购买服务,并表示有他的校址。

当记者向他确认校址是不是城南教育集团的高中部的时候,邹洪亮直接说,好了,现在我有点事情了,终止了采访。

随后,记者向重庆市教委多个处事咨询,均被告知大足城南教育集团不在公参民治理的范围,说法和邹洪亮基本一致。

总台记者在大足区政府官方网站查询发现,2021年到2023年,当地每年有数千万财政拨款用于城南实验学校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仅2021年度就获得财政拨款6660.03万元。

而根据我国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既然是民办学校,为什么有200多名公办教师在其中任教?

大足区财政每年拨付数千万到公办的城南实验学校,这个学校的办学地点在哪儿?学生在哪?

各位教育系统权威人士表示,大足区的做法和国家相关政策并不相符,利用集团化办学,占用公办教师编制,甚至新设立公办学校,把人员编制放在其中。

大足区的这两所学校为何能够如此公私不分呢?

大足区教委对中国之声表示,针对报道中指出的问题,大足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在重庆市教委的指导下,大足区政府迅速成立工作专班,深度检视有关问题,尽快拿出具体整改办法。

大足区教委总督学陈维泉说:“我们诚恳接受媒体监督。昨天,区里第一时间就召开了专题会议,研究具体整改方案。整改方案需要通盘考虑,系统推进,对照国家相关部委的文件,坚决落实到位。首先,要制定具体的时间表,将200多名公办教师从民办学校分阶段有序退出;其次,加快双桥中学、希望小学、荷棠小学、五星学校等城区学校的建设进度,及时有效解决学位紧张和城南实验学校义务教育责任区内的学生入学问题。眼下,虽然这些工作我们落实起来有一定困难,但是我们必须贯彻落实国家政策和规定,在充分保障师生权益的前提下,实事求是、稳妥有序推进教师退出和学生分流具体整改方案我们正在重庆市教委的指导下,结合实际情况,尽快研究出台,回应社会关切。

据了解,重庆市教委多部门组成的联合调查组28日赶赴大足区实地调研相关情况。有关事情的进展,将继续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