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近期的素人恋综《喜欢你我也是》中,被大家广泛吐槽的,恐怕就是高富帅张睿轩的“勇气”一词了。

虽然槽点满满,但又不得不承认,越长大,我们的确开始变得畏首畏尾,甚至连恋爱这件本能的事情,都失去了基本的勇气。

知乎上有个热门问题:年龄带给我们的到底是勇气还是焦虑?

有个高赞回答说:

“年龄带给我们的,是勇气缺失后徒增的焦虑。”

深以为然。

生活中,让我们焦虑的事情实在太多了,但究其原因,除了那些求而不得的遗憾,更多的,还是想的多,做的少带来的空虚与无奈。

对抗焦虑也并不难,难的是怎么去正视焦虑背后的真正原因,以及对抗它们需要去重拾的那份勇气。

01

焦虑从何而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中,“为你好”三个字可能大家都不会陌生。

“为你好”的人,因为这个“好”字,就心安理得的为所欲为。而被“为你好”的人,也因为这个“好”字,强迫自己坦然接受,生怕心里有愧。

但我们似乎都忘了,那些人生态度,很多人生选择其实并无对错之分,更无高尚庸碌之别,毕竟只有自己喜欢且适合的,才是政治正确。

单位有位前辈,曾跟我分享过这样一个故事:

他因为经历多,相对同龄人而言,要成熟不少,同时他又是个非常热心的人,所以他很乐于用自己的经验去为他人指路。

直到他遇到了一位大学刚毕业的小姑娘,姑娘原想去大公司闯闯,但由于小姑娘身体不是很好,他就强烈建议姑娘先选择一家相对轻松的小公司,先适应一下工作的节奏。

姑娘还的确干得不错,很快就干到了主管的位置。

此时前辈觉得她适应得差不多了,便又建议她放弃现有的成绩再去大公司闯闯。

但没想到的是,姑娘的身体终是承受不住大公司的压力,没多久,就需要长期调养,而这一病也让她焦虑不已,甚至对未来产生了迷茫。

对此,前辈歉疚不已。

其实,在这件事上,看似是前辈的建议让姑娘变得焦虑迷茫,但不得不承认的是,姑娘自身也有很大的问题。

这也是我们很多现代人的通病:太过依赖外界。

生怕出错,出门依赖导航,生活依赖度娘,人生选择都要依赖专家建议,从表面上看,是为了过上更精准的生活,才借助一些外力,但从某些角度上讲,又何尝不是因为害怕出错,而作出的逃避之举。

我们不得不承认,只有自己才最清楚自己的现状,我们对他人生活的评价,都是基于自己的处世方式,这也就不难解释,为什么对别人来说的满分答卷,对你而言却离题很远。

我们完全是可以允许自己试错的,给自己一个机会去试一试闯一闯,才不会一番纠结下来,反而生出“如果当初……”之类的焦虑和迷茫。同时,我们更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因为这才是成年人应该有的担当。

02

那些标准答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清醒知道自己该做什么的人很少,包括父母常常教导我们的,“在什么年纪该好好读书,什么年纪该结婚生子”的那套,都不是他们的自我认知,更多的还是“别人都这样,我们也该这样”的社会裹狭。

也难怪,我们的人生总会有那么多的焦虑。

作者白杨曾引用过这样一段话:

“很多时候,我们都不是在做自己,而是在模仿别人;不是在过自己的日子,而是在羡慕别人的生活;不是在追求自己的幸福,而是在抄袭别人的快乐。‍”

简直就是很多人的真实写照。

多少人,因为别人说不读书就没出路,就放弃了自己很热爱的美术;多少人,因为别人说回老家考公才是最好的出路,就放弃了大城市打拼的机会;

多少人,因为别人说大龄不结婚会被人看不起,就降低了当初的标准去相信跟谁结婚都一样;又有多少人,因为大家都在买房买车,宁可把自己压的喘不过气,也要拥有;

甚至购物节时,别人的购物车满满当当,自己的空空如也,也会觉得不大合适。

为了不落于人后,我们似乎一直都在追赶别人的路上,但这样的追求,追上了,会因为没有目标而迷茫,没追上,又会整日焦虑而郁郁寡欢,明明是在追求幸福,却好像无法真正感知到幸福和快乐。

究其原因,我们不过是被那些所谓的标准答案束缚了,以至于丧失了,追求自己内心所想的勇气,都浑然不知,焦虑也就不可避免了。

其实,我们根本不必用别人的标准来框定自己的人生,正如一段话所说:

“你不必非得长成玫瑰。你乐意的话,可以做茉莉,做淡菊,做无名小花,做千千万万。活得像自己,才是对生命最好的馈赠。”

03

愿你像小朋友一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网上看过一段有意思的对话:

“你想拥有什么样的超能力?

一个小朋友答:我什么都不选,我自己这样子挺好的。”

这样的人生态度,相信大家都曾有过吧。

只不过在经历了一些事情,遭到了一些社会的毒打后,我们慢慢收敛了儿时的自己,变成了大家所期望的大人。

这样的人生,标准却不快乐,不会出错却又失了些本该有的勇气。

生活已经很累了,我们实在无需再给自己加码。

烦恼,皆因心而起;焦虑,皆源于自己。感到焦虑的时候,不妨回想一下儿时那个天不怕地不怕,只想做自己的你。毕竟有勇气,不焦虑,那才是真正的快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