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编辑:卢娜

当前,网络游戏已经成为很多青少年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对网络游戏的监督管理也亟待加强。近日,国务院公布了《未成年人网络保护条例》(以下简称《条例》),该条例自2024年1月1日起施行。这是我国出台的首部专门性的未成年人网络保护综合立法。

那么,我们就来了解一下,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违反《条例》规定,将承担哪些法律责任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条例》明确,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建立健全防沉迷制度,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诱导其沉迷的产品和服务,及时修改可能造成未成年人沉迷的内容、功能和规则,并每年向社会公布防沉迷工作情况,接受社会监督。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还应当针对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使用其服务的特点,坚持融合、友好、实用、有效的原则,设置未成年人模式,在使用时段、时长、功能和内容等方面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和标准提供相应的服务,并以醒目便捷的方式为监护人履行监护职责提供时间管理、权限管理、消费管理等功能。

其次,《条例》要求,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采取措施,合理限制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在使用其服务中的单次消费数额和单日累计消费数额,不得向未成年人提供与其民事行为能力不符的付费服务。网络游戏提供者还应当采取措施,防范和抵制流量至上等不良价值倾向,不得设置以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为主题的网络社区、群组、话题,不得诱导未成年人参与应援集资、投票打榜、刷量控评等网络活动,并预防和制止其用户诱导未成年人实施上述行为。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业不得为未成年人提供游戏账号租售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还应当建立、完善预防未成年人沉迷网络的游戏规则,避免未成年人接触可能影响其身心健康的游戏内容或者游戏功能。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落实适龄提示要求,根据不同年龄阶段未成年人身心发展特点和认知能力,通过评估游戏产品的类型、内容与功能等要素,对游戏产品进行分类,明确游戏产品适合的未成年人用户年龄阶段,并在用户下载、注册、登录界面等位置予以显著提

如果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没有遵守上述规定,那么,根据《条例》规定,将由网信、新闻出版、电影、教育、电信、公安、文化和旅游、广播电视等部门依据各自职责责令改正,给予警告,没收违法所得,违法所得100万元以上的,并处违法所得1倍以上10倍以下罚款,没有违法所得或者违法所得不足100万元的,并处10万元以上100万元以下罚款,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处1万元以上10万元以下罚款;拒不改正或者情节严重的,并可以责令暂停相关业务、停业整顿、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

需要注意的是,如果网络产品和服务提供者违反《条例》规定,受到关闭网站、吊销相关业务许可证或者吊销营业执照处罚的,那么,5年内不得重新申请相关许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5年内不得从事同类网络产品和服务业务。

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应当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尊重社会公德,遵守商业道德,诚实信用,履行好未成年人网络保护义务,承担起应尽的社会责任。同时,网络游戏服务提供者也应当严格遵守《条例》规定,否则将依法承担法律责任,受到警告、没收违法所得、罚款等行政处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