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篇文章中我们讲到联合国181号决议并不完全符合联合国宪章中的民族自决原则,这并不是说反对在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一个犹太人国家,只是应该将这个权利交给当地的民众。当然,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进行所有民众投票来决定,犹太人肯定是没机会单独建国的,因为他们的人数太少,不可能赢得投票的胜利。实际上联合国在决定巴勒斯坦地区如何建国时也有过另一方案:就是由犹太人和阿拉伯人联合建立一个国家。

这个方案最初是由苏联提出的,但最终还是被美国和苏联自己否决了,而是强行推进两个民族分别建国的方案,最后在联大表决时以33票赞成、13票反对、10票弃权的结果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合国181号决议划分方案

当时的联合国只有53个会员国,其中苏联有三个单独的会员国: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另外还有名义上已经独立但仍被英国所控制的埃及、伊拉克、沙特阿拉伯、约旦等阿拉伯国家。13票反对主要是阿拉伯国家投出的,中国(民国政府)和英国投了弃权票。

投票结果公布后,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181号决议,并声称将全力阻止犹太人在巴勒斯坦地区建国,这里要注意的是阿拉伯国家拒绝接受181号决议,而不是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我们现在的主流媒体对181号决议的看法是不合法且不公平的,因为181号决议不是由巴勒斯坦地区的民众来决定,同时对土地的划分并不公平。

但在当时的情况下,如果由当地民众进行自决投票,那么根本不可能建立国家,不管是两个民族联合建国还是分别建国。因为阿拉伯人对待犹太人的态度是全部驱逐出去或者直接杀光,总之不与他们并存;而犹太人对阻挠他们返回祖地建国的阿拉伯人同样是仇深似海,经过几十年的互相仇杀,两个民族早已成了水火不容的仇敌。

181号决议投票现场

最主要的,当时周边的阿拉伯国家约旦、沙特、埃及等并不希望巴勒斯坦地区建立任何国家,他们的目的是瓜分这块土地,这点从后来的第一次中东战争结果来看确实是这样的。

因此,联合国当时强推两个民族分别建国的方案也是不得已而为之。

另外在土地划分上,拥有三分之二的阿拉伯人划分了43%的领土;而只有三分之一的犹太人却分得了57%的领土,这也成了阿拉伯人拒绝的理由。

但如果我们从所划分土地的实际状况来看,181号决议还是比较公平的。以色列的57%土地包括了南部占整个巴勒斯坦50%面积的内盖夫沙漠,这里荒无人烟,根本不适合居住;东北部靠近加利利湖的部分虽然水源充足、森林密布,现在是一片膏腴之地,但在当时却是一片荒无人烟的沼泽,只是经过以色列几十年的开发后才变成现在这样子的,所以以色列的领土当时只有靠近地中海的部分沿岸适合生存;而巴勒斯坦的领土约旦河西岸(圣城耶路撒冷周边)和西北部地中海沿岸都是适合居住的肥沃土地,即使西南部的加沙地带也比以色列的多数地方好的多。因此联合国的领土划分方案实行的是好地少划点,坏地多划点,总体趋向公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色列最大城市特拉维夫

况且在一战后英国托管时期由英国主导的土地划分方案中,阿拉伯人获得了包括内盖夫沙漠在内的80%土地,但阿拉伯人同样不同意,他们的目的就是驱逐全部犹太人,独占整个巴勒斯坦地区。

当然我们现在还有一个主流观点就是这块土地一直就是阿拉伯人在此生存,犹太人拿着毫无理由的《圣经》就说这里是他们的土地,实在是毫无道理。这样说确实没什么错误,即使犹太人以前住在这里,但已经离开两千年了,现在阿拉伯人住在这里,你回来就说这是你的地方,谁承认啊?

但实际上犹太人回到巴勒斯坦并不是强行占有的,从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陆续返回的犹太人就开购买土地居住,到英国人托管时期由更多的犹太人返回同样是花钱购买土地,到二战结束后已经购买了巴勒斯坦6%面积的土地。也许你会说阿拉伯人的土地你向奥斯曼帝国和英国购买算怎么回事?这样说实际就是胡搅蛮缠了,阿拉伯人从来没有宣称这块土地的所有权,当然宣称也没用,毕竟这里是奥斯曼帝国和英国的领土,阿拉伯人宣称所有权就等于造反,谁敢啊?

第一次中东战争

等到英国结束托管,这块地就相当于交给了联合国来管理,因此联合国是有权决定在这块土地上建立国家的,只是在决定过程中违反了前面提到过的民族自决原则。当然,这在当时也是不得已的办法。

到了1948年5月14日,犹太人宣布根据181号决议建立以色列国,阿拉伯人拒绝接受181 号决议,没有宣布建国,并在第二天由埃及、沙特、伊拉克、约旦、叙利亚、黎巴嫩等国家组成联合军队4万多人在英法两国的暗中支持下攻打以色列,准备消灭刚刚建国的以色列国。

以色列由于刚刚建国,国防力量极其薄弱,根本无力抵挡阿拉伯人的进攻。于是以色列发布救国宣言,号召全世界的犹太人回国参加卫国战争,并寻求其他国家的帮助。

在这里我们应当注意到一个现象,就是组成阿拉伯联军的是周边已经独立的阿拉伯国家,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民众由于并未建国,虽然参加了战争,但是属于被动的参加,并没有什么统一的组织来领导他们,也就是说他们是打酱油的。

第二次中东战争

刚建国的以色列只有几千人的军队,面对阿拉伯联军无力抵挡。这时候美国和苏联插手了,联合国通过决议暂时停止战争以待联合国裁决,本来阿拉伯国家可以不理会联合国的决议,但如果没有英法两国的支持,他们也不敢肯定战争一定会获得胜利,而此时英法两国支持阿拉伯的目的只是为了扰乱巴勒斯坦地区的形势,并不是真心帮助他们。最主要的,联军的主要指挥官几乎都是由英国人担任的,因此阿拉伯联军在没有大国支持的情况下也就同意暂时停火。

而美苏两国趁着这个机会,大力对以色列进行援助,帮助各地的以色列人返回巴勒斯坦地区,并提供武器装备。苏联甚至直接将军队中的犹太人整建制遣返回国,并将当时最先进的武器无偿提供给以色列。

苏联的这个套路我们很熟,因为在朝鲜也是这么做的。

就这样,实力得到增强的以色列在开始反攻后赢得了胜利,阿拉伯国家由于没有得到英法的全力支持最后失败,阿拉伯联军的英国指挥官甚至将军队直接撤离了战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次中东战争

第一次中东战争历时1年2个月(1948.5——1949.7),以色列先败后胜,最后占领了巴勒斯坦地区除了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所有领土,而加沙被埃及占领、约旦河西岸则被约旦占领,并没有将其交给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这也说明了阿拉伯国家实际上是为了瓜分巴勒斯坦地区而出兵,并不是为了巴勒斯坦的阿拉伯人。

到了1956年,埃及为了收回苏伊士运河惹怒了英法两国,埃及以封锁运河相威胁,并封锁以色列在红海的出海口亚喀吧湾,影响了以色列船只的航行。英法随即转而与以色列联合出兵,但美苏在这次战争中支持了埃及,最终英法撤离了苏伊士运河,以色列则获得了在红海的自由航行权利,埃及解除了对以色列的封锁,这是第二次中东战争。

在第二次中东战争中,大国的态度发生了转变,英法支持以色列,而美苏则支持埃及,这实际上也反映了大国之间的博弈。

第四次中东战争

1964年,约旦、叙利亚、黎巴嫩达成同意成立巴勒斯坦解放组织的协议,这是巴勒斯坦地区阿拉伯人首次拥有了自己的组织,在此之前都是其他阿拉伯国家来代替巴勒斯坦地区的阿拉伯人。

1967年,以叙利亚向以色列边境地区的定居点开火开始爆发了第三次中东战争,战争共进行了六天,以色列获得了绝对胜利,不仅占领了全部巴勒斯坦地区,还占领了埃及的西奈半岛和叙利亚的戈兰高地,以色列的统治区达到了最大面积。但在这次战争中,大国博弈彻底发生了变化,英法美支持以色列,苏联为了对抗英法美转而支持阿拉伯。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也称为赎罪日战争,因为10月6日是犹太教的赎罪日,全体犹太人举行赎罪活动,埃及和叙利亚为了夺回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对以色列发起了突然袭击。

阿拉法特和沙龙

在以色列占领西奈半岛后,曾在苏伊士运河沿岸建立了一道防线,用大量的沙子堆积了一道城墙,由于沙子的流动性使得这道城墙成为了战争中无法逾越的障碍,即使扒开了一段沙墙,两旁的沙子也会流过来填满缺口,如果士兵或者坦克什么的强行翻阅,很可能被流动的沙子淹没。因此以色列放松了警惕,在赎罪日减少了边境防御进行赎罪活动。

但埃及人却采取了一种让以色列人想不到的方法攻破了沙墙,他们用高压水枪抽取苏伊士运河的水来冲开沙墙,流动的水也带走了流动的沙子,最后流进了苏伊士运河,沙墙不攻而破,埃及军队长驱直入;在叙利亚方面突然的袭击也使得以色列大败亏输,埃及和叙利亚两国军队取得了战争初期的胜利。

但以色列随即展开了反攻,英法美对以色列也展开了紧急援助。经过战斗以后,一支以色列装甲师在师长沙龙带领下攻破了西奈半岛上埃及的战线并抄了埃及军队的后路,甚至将军队越过苏伊士运河威胁埃及首都开罗,最后双方在联合国介入下停火,双方撤兵;叙利亚的军队也在以色列的反击下被击退。

五次中东战争

第四次中东战争实际上是美国和苏联的幕后较量,美苏双方都分别为以色列和埃及、叙利亚提供了大量的军火与情报。

但第四次中东战争也促使双方看清了形势,即战争不能再进行下去了。后来担任以色列总统的沙龙曾经说过:当我看到一个阿拉伯儿童举着石块冲向我们的坦克时,我就知道战争必须要停止了。沙龙虽然是个强硬派,但后来也成了促进巴以和谈的重要人物。

随后埃及和以色列的关系逐渐得到了缓和,并在经过谈判以后,埃及答应承认以色列并不再与以色列为敌,而以色列则在1982年将西奈半岛还给埃及;但由于叙利亚的戈兰高地对于以色列有着极其重要的战略位置,以色列拒绝还给叙利亚,巴以冲突的重点随即转向北部,以色列和黎巴嫩、叙利亚之间的关系持续恶化。

但埃及与以色列关系的转变却带来另一个后果,就是埃及不仅内部发生了冲突,与其它阿拉伯国家之间的关系也迅速恶化,埃及总统萨达特在1981年的一次阅兵式上被叛乱的军人刺杀。

也许,这就是和平的代价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被刺杀的埃及总统萨达特

1982年由于以色列驻英国大使被巴解组织暗杀,而巴解组织在在失去所有领土后一直在埃及、叙利亚、黎巴嫩之间流亡。由于黎巴嫩对巴解组织暗杀以色列驻英大使采取了庇护措施,以色列随即袭击了黎巴嫩,几天就占领了黎巴嫩的一半领土,期间曾经发生了以色列极右组织对阿拉伯人的大屠杀,这就是第五次中东战争,也是双方大规模战争的最后一次。

战争带来的后果不言而喻,其实从第四次中东战争以后,双方就都有了和平谈判的愿望,但巨大的分歧使得谈判不可能轻易得出结果。

在第三次战争以后,联合国曾经通过一个决议,提出了一个和平解决的方案,方案被埃及、以色列、约旦所接受,但被叙利亚拒绝了。

1988年的时候,巴勒斯坦国宣布建国,但没有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毕竟此时的巴勒斯坦没有一块属于自己的领土,一直处于流亡状态。

戴维营和谈

从1993年开始,巴以双方在挪威奥斯陆秘密接触谈判,最后达成一个协议,称为奥斯陆协议,规定以色列归还加沙地带和约旦河西岸给巴勒斯坦人,巴勒斯坦人实行自治并逐渐实现建国的目的,这就是“土地换和平”计划,以色列总统拉宾和国防部长佩雷斯以及巴解组织领导阿拉法特因此获得了诺贝尔和平奖。但拉宾随后被以色列国内极右分子暗杀,双方的极右组织持续不断的发起了针对对方的暗杀和暴力活动,奥斯陆协议无法得到全力执行。

但和平谈判一直在进行,毕竟双方都知道战争没有尽头,和平是唯一的最终选择。2000年的时候,美国总统克林顿在戴维营与巴以双方领导人会面,力促达成和平协议,这次以色列人让步更多,将撤出所有加沙和约旦河西岸的犹太人定居点,但阿拉法特拒绝了这个协议。

巴以冲突——石块与导弹的对决

随后双方进行了多次会谈,但始终无法让双方都满意,在以色列交还加沙和约旦河西岸以后,巴勒斯坦内部也爆发了内乱,坚持战争的哈马斯和要求和平的法塔赫发生了冲突,最后以哈马斯占据加沙地带、法塔赫占据约旦河西岸结束,巴解组织正式分裂。

占据约旦河西岸的法塔赫巴勒斯坦政府由于主张和平逐渐得到世界上大多数国家的承认,但哈马斯却在进行恐怖主义反抗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时至今日,巴以冲突仍然在持续,和平遥遥无期。最初冲突也许是起源于各自的利益,但长期的战争却使得民众之间充满了血海深仇,双方每个人都有亲人被对方杀害,这种仇恨不是大人物之间的和解可以解决,不管是哈马斯还是以色列的极右组织,他们都有继续抗争的理由,且这理由无法反驳。

铁穹大战火箭弹

我们反对袭击平民的恐怖主义,但在复仇的者的眼中,那些被袭击者只是仇人,他们只是要报仇而已。而那些借着复仇的名义让民众互相仇杀,自己却躲在安全的地方大肆享受的人才是真正的恐怖主义者。

虽然和平迟早会实现,但这块土地现在仍然在流血,并且这血留到何时无法得知,我们不能也没有权利去评判双方的对错,只能希望和平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