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有点长,约6250字,是在一位读者跟我交流后有感而发。如果你是一位在职教师,或者有志于成为一位教师,建议你抽空耐心看完,或许会给你带来一些思考和启发。

近期,有一位读者跟晴空云鹤交流,该读者的家人是武汉市某公参民学校的一位没有编制的聘用制教师(又叫“合同制教师”),当前该公参民学校已全部转为公办学校了,该校教师们普遍担心自己无法获得正式的教师编制,而且原来公参民学校时的待遇也得不到保障。与此同时,有民办(私立)学校过来学校挖人,开出的待遇条件比公参民学校聘用制教师的原有待遇高出好几万元。

是跳槽去民办学校,还是留在公办学校?到底应该如何选择呢?这位读者想听一下晴空云鹤的看法和建议。

是去还是留?这确实是一个问题,晴空云鹤也完全理解这些教师的顾虑和困惑。

对此,晴空云鹤的个人建议是,优先留在公办学校,而不是现在跳槽去私立学校。

一、公参民学校为什么会出现?又为什么全部重回公办呢?

晴空云鹤在2021年5月21日曾写过一篇文章《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修订了!公参民和民办学校,未来将如何?》(有的平台显示的多标题为《民办教育新政后,武汉市的公参民学校会被取消吗?》),这篇文章对公参民学校的历史背景进行过专题的分析,尤其是对武汉市90年代的改制校和2010年的公参民学校等进行了比较详细的说明,有兴趣的读者朋友可以看看晴空云鹤的历史文章。

小平同志92南巡讲话后,我国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但是不殖民、不掠夺的中国,缺乏资本原始积累,到处都需要钱,从中央到地方,财政都不太宽裕,又到处都缺钱,机制之困,资金之缺,基础之薄,包袱之重,发展之路,举步维艰,实在是太难了!

很多人说2023年,现在感觉普遍都很卷,都很难。

实际上,回顾90年代,国企改革、下岗潮,多少家庭陷入困境,社会治安不容乐观,西方的“中国崩溃论”不绝于耳,那真是一段艰难的岁月!其实比现在难得多。

在此背景下,从改革出红利,向市场要效益,出现了财税改革(分税制)、市场化改制等,住房、医疗、教育等众多行业开始市场化探索之路,摸着石头过河。

改制校(公参民学校),就是当时地方财政缺钱办教育的无奈的历史产物。

改制的闸门一旦开启,市场化浪潮奔涌,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教育领域原有的格局迅速分化。

依托原有公立名校品牌的改制校(公参民学校),享受了政策的红利,虹吸了优秀的师资和生源,实现了突飞猛进的跨越式发展。

经过了前后二十年左右的发展,义务教育阶段“公(办)退民(办)进”的中小学教育整体格局逐步形成,期间教育政策也做了不少调整和优化,但是教育产业化积弊已久,毒教材等事件暴露出来的隐患重重。

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少子化、未富先老的人口危机迎面扑来,全面降低人口生育成本、养育成本、教育成本,刻不容缓,一切不利于生孩子、不利于共同富裕的行业和产业,都将在抑制和打击之列(比如教育培训行业),这些都将关乎中华民族的整体福祉和未来。

随着国力的日渐强盛,对原来教育产业化的纠偏,改变义务教育阶段原来“民进公退”的不合理格局,稳步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化发展,旗帜鲜明地做强公有制主体、做强公办学校,已是大势所趋。

在这一背景下,2021年5月14日,修订后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正式公布(详见下图)。

第七条规定,“实施义务教育的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也不得转为民办学校。其他公办学校不得举办或者参与举办营利性民办学校。”

同时要求,“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民办学校,不得利用国家财政性经费,不得影响公办学校教学活动,不得仅以品牌输出方式参与办学,并应当经其主管部门批准。公办学校举办或者参与举办非营利性民办学校,不得以管理费等方式取得或者变相取得办学收益。”

二、中小学阶段的民办学校会消失吗?

可能有人会问,民办学校会消失吗?

当然不会消失,不过发展空间会有所局限。

因为市场需求是多元化的,民办学校有自身的差异化优势和办学特色,比如寄宿制、小班化、国际化等等,总会有一部分家长有这方面的需求。

中小学义务教育阶段的民办学校,整体上可以分为两大流派,一类是走出国留学路线的,一类是走应试高分路线的。

对于前者,纵观世界格局,中美攻守易位,中华国运正盛,从近年国际贸易投资数据、一带一路国家峰会盛况……均有迹可循,中国将成为全球热门的留学目的国,而非以往的生源输出国,出国留学热势必会降温,以出国为导向的民办学校,其生存空间会进一步压缩。

对于后者,坐拥体制护城河优势的公办学校,将会有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选择公办学校,“公民同招”、“指标到校”等政策,都会进一步削弱以应试为导向的民办学校原有的优势。

2021年的《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明确要求,“确保公办义务教育学位占比达95%”、“民办教育要公益化、规范化……”。这也就意味着,民办义务教育学位要压减到5%及以下,而且不允许资本在教育领域无序扩张。

随着人口少子化带来的适龄儿童总数的减少,加上政策的规范引导,义务教育阶段民办学校的发展空间,将势必会进一步被压缩。

最近我们会陆续看到一些民办学校开始增设高中部,其实也是这些民办学校应对政策趋势所做出的正确选择和战略调整。

三、在公办学校,没有编制的聘用制(合同制)教师会有保障吗?

据说(注:晴空云鹤未经严格考证,如果有错误,请批评指正),我国就业劳动人口有7亿多,其中,公务员约700万人、事业单位员工3000多万人,国有企业员工约4000万人,其他各类民营企业就业员工6亿多。总体来说,整体体制运营成本是比较高的,教师编制也不可能大幅增加。

数据统计,2022年,我国各级各类专任教师1880万人,其中,学前教育教师324万、小学教师663万、初中教师402万、高中教师213万、中职教师72万、大学教师198万。

近几年来,不仅各类专任教师人数总量年年增长。与此同时,报考教师资格的人数在十年内增长约66倍,高达1144万人(详见下图)。可见,教师这个职业的社会吸引力越来越强,竞争也会越来越激烈,越来越内卷。

2018年1月31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正式发布(详见下图)。该文件就“创新和规范中小学教师编制配备”、“优化义务教育教师资源配置”、“实行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完善中小学教师准入和招聘制度”、“深化中小学教师职称和考核评价制度改革”、“完善中小学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等问题提出了明确的要求。

2018年8月17日,国办印发的《关于进一步调整优化结构提高教育经费使用效益的意见》(详见下图),该文件提出,“不断提高教师队伍建设保障水平”,“各地要严格规范教师编制管理,对符合条件的非在编教师要加快入编,并实行同工同酬”,“健全中小学教师工资长效联动机制,核定绩效工资总量时统筹考虑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水平,实现与当地公务员工资收入同步调整,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使教师能够安心在岗从教。”

2018年9月19日,《中共湖北省委 湖北省人民政府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详见下图)。该文件就“创新中小学教职工编制管理机制”、“完善中小学教师工资保障制度”、“优化中小学教师工资结构”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指导意见。

上述政策文件,限于篇幅和阅读体验,不便大量引用,有兴趣可以自行查找政策文件全文阅读。

总的来说,不论中央,还是地方,都对公办学校的教师,给予待遇等多方面保障。

四、作为昔日优秀学生、如今体制外的中年失业者,给公办学校无编制教师的若干建议

对于那些在公办学校但无编制的聘任制合同教师,或者想成为一名教师,却不知道是选择公办学校还是民办学校的年轻人,作为一个对体制内有一定了解、在体制外工作多年、最终受大环境影响而被动失业的“非油腻中年大叔”,晴空云鹤结合自身经历和人生体会(详见附件),给你们提出的以下若干建议,希望对你们有所参考或启发

(提示:如果你看完了附件中我的部分经历故事后,再重新看一遍我的这些建议,相信你会有更多的感触和思考)。

1、如果你有教育情怀,想做一位有尊严、体面一点的人民教师,建议优先选择公办学校。在民办(私立)学校,你大概率越往后是越难享受到教师这个职业所带来的荣誉感和尊严感的。

2、随着人口少子化、整体生源不足的出现,民办学校将会面临着更加激烈的市场竞争与淘汰,自身能否有效存活都是一个问题,更何况没有地方财政托底。

3、民办学校的教师,跟民营企业的员工,本质上的没有什么差别,降薪裁员时面临的境况基本上没有区别。

4、部分民办学校的招生难问题未来几年一旦出现,这些学校的教师大概率就会面临着学校摊派给教师的招生业绩考核压力,如果招生不利、生源不足,降薪裁员一样会降临到民办学校教师的头上。(类似的这一幕,在银行等行业领域已出现了。)

5、如果你在民办(私立)学校做老师,有一定的教训经验,年龄还没有超过35岁,希望人到中年后直到退休后的终身保障性更高的话,建议你有机会还是转到公办学校去。

6、如果你在民办(私立)学校做老师,年龄大了,没有机会转到公办学校去了,那就会评估一下你所在的学校能否在未来的市场竞争中活得更久?如果不能,换一家更具竞争力的学校去。

7、如果你在公办学校,年龄过了40岁、对转编感到绝望,不想再在熬下去了,同时又想多挣几年钱,那也可以去民办学校,只图一个收入高,那你得祈祷去的民办学校能长久经营。

(根据《国家公务员法》规定,招录国家公务员的应聘者一般年龄不超过35周岁。特殊职位可适当放宽到40周岁以下。教师等事业单位编制,基本上也参考公务员的年龄限制要求。)

8、对自己进行优劣势分析和重新定位,有针对性地打造和提升自身能力,建立自己在所属学校、所在城区教育界甚至是网络自媒体的个人品牌,品牌效应一旦建议,很可能会让改写人生。(参考案例,建议看看《明朝那些事儿》的作者“当年明月”,是如何从默默无闻的基层公务员,最后走上开挂人生的。)

9、如果在原来的学校没有机会,你重点关注是否有可能调动到其他相对较优秀的公办中学?说不定这样以调动为代价,实现获得编制的曲线救国路径呢。

10、体制外的上班族的最终归宿,是个体户(自由职业者)。这里也包括民办学校的老师在内。你不妨可以想一想,如果自己将来中年失业了,你想做些什么?自己能做一些什么?(三个标准供你参考,我喜欢,我擅长,能赚钱,能有尊严地养活自己。)

11、安静地思考一下,倾听内心的声音,选择合适自己的方向。如果你喜欢权力,建议去考公务员或者朝校长、教育主管部门方向发展。如果你想多赚一些钱,可以去民办学校(另外顺便想想45岁以后可能会做什么)。如果你想人生过得有点价值,岁月静好,公办学校是不错的选择。

当然,以上主要是针对武汉这类大中城市来说的。不同的城市、不同的区域、不同的学校,会有明显差异,到底是去是留,要结合每个人的具体情况来说。

(附件):我的部分经历和人生体会,以及对体制内、体制外的感受看法

今年母校校庆XX周年前,大学同学举办了一个大型同学聚会,近百人参加,我看了一遍通讯录,发现大学同学中,在各级公务员和事业单位中工作的占比约60%,在国企工作的约20%,自己创业的约10%,在民企工作的约10%。

昔日风华正茂的青春学子,如今都是40多岁的中年人了。看了聚会照片,大多数同学的相貌没有特别大的变化,一看就知道是谁,但细看会明显感觉,体制内工作的同学容光焕发、精神状态良好,大多事业处于上升期,正科、副处(或同类级别)较多,也有部分正处。相比而言,几位创业开小公司的同学,有的明显发福,有的头上增了不少白发,脸上透出些许沧桑。

几位同学先后在微信上邀请我回去聚一下,但这次不想参加,一是距离远,二是通讯录的工作单位填什么呢?好像只能写“自由职业者(失业)”。

热闹是别人的,失落是自己的。大学期间,我算是品学兼优的学生一枚,一直都是学生干部,年年都拿奖学金,英语、计算机等级考试基本上都是全系、学院第一,个别考试成绩在全校也位居前列,在同学们的眼中,这个湖北佬挺厉害的。

“什么是大学?大学,就是要大大地学!”大学期间,我曾经被一位老师的话给震住了。此后,我抛弃了考试第一的执念,将大量的时间投入到泡图书馆、旁听不同专业课程、与不同学科的本硕交流中,每天过得都很充实,很有获得感。

曾经的我,是一个理想主义的青年学子,梦想自己将来要么从政,做一个改革派;或者从商,创办一家为社会创作价值的公司。

大四时我曾到浙江经济最强的杭州萧山,想凭自己的学生证和手写的自荐信联系实习单位,多次尝试未果。记得当地政府办公室的一位老同志在我离开大楼时,对我竖起大拇指,说“很遗憾,我们这里不接受实习。不过,年轻人,有勇气,很不错”。

后回到大学所在的省城,自己主动联系了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最终没想到市政府办公厅人事处破例接受了我的实习请求。我的请求是想在市政府多个单位实习,对方希望我能多带几个人一起帮忙整理档案,大家很快达成一致意见。

班主任当时正愁着同学们实习单位的事情,听了我的汇报,学院开证明让我带队去市政府实习。在市政府一个多月的实习经历,在不同部门单位的工作交流中,让我对体制内工作有了最真切的体会,我们的工作表现让办公厅的领导很满意,当时自己对体制内写公文材料等工作也颇有心得体会。

当时我从退伍军人出身的某处处长身上,看到了自己将来可能成为的那个样子,当时感觉这种波澜不惊的安稳生活并不是我所追求的,那时我对考公务员的愿望开始不那么强烈了。相反,我带队的几位同学更坚定了他们进入体制内的决心,他们从毕业开始就进入了公务员、事业单位和国企,如今他们都有一定职务了。(现在回想,当初的自己真是太年轻了!)

毕业时,统计局招人,我也报名了。机试(计算机)、笔试,我都顺利过关。最后的面试环节,我从容应答,考场的正副书记、正副局长、人事科长等都对我的表现给予了好评,尤其是对我曾经在市政府实习的经历很感兴趣,当时自我感觉信心满满,稳操胜券。不过,最后录取的不是我,而是我的另外一位同学。这位同学的学科专业、书面和口头表达能力等都远比我差,不过他的篮球打得不错,其父母都是本省的公务员,而我只是来自外省的一个“小镇做题家”。这次经历,让我放弃了考公务员、进体制内的想法。

毕业前,我没有申请去争取保送研究生的机会,自己需要尽快工作挣钱,以减轻家庭经济负担。

毕业时,看着一些同学都已经找到工作(或者其家人找关系安排了工作),我参加线下招聘会,逛人才市场,网上投简历,但是又不想随便乱找一个工作,当时心里挺着急的,也没有人能给自己指点方向,很焦虑,也很困惑和迷茫,正如当下的很多年轻人一样。

毕业后,经同学推荐,机缘巧合进入了一家公司,正式开启了我的体制外职业生涯。工作中,贵人相助,领导支持,自身努力,虽有所波折起伏,有得有失,原以为自己努力学习、长期训练和持续积累的诸多知识经验技能可以终身受用,可以很好的跨行业迁移。时空变换,现实却未必都能遂人心愿。

当自己受大环境影响而被动失业时才深切地体会到,实际上,选择大于努力。在大的时代变化趋势面前,相对于选择,个人的努力,几乎不值一提。

我高中同学中,有好一些都是中学教师,当年成绩大多都是中等或中上水平。大学同学,少部分是高中和大学老师,更多是公务员或在事业单位、国企工作。参考一些同学的水平,以我个人的能力(不论在哪里工作,我通常都被领导视为“笔杆子”,写的能力,一直都是我在职场的通行证,也是我与别人建立连接的主要桥梁),如果在体制内,做到副处应该不算难。

但是,人生没有如果,选择没有回头路。

体制外的尽头,是个体户(超级个体)。

这或许是我下半生的人生归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