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金秋,似乎又到了每年在北京旅行体验最好的一段时间。

因为帝都绘的办公室在什刹海附近,我们经常与这边的胡同游三轮车擦肩而过。有时不小心听到车夫向游客的介绍,我们会想:诶?这个知识点真的是这样吗?所以最近,确实也是趁着天气不错,我们走出了办公室,坐上了三轮车。

共有两位同事参与了体验。他们在9月28日上午,分头乘坐了两辆三轮车,对解说全程录音,然后回到办公室手动誊写,并对其中的内容逐一考据。

我们发现,两位三轮车夫的介绍有大量相同的部分,且与我们平时听到的只言片语一致,所以基本可以认定,该游览项目有着统一的解说词。我们希望自己的调查工作是针对这份“官方”解说词的,而非针对三轮车夫。大爷们很辛苦,口误在所难免,因此就更需要胡同游的组织者提供足够准确、详实的资料和培训了。

什刹海的载客三轮车共有短、中、长三条线路,我们的两位同事乘坐的都是中等线路。不过,因为起点不同,且车夫们也有一些即兴发挥的空间,所以两位同事体验到的线路略有区别。我们将它们综合成了下边这条线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是大爷和我们的“聊天记录”。两位同事誊写出来的文稿分别有6000字和11000字,收篇幅所限,我们只 节选了代表性强的部分 ,约2000字。点击 黄色叹号 可以看到我们的调查结果:

尽管“胡同游”本质上是一种休闲活动,不如图书或博物馆展览那样严肃,但作为很多旅行者认识北京的一个窗口,它的内容似乎也应被更认真地对待。

在调查、考据的过程中,我们发现有很多在北京民间广为流传的说法,如“门当户对”、“文官用方门墩武官用圆门墩”等,都经不起推敲。它们的存在,或许可以被理解为某种“传说故事”,但作为“知识”,显然是不够格的。

这又牵扯出另一个问题。很多事情因为历史久远、错综复杂而难以考证,专业学者也莫衷一是。在北京城内,存在着无数这样的谜题。它们也像几乎所有复杂的事物一样,既令人绝望,又引人入胜。是满足于一个有趣的故事,还是去不断探求真相,其实都无可厚非。写这篇文章,狠狠地满足了我们自己的求知欲,希望它也回应了一些你的好奇。

策划:宋壮壮

三轮车体验:周雨、李昊霖

信息:李昊霖、周雨、郝好、李明扬

设计:周雨、李昊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