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是你的合伙人,而不是员工

家长和孩子应该是什么关系呢?我觉得应该是合伙人的关系。但是,很多家长要么把孩子当员工,认为是自己生的、自己养的,怎么训都得听着;要不然就把孩子当老板,孩子说什么就是什么。其实,家长和孩子之间,特别是沟通、交流时需要平等的关系,一起去探讨问题、解决问题、畅想未来。那么,作为合伙人,父母应该如何和孩子相处呢?

1.充分尊重孩子

父母对孩子的尊重,首先体现在父母将孩子放在和自己平等的位置上。比如,关于孩子的一些事都会和孩子商量,而不是自己强硬地做决定。再比如,当孩子征求自己意见的时候,总是先问“你的想法是什么”,然后以朋友的身份给孩子一些建议,而不是直接命令孩子。这些平等会让孩子觉得自己被父母关注和尊重,从而让孩子学会自尊并且尊重他人。

很多父母认为,孩子还小,什么都不懂,绝对不能让他们自己做决定,万一走错了路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对孩子的所有事情他们都直接做决定,还强迫孩子遵照自己的指示行事,不得反抗。这样的父母培养出的孩子往往表现得怯懦而缺乏自主性,他们在未来的人生路上总是看父母的眼色做事,进入社会就总是看别人的眼色做事。这样培养出来的孩子,很难创造出让人惊叹的奇迹,因为他们不觉得自己优秀,永远不敢自己做任何决定。

作为合伙人,父母不应该像老板管理员工那样,以俯视的态度和孩子沟通,而是应该遇到问题时和孩子进行平等的沟通,并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父母应该将孩子看成和自己一样有独立思想、有看法的“人”,而不是听命于自己的员工;要正视孩子的存在,理解孩子的愿望,给予孩子自主做决定的权利。即使孩子的想法和自己的想法有一些冲突,甚至完全错误,也要在尊重的基础上对孩子进行引导,而不是强行为他做主。

当父母把孩子看成自己人生的合伙人,就会主动征求、聆听孩子的意见,并且充分尊重孩子的权利。对孩子的选择,他们会尽可能地尊重、支持,帮助孩子从经历中获得成长,而不是严厉地阻止他、教育他。对孩子来说,经历是最宝贵的财富。父母说一万句“以我的经验,你这种想法就是错误!”,也不如孩子自己真正经历一次得到的体验深刻。

充分尊重孩子,看似非常简单的一件事,但对父母来说,要真正做到却并非易事。很多父母对待孩子的态度可能还不如老板对待员工的态度。老板还要考虑如果太不尊重员工有可能出现离职的情况,父母却觉得不管自己如何管束孩子,他都是自己的孩子。所以,许多父母从来不会考虑自己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是否因为某个语气、眼神而伤害了孩子敏感的自尊。

西安体院的杨占军教授在亲子关系上的处理方法值得推荐。他和夫人自孩子懂事开始,就经常用探讨的语气与孩子商量很多事情。我第一次去他家就感觉到了这个与众不同的家庭特有的生活氛围。我发现他们夫妇和孩子商量事情时有一些技巧;第一,商量的事情都是孩子与家长共同参与的事情,孩子参与意见之后,他更愿意去做;第二,与孩子商量的事情往往都是他思维能力范围之内的,对孩子思考问题的能力是个锻炼;第三,不会和孩子商量原则性问题。其实,这真的是件挺好的事,有些家长不愿意与孩子商量,无非是担心结果与自己不统一。想让孩子未来有发展,能真正撑起一片天,首先家长这位资深合伙人要有格局。

父母要做到充分尊重孩子首先要在脑海中建立“孩子是我人生的合伙人”这种思维,并且随时随地提醒自己,要注意和孩子相处的一言一行。

其次,要在家庭中营造出民主的氛围。不只是父母和孩子之间,夫妻之间也要相互尊重,就像现在很多学校强调要平台化、民主化那样,不存在谁命令谁的情况,而是把所有问题都放到一个平台上,大家以一种平等的态度去沟通、解决。

2.给予孩子肯定与鼓励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在表现出色的时候得到他人的肯定。在企业中,员工努力表现做出一定的成绩之后,老板的一句肯定与鼓励甚至比发一笔奖金更让员工感到激动。孩子更是如此,如果父母能够对孩子的想法、成绩给予肯定与鼓励,那就是对孩子最大的支持。

首先,父母要善于发现孩子的优秀品质。很多父母习惯性地用审视的眼光去看待孩子的日常行为,其本意是帮助孩子改正一些不良习气。比如,在一个家庭中,孩子听见父母说得最多的话一般都是“你怎么又犯错了?”“怎么屡教不改?”“下次再这样,如何如何··. . ·”如此,孩子就会在这些否定中逐渐失去自信,甚至滋生出反抗、叛逆的情绪。

相反,当父母更多关注孩子的优点,眼光更多地盯着孩子优秀的方面,孩子的行为往往也会跟着父母的关注向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同时,孩子会在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中更加自信,对其自信心的培养也是非常重要的。

其次,父母给予孩子的肯定与鼓励并不是简单的激励,还是一种态度。孩子是父母的影子,父母的态度影响着孩子未来待人接物的态度。如果孩子的优秀表现能够及时得到父母的肯定和鼓励,孩子就能够把握住自己的优势,能够准确地把握自己的发展方向。

另外,父母的肯定和鼓励,不仅包括大声地表扬、夸赞等口头语言鼓励,还要懂得用肢体语言。比如,一个赞赏的眼神、一个欣赏的微笑、一个肯定的拥抱······

总之,父母对孩子教育,不是管教也不是打压,而是建立在尊重、理解基础上的一种肯定和鼓励。父母要坚信,孩子的每一分付出都值得肯定,每一个改变都值得鼓励。

3.孔子曰:“少成若天性,习惯如自然。”人是环境的产物。一个孩子的思想性格、行为举止,无不受到环境的影响。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环境的缔造者,对孩子的影响最为深刻。父母为孩子创设了什么样的家庭环境,决定着孩子将会拥有怎样的人生。

决定孩子先天素质的是人类生物学上的基因遗传,而影响孩子后天发展的就是父母的习惯。我们看书,孩子就会学着看书;我们玩手机,孩子就会玩手机。我们每天干什么,孩子就会认为人类该干什么。

一位母亲曾经跟我抱怨,她的女儿越来越不听话了。在我的印象中,她的女儿一直都很乖,练习舞蹈的时候很用功。仔细询问之下,这个母亲跟我道出了真相:“我女儿最近总喜欢跟我顶嘴。不管我说什么,她都跟我反着来,还动不动就说“坏妈妈,不要妈妈'。”我一听,问题的确挺严重。于是,问她女儿为什么跟她顶嘴。她说:“比如,我让她写作业,她总是拖拖拉拉,一会儿要喝水,一会儿要吃水果,一会儿又要上厕所。总之,她几乎没有安安静静地写十分钟作业。我一说她,她就冲我嚷嚷,还一个劲儿地说”坏妈妈,我不要妈妈了”。真是要气死我!你说,这样的孩子,怎么办?我真是气得不想要她了!

这位母亲的一句话就暴露了问题所在。正是因为她总是指责孩子,对孩子说“不要你了”,才会使这些话变成了孩子的口头禅并且返回她的身上。后来,我继续询问,发现孩子拖拖拉拉的坏习惯也是受母亲的影响。母亲在孩子还小的时候,总是不断地打扰专心玩耍的孩子,不停地问她“要不要喝水”“要不要吃水果”“要不要上厕所”。 . . . . .

虽然很多父母都认同“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却很少有父母真的重视这句话。从孩子出生的那一刻起,他的一言一行都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父母的言行习惯都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并且逐渐成为孩子的基因遗传。许多人会在长大之后发现自己的思维习惯、脾气秉性、心理品质等方面都被打上了父母的烙印,并且难以改变。

英国教育思想家托马斯·阿诺德说过:“父母的言行就是无声的老师,自觉或不自觉的榜样,强有力地发挥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所以要想取得理想的教育功效,父母一定要以身作则,时时、处处、事事都严格要求自己,成为孩子人生的好榜样。”所以,不要认为你是父母,就能想做什么就做什么,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不需要考虑孩子,更不必向孩子报备。

我的一个朋友对孩子期望非常高。他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可惜我这辈子没考上大学,我发誓一定要让我儿子上大学!”然而,他儿子并没能像他期望的那样成绩优异,反而非常贪玩,胸无大志。

有一次,我去朋友家拜访的时候,听到父子俩的对话。

父亲说:“还不快学习去!下个月就要期末考试了,再考那么差的成绩回来,看我不打死你!”

儿子说:“你在那儿打麻将,凭什么让我学习?”父亲说:“我没出息,你也想跟我一样吗?”儿子说:“我看你没出息也挺开心的。每天打打麻将、喝喝酒,没上大学不也过得挺好吗?为什么一定要我考上大学呢?”

后来,我就对这个朋友说,他的习惯就影响着他儿子的习惯,他的一言一行都会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孩子的言行和心态。所以,如果想改变孩子,让孩子有一个好的未来,首先必须改变自己的习惯。比如,想让孩子去学习,他就绝对不能再打麻将、喝酒、玩游戏等,而是去做他认为孩子应该做的事。他可以拿本书在孩子旁边看,慢慢地,孩子就不需要督促也能主动学习了。

所以,从这个角度说,父母在教育孩子之前先要培养自身的良好习惯。你希望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自己就要先成为那样的人。把你期待孩子做的事、说的话都以自身习惯的方式变成孩子的习惯,成为影响孩子一生的好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