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来讲讲共情能力。

生活中有一句骂人的话,是你这个人没有同理心。

共情能力和同理心,是一种你以为你有,但实际上你可能没有的东西。

我们来梳理一下二者的关系。

同理心是你共情能力的运用,共情能力是你是否能有正确同理心的前提。

我为什么说“正确”?

因为有种东西,叫做你以为你有同理心,其实你没有。

通常来说,人类的同理心,是基于你本人的思维和逻辑方式,去感知他人的情绪。也就是说,你的同理心,可能是错误的。

什么叫做同理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以为你家孩子作业太多了,你认为太苦了,你好心叫他出去玩。

而实际上,他喜欢学习,他以此为乐,反而非常讨厌出门,你让他感到苦恼而不自知,自认为是通情达理好家长。

这就叫做,你以为你有同理心。

我经常说,别人不需要的帮助,不叫帮助,叫添乱。别人是否需要,是由别人来决定,而不是你来决定。

你眼中的为他好,可能要了他的命。这是我们经常告知患者家属的。

同理心,是你和他人感同身受。是否真正达成感同身受,是别人的情绪来决定,而不是你来决定。

什么叫做同理心?

你认为一个人在家并不是什么困难的事,让你的孩子一个人在家,他哭得震天响都没有用。你已经习惯了小孩子哭,你认为没有什么大碍。你小时候粗神经,你认为小孩子一个人在家没什么要紧。

而实际上,你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在他眼中,一个人在家是无比绝望和可怕的事,每一秒钟都度日如年。孩子的某些行为在你看来很做作,实际上,那是因为孩子的世界只有你,且不能没有你。你代表着他的全部安全感。

这就叫做你没有同理心。

所以你看,同理心,其实是一种很主观的东西。基于他人的主观情绪,而不是基于你。

你的感知,是基于你自己的逻辑方式。人,是各不相同的。你的感知,很有可能是错误的。

有的时候,人的同理心,很有可能只是自我感动。

能评价你有没有同理心的,不是你自己的主观意识,而是别人的主观意识。

也就是说,别人认为你有,你才有。

一般情况下,人能真正共情一个人,前提条件大概率是有着相似经历,你能感同身受。

你可以共情某个人,某部分人,不代表你有共情能力,只能说你和这部分人感同身受,你对这部分人产生了同理心。

人很难get所有人的情绪。你可以洞察他的想法,但是你很难get他的情绪,get情绪需要你的共情能力。

人的情绪是很复杂的,不是程序化的开心就笑,难过就哭。人是会喜极而泣,悲极大笑的。

有些特殊情绪,是很有可能你一辈子都无法体验的。而特定情绪,需要特定状态特定经历,没有特定经历,你基本上不可能get到特殊情绪。

同理心,是你去映射别人的主观心理状态。你的映射是否正确,取决于你的共情能力。

共情能力和强弱,和同理心是否“正确”,是呈正相关的。

什么是共情能力?

你能够和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

共情能力越强,你越能对周围所有人产生同理心,能够发自内心理解他人。

经常说别人没有共情能力的人,其实本人往往才是没有共情能力的一个。

真正有强大共情能力的人,很难和他人产生冲突,因为他人的情绪,你都能发自内心get到。他的情绪就像你自己的情绪一样,你宽待他,就像宽待你自己。

发自内心get到是什么意思呢?意思就是,不只是了解前因后果和来源,而是你发自内心能够和这个人感同身受。

人类在正常情况下是一种宽以待己的动物(部分病理情况可能出现宽于待人,苛责待己的状态)。

真正有强大共情能力的人,对待他人是很宽厚的,因为他人的情绪就像你自己的情绪。

客观概念上共情能力强的人如果把别人惹恼了,还看起来不自知,原因只有一个,故意的。

我刚才说到共情能力强的人,能难和他人产生冲突。

那么在这里,我要说一个特例。

很多家属都有一个困扰。处于未痊愈状态的重度抑郁症患者,经常和亲人爱人产生冲突,并错误理解他们的情绪,这是什么?

因为这个话题和患者无关,所以我就说了。

通常情况下,以下内容我只会告知家属,绝不会告诉患者,涉及到患者不能看的内容。

重度患者是“共情能力越强,共情能力越弱”。

我不会把患者不适合知道的客观事实告诉患者的。

有些医生会说患者没有共情能力,其实是错误的。患者病得越重,共情能力越强。

但是同时,病得越重,在面对在意的人和事时,会因为症状的影响,导致共情能力越弱。

抑郁症是一种病得越重,共情能力越强的病。

也是一种病得越重,病发时越同理心“错误”的病。

也就是说,共情能力越强,同理心越“错误”。

这是为什么呢?

因为患病,患者体验过越来越多的特殊情绪,提升了共情能力,在未病发状态时,对各种各样的思维模式都能感同身受。

也因为某些症状,而导致在洞察他人情绪的时候,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基准。

他能精确洞察情绪,但是精确过头。尤其在面对家人爱人的时候,他是用洞察自己情绪的方式,去洞察家人的情绪。

患者眼中这可能只是亿万分之一,但哪怕是亿万分之一,也是错误的。

处于未病发期的患者,常常因为说错一句话辗转反侧很多天,也是出于这个原因。

当他们处于爆发期患病状态时,他们感知他人情绪的时候,会放大化情绪,或是错误理解情绪。

放大程度根据病情程度来界定。

而当患者处于未病发平稳期时,又可能暂时“丧失”同理心。

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基准的程度,取决于患者对另一方的在意程度。

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的在意,患者越在意一个人,面对对方时,越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基准。

我刚才说过,人的同理心是以自己的思维模式为基准的。

所以提升共情能力,约等于“尝百种人生”,在精神上体验各种人生。

患者处于病发状态中时,洞察他人的情绪以自己为基准,能洞察别人的细微情绪。但同时,也会因为自身放大情绪的症状,去放大自己洞察到的情绪。

甚至于他人并没有出现的情绪,患者也会基于自己在同等情况下会出现这个情绪,而认为对方有此情绪,有此想法。

患者处于平稳状态时,他自身的状态相对正常,洞察他人情绪基本趋于正确,不会出现“精确过头反而错误”的情况。

患者处于痊愈状态时,他自身的思维模式正常,能get普通情绪,能get特殊情绪。

遇到任何特殊情绪,都能洞察到,能感同身受,且不会洞察过头,这时候才是真正“共情能力越强,同理心越强”。

我刚才说过,提升共情能力的过程,是尝百种人生的过程。

那么抑郁症患者只体验过一个方向的极端,怎么算是百种?

抑郁症其实是一种极端走到另一种极端,我在这个疾病的回答中有提到过易感性格,压制某种属性过头,就会出现另一种极端属性。

所以本质上来说,抑郁症病得越重,曾经的属性越和易感性格对立。

病得越重,你体验过的极端思维方向越多。

共情能力,是你和他人感同身受的能力,是你同理心的客观体现。

人是很难真正get到他人想法的,我说的get。不只是能洞察他人想法,也是指能够发自内心感同身受。

所以人的所谓同理心,其实是以你自己的逻辑思维方式,以你的情感为出发点,去揣测别人。

你的理解,不一定是对的。

所以,没有共情能力,是很难真正意义上有同理心的。

比如有些人擅长洞察他人想法,但是你get不到情绪,你觉得他人的想法很奇怪,甚至不屑于他人的想法。

这就是因为没有共情能力。

没有共情能力,你哪怕能够洞察他人想法,你也理解不了对方情感状态的来源,你理解不了,就不可能真正对他人产生同理心。

发自内心的感同身受,才是共情能力,才是同理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