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独家文章,欢迎转发,禁止抄袭)

存起来的叫款,借来借去的叫债,用途明确的叫费,只有在买卖东西的时候,才叫钱。国家的钱叫货币,银行的钱叫现金,机构的钱叫资金,个人的钱叫财富。个人的钱是辛苦挣来的,国家的钱是开动机器印出来的。个人的钱能解决大约百分之九十以上的问题,国家的钱也能解决百分之九十的问题。

网上有很多房产方面的大V,他们有两个鲜明的对立观点,一个认为楼市会大涨,一个认为会大跌。前些天我写了一篇文章,认为房价不可能涨。

后来又闻国家在努力救市,楼市崩盘危害极大。那么我们应该如何看待这个问题,下面是笔者的看法,大家读以消遣,莫当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跳不出如来佛手心

你今天买了一个东西,用支付宝付钱,对方用支付宝收钱,钱还没有跳出支付宝,那么支付宝老板的大账户并没有动,唯有你的账户每天忙个不停,微信也是这样。是不是有点孙悟空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仍然没有跳出如来佛手心的感觉。

这个时代变化太快,去银行取钱存钱的越来越少,钱变成了手机里的一个数字。每消费一次,数字就变小,当你看到微信支付宝数字眼睛一亮的时候,一定是钱增加了。

这种情况下,你发行海量的现金顶什么用呢!根本流通不起来,其价值与废纸同。

2、保交楼不如保民生

保交楼等一系列举措,目的是稳房价,只是让开发商把断了的资金链接上,一定层面减少降价抛售现象,但是并不能让购房者下决心买房。那么多二手房待售,那么多房子被后代继承,价格如何能上得去?那么多钱给了开发商,说打水漂不一定合适,因为肯定会帮助开发商度过难关,但是想收回来,有点难。

疫情造成购买力疲软,房价下跌促使购房者观望,这是楼市无法运转的根源之一。如果把保交楼的钱变成购房补贴,能否启动市场?买房才给你,不买没有,按照35%补贴(百度有购房补贴这个词,具体怎么用不懂,因为还要贷款),并且限定日期,我想会启动楼市。房子卖出去了,资金回笼,问题不就解决了吗!

闻购买新能源汽车有补贴,以前国家也经常有购买某些商品的补贴,而购房补贴只是以一个经济学术语出现在百度上,期望能出现在现实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救楼市不如救经济

目前楼市问题‬的‬根本‬在‬需求‬端‬,而不在‬供应‬端‬。你保交楼了,仍然‬没‬人买‬,有什么用呢?所以解决问题要找根源,需要救的是经济,而不是楼市。据说现在全国将近八亿人负债,除去老头老太太,除没有收入的去未成年人,那就是说全民负债。这个问题不解决,楼卖给谁?

今非昔比,还想像以前一样通过房地产来拉动经济,已经不太现实了。三年疫情对房地产行业的打击是致命的,另外人口下降以及老龄化对房产的影响也很大。既然推向市场了,就应该遵循市场规律,人为干预下的健康发展,实际上是空中楼阁,受害的是老百姓。房地产行业已经违背经济规律了,现在到了被规律惩罚的阶段。

建议国家把购房补贴好好研究一下,要不要发,怎么发,这个比降息,降首付等措施要有效果。开发商把房卖出去,然后保交楼的贷款才可能还给银行,否则又是一大笔呆账。

4、许家印是历史的必然

一颗种子在适宜的温度、土壤、水分,养分和光照条件下不断地生长着。长大后准备开花结果了,这个时候你发现不对,这是一棵毒苗,说他祸国殃民,被万夫所指。

种子生长的土壤,大概就是中国独有的房地产经济了;光照大概是国家的政策;水分是上下游行业;养分是银行;温度是广大买房者。这几个条件,只要有一个不具备,许家印事件就不会发生。所以大家责怪许家印的同时,也要思考这些问题。

房地产遇到这样一个严峻的局面,必须有一个人顶罪。如果房子继续涨价,房子都能顺利卖出,他还会这样吗?树立一个反面教材,其他大的开发商才不敢造次,所以许家印的出现不是偶然的,而是是必然的。

5、后语

国家层面的钱和我们理解的钱是不一样的。国家的货币是经济手段,老百姓的钱是生活必需。

记得刚改革开放时,人们做生意挣到钱后,不存银行,都放到家里。国家建设没有钱了,不得不开动机器印刷。

国家用这些钱搞建设,经济发展,国力增强,而物价却上涨了很多。此后一直是这样,物价不断上涨,当年的万元户大约相当于现在的二百多万。

本次救市如果起作用了,大涨的是物价,楼市的泡沫会被物价的泡沫淹没,不会破裂,如果物价没有大涨,房价难守住。

所以,保交楼不如保民生,救楼市不如救经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