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平安阡陌间,安全宣教行。

学校构建“警校家社”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社区创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基地开展“体验式”教育、农村以“路长制”助力路长治……10月24日,武宁县4个观摩点有特色、有亮点、有看点,让人通过一个个农村交通管理的小切口,感受到不一样的发展变化。

10月24日,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现场会在九江市武宁县召开。当日上午,参加2023年全省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现场会的与会人员组成观摩团,先后前往武宁县第四小学、豫宁街道竹岭村社区、县公共安全防范教育实训基地、罗坪镇长水村等4个观摩点。

通过参观,观摩团成员了解了武宁交通安全基本情况,并交流学习交通安全的主要做法。

当日下午,南昌、吉安、萍乡、新余、九江等地公安交警部门就宣传工作进行了经验交流。

◎文/全媒体记者周浔 ◎图/宗浩 闵祥 全媒体记者陆文青

  现场观摩

武宁县第四小学:构建“警校家社”四位一体工作体系

武宁县第四小学锚定“交通设施规范完善、交通组织安全有序、安全管理制度健全、安全意识普遍增强”四大目标,校主要领导亲自参加每学期安全专题会、每月主题培训会、每周升旗例会,安排提示交通安全工作,增强教职工和学生交通安全意识。构建“警校家社”四位一体的工作体系,设置家长护学岗,每日上下学维护安全秩序。建立“一校一策”交通安全优化方案,规范完善交通标志标线和科学合理设置物理隔离防冲撞设施,在校内设置步行专用通道和车辆“禁行区”,在学校门口设置“缓冲区”,在学校周边设置“安全区”,打造学校学生安全“无盲区”。

该校落实交通安全进校园、进课堂、进家庭,把交通安全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列入学校第二堂课计划。组建“小小交警志愿服务队”,聘请县交管大队警官到校讲授交通安全法律法规并指导交通安全手势操,组织服务队在放学期间参与护校,在节假日参与路面执勤维护交通安全秩序,大大提升全体师生交通安全素养。

该校将每年9月定为“安全教育月”,聘请法治副校长到校讲授交通安全等安全防范教育课,将交通安全国旗下讲话等“十个一”活动设为重要课程,定期组织师生到县公共安全防范教育实训基地开展实训教育,增强全校师生安全防范意识。

豫宁街道竹岭村社区:创新深化“三四五”工作法

豫宁街道竹岭村社区位于武宁县城老城区中部,近年来,社区以平安社区创建为抓手,全面推进安全幸福社区建设,创新深化“三四五”工作法,打造社区交通安全文明之花,社区道路交通事故同比下降67%。该社区以全县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契机,先后投入50余万元改造社区道路交通网格等基础设施,新增改造停车场4个、车位170余个,标准化完成了社区所有交通安全防护设施。

在社区警务室下设志愿服务劝导站,由社区安排5个专职劝导员入驻劝导站,联合城区交管中队,负责社区交通安全宣传、节假日堵点疏导、道路安全隐患排查等工作,并高效协助受理居民交通安全诉求、处置简易交通事故。

以社区党支部书记张小玉命名的调解室,与法律明白人工作室联动办公,在社区选聘老干部、热衷公益的楼栋长及律师入驻调解室,做好社区便民利民和交通事故纠纷调解等工作,受理交通纠纷12起、调解率为100%。

同时,充分发挥社区人熟地熟物熟的天然优势,按照不漏一人、不漏一车的工作要求,扎实开展“入户访企”活动,全面收集梳理人、车基础底数,并登记造册,共统计驾驶人2570人、摩托车、电动自行车643辆。依托社区交通安全信息居民微信群,畅通警民联系渠道,对群众发现的隐患及时回应、及时整改,共排查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5处、已整改25处,整改率为100%。

依托老妈妈快板队、科普馆、少年儿童之家等载体,积极开展居民喜闻乐见的宣传教育活动,把交通安全宣传的“独角戏”变为全民参与的“大合唱”。

武宁县公共安全防范教育实训基地:“体验式”教育告别说教

2023年7月,投入1000余万元,占地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武宁县公共安全防范教育实训基地建成并面向社会开放,为提升当地人民群众防灾避险知识和自救互救能力提供了重要载体。基地紧扣安全主题,融入山水武宁元素,采用声、光、电、影视互动等现代化的高科技展示手段,赋予安全实训体验、情景模拟训练、智慧宣传教育三大功能,突出知识性、趣味性、体验性、互动性,宣传有关安全知识和防护技能,为市民提供一个可观、可感、可游、可学、可训的安全防范教育新阵地。基地以公共安全教育为核心,由传统说教式科普向“体验式”教育转变,采取“模拟+体验+互动”的方式,面向社会开展安全教育、危机体验、技能培训等,助推公共安全宣传教育高质量发展。

基地开放以来,接待党政单位、中小学校、社团组织240余批次,师生体验教学、群众参观实训6100余人次。此外,县教体部门还将组织全县53所中小学校、7.3万余名师生,有计划、分批次到公共安防教育实训基地参观学习和实训体验,提升安全教育的辐射广度,做到安防教育实训全覆盖,通过沉浸式、互动式教学,让安全知识深入人心,确保公共安全教育走深走实,推动加快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公共安全网。

罗坪镇长水村:以“路长制”助力路长治

近年来,罗坪镇长水村因地制宜,大力推进“路长制”工作,积极探索农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模式,切实保障广大群众出行安全。按照“一路一长”原则,成立由村委会主任担任全村道路一级路长和交通劝导站站长,村“两委”成员及各村民小组组长担任二级路长和交通劝导员的交通劝导站,建成一支集交通劝导员、生态管护员、防火宣传员等“多员一体”的长效交通管理队伍。全村现有路长8人、交通劝导员12人,确保每段农村公路都有“管家”。

同时,厘清权责,明确8条道路权属关系和管护责任,一级路长(交通劝导站长)负责长水公路及全村道路的巡查、管护和交通安全管理,组织开展工作督查,负责对突出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统筹协调,做好跨村域道路协调管理;二级路长负责所辖道路的巡查管护、情况反馈,开展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日常巡查、交通劝导,发现问题及时向一级路长反映,并做好问题整改和跟踪问效。

长水村组织路长常态化对辖区道路进行巡查管护,全面排查村域范围内道路交通安全隐患,逐项建立台账。2022年以来,共排查整治道路交通安全隐患20处。常态化组织劝导员深入村头路口开展交通安全劝导,2023年共劝阻不戴安全头盔、加装遮阳篷、酒驾醉驾等违法行为113起,及时发现和消除交通安全隐患,形成齐抓共管局面,增强交通管理实效。

经验交流

  南昌狠抓“三个协作”

近年来,南昌市不断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实施“胡子工程”,打通“断头路”工程。为最大程度减少工程建设对群众出行影响,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狠抓“三个协作”,健全宣传体系,进行精准宣传。

加强警媒协作。南昌市公安局交管局畅通重点媒体联系,组建警媒联动微信群,与各媒体保持密切联系,通过微信群点对点提供第一手的资料信息,形成良性互动。

加强警企协作。该局联合高德、百度等平台发布路况信息和交通提示信息,全面加强路面交通巡逻疏导,保障全市道路通行正常。

加强警社协作。该局制定《南昌市文明交通十大公约》,建立“1+37+1000”市区两级文明交通劝导宣传体系,即打造1个文明交通治理中心、37个文明交通治理站、1000个企事业单位、社区、学校文明交通治理劝导室,建设一支8800余人的文明交通劝导队和“洪城红”志愿服务队,发送个人劝导信311.4万封、单位提示函3040封,抄告党政机关4945家次,群众文明守法意识显著增强。

吉安做强“四大品牌”

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做强“四大品牌”,发挥主题宣传优势,精益求精推动交通安全宣传入脑入心。

通过比武交流、现场观摩,擦亮竞技品牌。吉安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举办了全市交通安全宣讲比武竞赛。同时举行全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现场会,通过现场观摩、实地调研、经验交流等形式,进一步强化全市交通安全宣传教育体系建设。

组建队伍、巡回接力,打造宣讲品牌。全面整合全市优秀交通安全宣讲民(辅)警资源,着力打造一支“接地气、有特色、传播广”的本土交通安全宣讲队伍。同时,在全市各县(区)组织开展“三零一戴”美丽乡村行集中巡回宣讲。

少年交警、逐梦航行,深化护学品牌。支队专门编写了一套《学校交通安全教育教材》,印制50余万份免费发放给全市各中小学校。同时打造立体宣传新平台,积极筹措资金,为各中小学校购置LED显示屏、多媒体播放器等宣传设备。建立警校联合新模式,各县(市、区)积极组建“少年交警队”。

优质司机、文明守法,树立标杆品牌。连续多年组织开展“吉安优质好司机”评选活动,鼓励驾车出行遵法守规且三年内没有任何出险记录的驾驶员积极参与评选,在全社会形成争做文明出行人的良好氛围。

新余推出“云哨”系统

新余市公安局交警支队以道路交通事故预防“减量控大”为牵引,以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提升行动为主线,通过优化工作机制,不断探索构建道路交通社会化宣传教育新格局,全力打造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新余样板”。

针对地域性特点,该支队组织开展具有本土文化特色的宣教活动,确保宣传教育全覆盖。发挥辖区社会资源优势,组建由交警、文化艺术专家、民间艺术团体、退休文艺工作者、新媒体网红等构成的“文艺轻骑兵”队伍,以酒醉驾、一盔一带、货车盲区、礼让斑马线为主题创作各类文艺作品,对所辖乡镇开展交通安全特色文艺展演75场。

同时,与教育部门启动全市“同上一堂课”活动,开展全领域直播,线上参与人数超过103万。该支队横向整合多方平台,搭建主体架构,实现态势总览、远程监控、实时预警、风险评估、语音提示等一体化“云哨”交通安全提示系统。该系统自上线以来,已累计拨出17万个语音提示电话。

该支队联合保险、公益企业,将交通安全宣传“摆”进夜市,将“一盔一带”“酒后禁驾”“礼让行人”等文明出行理念与夜市烟火气深度融合。深入企业、学校免费发放3C认证安全头盔。优化驾照考试程序,降低驾培收费标准,增设“两车”上牌点,提供上牌服务3.2万余次,将DEF照考试通过率提升至91.5%,开设专场助力600余名快递骑手“持证上岗”,城区“两车”头盔佩戴率由不足50%提升至90%以上,涉“两车”道路交通事故起数同比下降15.6%。

萍乡固化本土特色

萍乡市公安局交警支队积极探索创新宣传工作模式,将交通安全文化与本土地域特色文化融合,聚力打造特色亮点作品。

打造本土文化作品。利用“新媒体矩阵+网络大V+短视频平台”的模式,以贴近群众的语言开展《小方警官来啦》、《案理来说》系列栏目的制作;携手本地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人,用皮影戏创作并表演交通安全情景短剧《美丽乡村安全行》。持续更新本土方言《村长说交通》广播系列剧,用诙谐幽默、通俗朴实的方言宣传交通安全知识。

创新农村宣教方式。联合市委宣传部、市文广新旅局等部门,组建交警、文化艺术家、民间艺术团体、退休文艺工作者、新媒体网红共同组成“文艺轻骑兵”队伍,开展了113场“戏曲进乡村交通安全巡演活动”。组建全市交通安全宣讲队,启动国省道沿线“畅行安全路”交通安全大篷车巡回宣讲活动,目前已开展15场次,受教育人数突破5000人。

拓展交通安全公益联盟。今年全市新增36家企业加入市文明交通公益联盟。联动保险公司向全市中小学捐赠共享儿童头盔2000顶;联合全市17家机车俱乐部启动“爱我美丽萍乡争当文明骑士”机车融合警务活动;联合滴滴代驾开展“拒绝酒驾平安回家”全市零酒驾社区、街区创建启动仪式。

九江一体化多元宣传

九江市公安局交管支队凝聚合力、汇聚资源,形成各具地域特色、区域特征的一体化多元交通安全宣传格局。

打造具有区域辐射功能的宣教基地。该支队投入200余万元,建设九江市道路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基地。该基地采用声、光、影视、互动等现代高科技设备,运用图文、视频讲解、实景模拟、仿真体验、3D影视和互动式理论测评“六大功能板块”,为九江开展针对性、系统性、专业性的交通安全教育提供了更为直观、更具体验感的警民互动平台。

打造农村交通安全宣传警示教育样板。以“三零一戴”为抓手,全力推行“五个有”工作法,即“城乡有喇叭播、墙体有标语宣、路面有警车喊、要道有警力守、村社有劝导员劝”。通过创新农村交通安全文明共治模式,充分利用一村一辅警、“两站两员”、“网格员”、村两委、驻村书记等力量,深化“零酒驾”村庄、“戴头盔”文明乡镇创建活动,将交通安全纳入村规民约。今年以来,全市建设宣传阵地4011个,配备大喇叭3000余个,教育劝导48.6万人次。

打造具有九江地域特色的宣传新亮点。创新宣传思路,拓展宣传渠道,坚持多方位、多层次纵深推进。其中,武宁大队联合教育部门,推出“警校合力”,“十个一”撑起校园“平安伞”;修水大队创新“拉家常”式的夜话板凳会,拉近了警民关系;第二大队传承非遗文化,推出印有“文明交通平安出行”限量版纪念月饼,将交通安全与中华传统佳节、传统美食深度融合,让文明交通理念入口、入心、入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