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敏感人群恋爱就是个伪命题。

这就跟智力50怎么学奥数一样。

高敏感人群,是缺失“被爱”能力的人群。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你谈恋爱,容易伤害到自己。

有两种人,没办法谈恋爱。

第一种,是绝对理性的人,这种人没有恋爱的可能。

第二种,是绝对感性的人,高敏感人群,在恋爱中,正是绝对感性的人群。

谈恋爱,需要的是爱与被爱的能力,需要的是感性理性各占一半。

人的这两种思维是较为均衡,但有一定偏向性的。

一般来说,男性稍微偏向理性思维,女性稍微偏向感性思维。

思维模式有性别之差,样本足够多你就知道,有的。

人的智力没有性别差异,思维模式,有。

很多人会认为,理性思维似乎代表“更理智”,听起来“更褒义”。

而实际上,理性思维占主导,不代表你智商高。

感性思维占主导,不代表你情商高。

我总是希望我的朋友不要说什么“女人就不能理性吗”诸如此类的话,这好像在说“理性一定是好东西,感性一定是坏东西”一样。

我再次强调,思维模式没有优劣之分,艺术家都是感性思维,我在给客人答疑解惑的时候,也用的感性思维。

理性过头也并非好事,过度理性的人,是很容易成为凡事都要权衡利弊的利己主义者的。

歇斯底里的疯子,可能曾经绝对感性;冷酷残忍的srk,可能打从出生就绝对理性。

绝对理性和绝对感性,都是很可怕的事情。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没有优劣褒贬之说。这两种思维模式,不是部分朋友以为的智力上的差别,而是思考模式的差别。

思维模式没有优劣之分,只有智商和情商有高低之分。

比如说,直男直女和作男作女,都是低情商。

情场高手,都是同时拥有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可以来回切换反复横跳的人。

说人话就是高情商。

你想要在恋爱中如鱼得水,两种思维必然得各据一半。或者说,假装你各占一半。

对象是个偏感性思维的,有冲突时你就跟ta共情;对象是个偏理性思维的,有冲突时你就跟ta讲道理。

能在恋爱中立于不败之地的,一定是两种思维各据一半的,你永远能get到对方的需求。

举个经典恋爱中思维差异例子。

我经常遇到情侣朋友因为这样的争执来找我。

两个人吵得不可开交,一个觉得“明明是你的错你为什么要吵,我们应该冷静下来谈谈是非对错”,一个觉得“你为什么因为这种小事跟我吵,你到底爱不爱我”。

恋爱中,会有一方扮演更“作”的角色,一方扮演更“直”的角色,所以免不了有磕碰。

一方偏向感性思维,一方偏向理性思维,在发生争执时双方get不到对方的侧重点,就会引发矛盾冲突。

所以找上了我。

感性思维和理性思维都不是坏事,前面加上绝对两个字,才是坏事。

高敏感人群,正是距离“绝对”不是特别远的人群。

在一段热烈的感情中,高敏感人群很可能“绝对”而不自知。

绝对感性的人,会误以为自己是“理性”的。这种感受性,很容易水满则溢,变成“错误而不自知的,不客观的感受”。

高敏感人群距离“绝对感性”还尚有一段距离,但是一旦有触发点,就可能会转换。

一旦转换,是很容易出现心理健康问题的。

绝对理性的人,没有“爱”的能力;绝对感性的人,没有“被爱”的能力。

而高敏感人群,缺乏被爱能力。

“被爱能力”不是指让人喜欢你的能力,而是指接受他人感情的能力。

不是说你喜欢我,我也喜欢你,就是爱与被爱。

爱与被爱的基本前提,首先是懂得“爱”,其次是在感情上有足够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拥有被爱能力的人,一定是感情上拥有足够安全感的人。

如何简单判定你是否有被爱能力呢。

你会面对他人的善意而抗拒或不知所措吗?

你在被爱包围时会惶恐、感叹何德何能吗?

你会过度在意他人眼光,尤其是负面的眼光吗?

你在感情上是否安全感缺乏?

你在感情上是否控制欲过剩?

你在感情上是否容易患得患失?

你在感情上是否会有“与其被伤害,不如不开始”的想法?

你是否可能因为“我配不上”而拒绝他人示爱?

你是否性单恋?

有以上问题,就是被爱能力低下的表现。

普通人在一段感情过于炽烈的时候,尚且可能出现上述问题。

更不用说高敏感人群。

在恋爱中更容易“歇斯底里”,让恋人“喘不过气”,表现出“不理智”的人,往往是更感性的人。

这也就是高敏感人群在热恋中会容易出现“无理取闹”问题的原因。

通常来说,高敏感人群的感知力、感性思维、感受性会强于常人。

他们在感情上,更容易患得患失,更容易“想要抓住”,也就更容易“让人窒息”。

可以说,热恋中的高敏感人群,经历过初期的甜甜蜜蜜之后,很快就会开始患得患失。

随时在水满则溢,也就是病理性边缘反复试探。

高敏感人群的性格特征,和被爱能力低下的特征,本就有很多重合。

如果没有,就是因为你不是高敏感,恭喜你,可以恋爱。

高敏感人群在感情上非常缺乏安全感。

感情过于充沛,但不善于表达感情,完全不懂得如何被爱,怎么恋爱?

唯一办法,就是脱敏。

脱离高敏感行列,再去谈恋爱。

高敏感是直接被我划分为“抑郁症易感人群”的。

来找过我的抑郁症患者都知道,如果没恋爱,我会建议你不要恋爱。

我无数次强调,人的感情是相互的,爱绝对不是无条件的。

唯一无条件的“爱”,就是给予陌生人的爱,因为你不求回报。

人在给予陌生人感情的时候,你不会在乎他是否回馈给你同等分量的感情。

但是你在面对亲人、朋友、爱人的时候,你一定,必定,在感情上,是希望他能给予你回馈的。

高敏感人群和某个人感情越深,就越会期望对方回应你同等分量的“爱”。

高敏感人群在感情上给予的会比常人更多,同样的,你潜意识想要的回馈,也是同等分量的。

安全感的缺乏,会在感情上转换为“控制欲”和“占有欲”,压得对方喘不过气。

而由于其本身的高敏感特征,在get到恋人的“喘不过气”时,会在感情上受到伤害,痛苦加倍。

于是安全感更加缺乏。

会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说白了就是会自我pua,感情越深,自我pua越快。

所以,高敏感人群,我同样这么建议,尽量,不要恋爱。

一旦你真正爱上一个人,你很有可能从高敏感人群,变成抑郁症患者。

高敏感接近病理性但未达到病理性,一旦有条件很容易患心理疾病。

我直接建议高敏感不要恋爱,除非你不喜欢对方。

一旦喜欢,很容易患得患失。感情越深,越容易出差错。

如果你是高敏感,能正常恋爱,那么恭喜你,其实你并非高敏感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