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忘己利他 ———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法华偈,则旭-泡影

七朵莲花,冯寅夕君-七朵莲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華經》二十四字竅訣
——
極略《法華經》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請大家發無上菩提心,然後如理如法地諦聽。)

智广阿阇梨:

時增上慢。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輕賤是人。爲作不輕名者。見其得大神通力。樂說辯力。大善寂力。聞其所說皆信伏隨從。

所以我們講,你要做正確的事情,不要怕別人不理解,知道嗎?你看這不理解的人最終不都理解了嗎!所以,你要堅持做正確的事情,這才是最重要的。

你不要,你做正確的事情,別人不理解,你就不做了,那你就成不了了。所以你繼續做,不管別人能不能理解,你做正確的事情,最後總有一天他們會理解的。

是菩薩復化千萬億衆令住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這個千萬億衆,度化衆生。

命終之後得值二千億佛。皆號日月燈明。其法中說是法華經。以是因縁復值二千億佛。同號雲自在燈王。此諸佛法中受持讀誦。爲諸四衆說此經典故。得是常眼清耳鼻舌身意諸根清淨。四衆中說法心無所畏。

得大勢。是常不輕菩薩摩訶薩供養如是若干諸佛。恭敬尊重讃歎種諸善根。於後復值千萬億佛。亦諸佛法中說是經典。功德成就當得作佛。得大勢。於意云何。爾時常不輕菩薩豈異人乎。則我身是。

常不輕菩薩其實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在過去生中就是常不輕菩薩。所以常不輕菩薩不是別人,就是釋迦牟尼佛,釋迦牟尼佛就是這樣修行成佛的。

所以我們也要去效仿,佛陀都是如此來修行,我們爲什麼不這樣修行呢?

若我宿世。不受持讀誦此經。爲他人說者。不能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所以說,只有受持讀誦此經,爲他人說,才能夠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佛所。受持讀誦此經爲人說故。疾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

得大勢。彼時四衆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以瞋恚意輕賤我故。二百億劫常不值佛不聞法不見僧。千劫阿鼻地獄受大苦惱。畢是罪已。復遇常不輕菩薩教化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得大勢。汝意云何。

爾時四衆常輕是菩薩者。豈異人乎。今此會中跋陀婆羅等五百菩薩。師子月等五百比丘。尼思佛等五百優婆塞。皆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不退轉者是。

所以,以前那些輕賤常不輕菩薩的人,也很可憐,他們二百億劫不能夠遇到佛法僧三寶,千劫當中在阿鼻地獄裡面受大苦惱。

但是,他後來出來以後又遇到(常不輕菩薩),所以你輕賤常不輕菩薩,未來還是要在常不輕菩薩座下得到度化。

所以我們不用擔心別人輕賤我們,如果有人輕賤我們,就想:沒關係,以後都是我度化的弟子。等他們地獄出來以後,還必須到你這兒來得度,就這麼簡單,所以不用擔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當然你也不用傲慢,你應該盡量地給他們念經回向,讓他們在地獄裡面時間少一點,早點出來、早點度化、早點成佛。

所以,《法華經綸貫》裡面講:或順或逆,終因斯脫。什麼意思呢?

『順』,就是你對《法華經》生起信心,也會因爲《法華經》而得到解脫;『逆』,就是你誹謗《法華經》,未來也會因爲《法華經》而得到解脫。

我們修行也是一樣。《文殊菩薩十大願》裡面就說了,不管是喜歡我還是誹謗我,未來我都要度化他。

或順或逆,終因斯脫,我們也應該這樣發心。如果對我有信心,我希望他能夠解脫成佛;如果對我沒信心,誹謗我,我也希望未來他能夠解脫成佛。我們作爲菩薩,應該有這樣的發心,這個很重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大勢。當知是法華經。大饒益諸菩薩摩訶薩。能令至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是故諸菩薩摩訶薩。如來滅後。常應受持讀誦解說書寫是經。後面的偈頌其實是重復前面內容,我們就不說了。

大家要記住這個二十四字《法華經》——『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然後,『而是比丘。不專讀誦經典。但行禮拜。乃至遠見四衆。亦復故徃禮拜讃歎』,所以一定要禮拜讚歎。

今天,也要禮拜讚歎一下,我也對大家頂個禮,讚歎一下。

(上師禮拜現場聽法弟子)

今天,我們已經把《法華經》的精髓跟大家傳授了,實踐了《法華經》的修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廣阿阇梨開示

(2023年5月26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责编:彩虹丹青|校对:普普君|美编:南宫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