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忘己利他 ———

每自作是意 以何令众生
得入无上慧 速成就佛身

法华偈,则旭-泡影

四无量心,姚斯婷-妙昙花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法華經》二十四字竅訣
——
極略《法華經》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南無本師釋迦牟尼佛(三稱)
無上甚深微妙法,百千萬劫難遭遇,
我今見聞得受持,願解如來真實義。

(爲度化一切父母衆生,請大家發無上菩提心,然後如理如法地諦聽。)

智广阿阇梨:

其所得功德。如向所說。眼耳鼻舌身意清。得大勢。

它下面舉了一個案例,到底誰得到六根清淨呢?有一個人得到六根清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乃往古昔過無量無邊不可思議阿僧祇劫。有佛名威音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劫名離衰。國名大成。

威音王如來在《法華經》裡面是這麼說的,是『乃往古昔』了。

但是,在禪宗裡面有一種說法,威音王被稱爲本初佛,大圓滿裡面講到叫普賢王如來。

普賢王如來之前是沒有佛的,所以說,最初成佛的就是普賢王如來。但是,禪宗裡面也有類似的概念,就是威音王如來。

當然,威音王如來按照《法華經》來講,也沒有說他是最初成佛,但是在禪宗的傳統裡面,就把威音王如來當成是最初成佛的一位佛陀。

所以說,我們講到威音王如來以後,你證悟都是要得到印證的,威音王如來之前就不需要印證,因爲沒有佛,所以就不需要印證。

同時,我們也有一些參話頭,就講什麼是『威音那畔』,有這樣的話頭,其實就是參就自己本來面目的意思。所以,威音王如來也是跟禪宗很有關係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威音王佛。彼世中。爲天人阿修羅說法。爲求聲聞者。說應四諦法。度生老病死究竟涅槃。爲求辟支佛者。說應十二因縁法。爲諸菩薩因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說應六波羅蜜法。究竟佛慧。得大勢。是威音王佛。壽四十萬億那由他恆河沙劫。

壽命特別特別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法住世劫數。如一閻浮提微塵。像法住世劫數。如四天下微塵。其佛饒益衆生已。然後滅度。正法像法滅盡之後。此國土復有佛出。亦號威音王如來應供正徧知明行足善逝世間解無上士調御丈夫天人師佛世尊。如是次第有二萬億佛皆同一號。

最初威音王如來。既已滅度。正法滅後像法中。增上慢比丘有大力。

『增上慢』是什麼意思?就是他沒有成就,自以爲有成就,這個叫增上慢。增上慢不是騙人,他倒不是騙人,他是誤會自己有成就,這個叫增上慢。

『大妄語』是什麼呢?他明明知道自己沒成就,但他騙別人說自己有成就,這個叫大妄語。

增上慢是什麼?他不是騙人,他真的以爲自己成就了,其實沒有成就,所以叫增上慢。這個大家要小心一點,不要成爲增上慢比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爾時有一菩薩比丘。名常不輕。

當時有一個菩薩比丘叫常不輕。

所以,比丘也有兩種,一種是小乘的比丘,他沒有菩提心,他不修菩薩道,僅僅只是小乘的比丘;一種是叫菩薩比丘。

比如說我們這裡也有比丘,但是我們這裡的比丘、比丘尼都是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

爲什麼呢?因爲我們都是修行大乘佛教,修行金剛乘的佛教,所以我們的比丘、比丘尼就不是一般小乘的比丘、比丘尼,是菩薩比丘、菩薩比丘尼。

那麼,這個比丘也是菩薩比丘,叫常不輕。所以常不輕菩薩,他其實是一個菩薩比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大勢。以何因縁名常不輕。是比丘凡有所見。若比丘比丘尼優婆塞優婆夷。皆悉禮拜讃歎。而作是言。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我告訴大家,這個二十四個字被稱爲極略《法華經》,《法華經》的精髓,就是二十四個字,就是常不輕菩薩的話:

『我深敬汝等不敢輕慢。所以者何。汝等皆行菩薩道。當得作佛。』

這二十四個字就是被稱爲極略《法華經》。大家以後記住這句話,一定要背下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智廣阿阇梨開示

(2023年5月26日)

回向文

文殊师利勇猛智 普贤慧行亦复然

我今回向诸善根 随彼一切常修学

三世诸佛所称叹 如是最胜诸大愿

我今回向诸善根 为得普贤殊胜行

责编:彩虹丹青|校对:普普君|美编:南宫铁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