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代似乎先天就具备了数不尽的话题以及讨论性。

再加上它所面对的是华夏民族“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这样的特殊历史阶段,西方文明伴随着坚船利炮开始涌向这片古老的土地,可以说,它之前的十几个王朝所应对的局面,其复杂性都无法跟清代所面对的局面相比。

而这似乎也注定了清代的历史评价会非常复杂,尤其是在当下,缠绕在清代身边的词语,往往离不开“丧权辱国”、“祸乱中华”、“腐朽阴暗”这一类型。

但其实这些评价代指的只能是晚清时代,而无法涵盖整个清王朝,毕竟从清太祖努尔哈赤于1616年建国开始算起,直至1912年宣统帝退位,清代前后持续了296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即便是从顺治帝入关,成为全国统一政权开始算起,清朝也持续了268年,这样一个时间绝对算不上短。

按照封建王朝所谓“周期律”来算,清的寿命也已经达到了平均值,而如果再以其少数民族建立大一统政权的身份加以衡量,清更是远远超过了同为大一统王朝的元,是元代寿命的两倍以上。

这个客观现实完全破除了传统儒家文化核心“华夷之辩”中的那句经典预言:“胡虏无百年之运”。

因此,关于清王朝的历史疑团中,最值得研究的问题,恐怕就是,为什么少数民族建立的清王朝,却也达到了将近三百年的国运呢?

一、历代大一统王朝为什么灭亡?

在我们不少人的固有印象里,一个王朝,或者说一个正常的王朝,必然经过的道路就是从最开始的辛苦创业,到中间的兴旺发达,再到最后的衰败灭亡,这中间国土一定要是完整的,也就是所谓的“大一统”,这似乎是一种轮回。

但是这里我们可能要提到一个非常反常识的事情,那就是如果按照这个标准去衡量中国历史上的王朝,也许符合这个标准的才是少数派,绝大部分王朝其实并不符合这个规律。

秦代和隋代这两个短命王朝就不说了,西晋统一了五十年,东晋又变成了割据政权,北宋和南宋,一个燕云十六州在别人手里,另一个干脆整个北方都丢了。

再排出那些什么“十六国”、“五代十国”、“南北朝”这种实质独立,脸面子都不装的割据势力。

中国历史上的大一统正常王朝,一共就这么几个:两汉、唐代、元代、明代,清代,如果两汉拆开,那也不过才6个王朝。

能位列在其中,清代的含金量不能说非常高,但至少也是一等一的。

那么问题又来了,为啥有的王朝几十年就没了,有的王朝却能够持续300年呢?

这中间无非是两个因素从中作祟,一个是外敌入侵,一个是内部紊乱。

我们先说比较好说的,也就是外敌入侵,这件事在冷兵器时代可以说是家常便饭。

就拿咱们都非常熟悉的几个朝代为例:西晋为什么灭亡呢?就是因为当时司马氏皇族重用匈奴人刘渊,而刘渊这一支匈奴屠各系,本身就自称是“汉朝皇室”的后裔,早年间就有入主中原的野心,所以说等到西晋国家混乱的时候,刘渊果断反戈一击,把西晋一勺烩了。

当然比西晋更有名的那就是北宋和南宋了。

北宋有著名的“靖康之耻”,徽钦二帝加上宋高宗这三个活宝,到了今天,依然是不折不扣的历史笑柄。至于南宋,在北宋的老路上又走了一遍,当年北宋为了收复幽云16州,不惜跟女真人结盟,背信弃义偷袭跟自己同盟了100多年的辽国。

而到了南宋,为了报复金国人曾经对北宋做出的羞辱,他们又开始跟当时新晋崛起的蒙古联合起来,共同灭金。不出意外的,北宋被金国所灭,南宋被蒙古所灭。

而内部紊乱这种事,汉、唐、元、明也都遇上了,核心问题其实只有一个,土地兼并导致地主阶级掌握了大量生产资料,而被剥夺土地的农民无处可去,成为流民,散落各地,并且跟滚雪球一样越滚越大,最后掀起了庞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将王朝的经济和政治基础连根拔起,客观上导致王朝最终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了,值得注意的是,这两个原因都不是独立存在的,而是相辅相成,比如宋朝是中国历史上农民起义最多的王朝,三百年时间前后爆发了四百多次,而同样宋朝也被外族一以贯之地欺辱,无法解决掉外族问题就只能一味压榨普通老百姓,确保自己的庞大收入能支撑起国家赔款。

再比如明朝因为建州女真问题得不到解决,只能对内征发“三饷”,变相增加了国内农民的负担,最终激起了李自成起义,覆灭了明朝。

那么,既然搞清楚了中国封建王朝覆灭的两大主因,作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的清,在面对这两大主因上,又有着哪些解决方法呢?

二、外部问题的解决

入主中原,既有着解决中原问题的先天劣势,但同样也有着解决边疆问题的先天优势。

蒙古族的元很遗憾,并没有发挥这个优势,但清王朝,却将这点优势利用的很好。

首先,清所面临的边疆问题,其实跟明朝一脉相承,主要是蒙古问题。

但相对于明朝,清朝抛掉了一个最大的包袱,那就是“华夷之辩”问题,毕竟满族人在“华夷秩序”里本来就是异族,地位再差又能差到哪里去呢?

所以对于蒙古族,清朝的爱新觉罗皇室创造性地采用了一种中原汉族王朝基本上不会采取的方法,那就是联姻。

有人可能会问,中原不也有和亲政策吗?和亲不也是联姻吗?但我们这里要注意的是,和亲基本上是将中原皇室的女性嫁给草原政权的男性统治者,但中原的皇族基本上是不会迎娶草原政权的贵族女性为妻子的。

当然这个原因主要是担心草原政权的所谓“蛮夷”血统会影响到皇位继承人的选择,核心在于不让草原政权有直接染指中原政权的可能性。

但这么一来,就会导致草原民族始终认为中原的统治者对自己的友好是有保留的,前提是自己根本没有办法去接触最高权力,因此草原政权也不可能在这种对方有防备心的情况下,还真正接受你。

所以历来和亲对解决中原王朝和草原民族的争端,只能起到一个“治标不治本”的作用。

但清朝则完全不同,清朝对于草原民族的治理,本着的原则就是相互之间有来有往,举个简单的例子,顺治皇帝的母亲是孝庄太后,而孝庄太后就是蒙古族科尔沁部的。

而在后来,不管是康熙、雍正还是乾隆,他们的后宫妃子中,都有不少蒙古族出身,而且这些蒙古族的妃子也都为清朝皇帝诞下了皇子,也就是说满族和蒙古族的联姻核心是一种相互融合,有蒙古血统的皇子也完全有资格竞争清朝的皇位。

这种联姻就会让蒙古逐步感受到清朝皇室是真正将他们当成自己人,他们对于清朝的离心力也远远低于对此前的明朝。所以蒙古问题终清朝一世,都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边患,这跟清朝“满蒙联姻”的政策有非常大的关系。

另外,清朝对于蒙古也绝不是只有笼络和怀柔,为了杜绝蒙古人可能会给自己造成的隐患,清朝还在蒙古草原上大力推行喇嘛教,用宗教来蒙古族的斗志,并且让蒙古族的人口大幅度衰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为信了这个教是不可以结婚的,不结婚就没有后代,所以通过宗教的方式,清朝兵不血刃地消除了蒙古族在人口上可能给自己造成的隐患。

当然到了晚清面对西方就是另一种情况了,但是西方列强的问题在之前的历朝历代都找不到参考,清朝应对地差劲,虽然非常难看,但也不是不能理解。

只是因为清朝距离我们现在时间太近,所以给我们带来的屈辱感更强罢了。

三、内部问题的解决办法

当然,要想坐稳中原正统,只是解决边患问题是不行的。内部问题也要解决,而清朝解决内部问题的方式,相比中原的汉族王朝也少了很多束缚。

首先我们要知道,很多中原汉族王朝,并不是不想解决土地兼并问题,他们解决不了,很大程度是受限于皇权的合法性来源。

汉族王朝的皇权合法性,本质上来源于地方上的地主,也就是说只有中小地主和大地主联合起来支持一个汉族王朝的皇帝,他才能够坐稳中原的皇位。

换言之,汉族地主阶级就是汉族王朝皇帝的基本牌,也是他们维系王朝正常运行的核心动力。

但对于清朝来说,异族出身反而在这个问题上成了个好事,因为他们在中原汉族士大夫地主以外,还有自己的基本盘,那就是八旗贵族。

所以清朝皇帝经常惯用的一种奖励手法,就是将宠臣和立下功劳的重臣抬旗,让他们脱离原来的身份,成为旗人,而这样就自然而然地把阶级割裂开了。

正是因为有了八旗贵族这一支力量,清朝皇室是不担心用人问题的,就算汉族地主阶级不配合,清朝也可以有一批独属于自己的人力储备。

而且清朝入关时,手法也非常残酷,制造了不少的血腥事件,利用这些血腥事件,清朝也震慑住了中原的汉族地主阶级,相当于告诉他们:“我就是蛮夷,如果你们反抗我,我就用蛮夷的手段对付你们。”

这招当然比较狠,但效果很好。

例如我们都非常熟悉的雍正皇帝,他为了改变康熙皇帝晚期逐渐出现的土地兼并问题,就开始进行摊丁入亩和官绅一体纳粮。

摊丁入亩的核心在于重新将地方上归于大地主阶级的土地收归到中央朝廷,按照人口来划分田地,并且直接进行税收,客观上打断了土地兼并的进程,削弱了地方上地主的力量,为清朝重新延续了生机和活力。

而官绅一体纳粮,指的就是废除士大夫和官僚阶级的特权,让他们跟普通百姓一样缴纳税收,而不是享受免税待遇。

这件事的意义则是将原本清朝的食利阶层和寄生阶层重新划分出来,让他们也承担普通老百姓的缴税义务,是扩大财政收入和增加中央动员力的一种方式。

而雍正做的这两件事,核心都是因为他本身并不在意汉族士大夫的想法,自己有属于自己的基本盘。

如果雍正是一个明朝皇帝,他是很难做到这件事情的,因为他要得罪的汉族士大夫地主的数量太多,但是作为清朝皇帝的雍正,就可以达成这一点。

另外我们有一点也不能忽视,那就是清朝对于皇子的教育也非常严格。

有鉴于明朝经常诞生奇葩皇帝的前车之鉴,清朝的皇室教育做得非常到位。根据后来的文献表明,清朝的皇子从五六岁开始,就要在每天天不亮开始接受老师的教育,先是做儒家文化启蒙和学习,还要学习满语与蒙古语,甚至藏文回语多种外语,最后身体也不能落下,要学习弓马骑射,保证“大清立国之本”。

按照现在的话说,满清朝廷对于自己皇室后代的“鸡娃”政策做非常到位,而且疯狂内卷。这当然不是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也做不到什么彻底高枕无忧。

但是对于那个时代来说,只有这样的教育才能培养出真正优秀的继承人,而不是培养出一群废物,所以客观的说,满清皇子的个人能力和水平都是相对比较出色的。

这点从清朝的历代皇帝水平也能看出来,清朝的皇帝也有能力相对平庸的存在,但个人能力底线相比较其他朝代,还是要高出不少。

即使后来被囚禁在瀛台的光绪,也曾不满足于做个傀儡。

而这些原因,共同构建起了清朝对于中原的稳固统治。

只不过历史大势从来不会以某一小群人的个人意志而改变,面对西方列强和工业革命的碾压,满清即使在封建制度已经做到了最好,也始终避免不了灭亡的结局。

而正是因为其灭亡,才开启了中国社会的现代化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