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欧廷君 来源:企业观察报|2018-05-2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摘要:改革开放几十年的今天,我国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经济规模,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我国当今与未来的科学抉择。其发展内涵必然由过去“外延式”高速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一惊人一跃,必然是通过发展、人才、创新“三个第一”来驱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内涵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由过去低级驱动转变为中高级创新驱动。其衡量的标准则是推动经济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文明与进步。

在全球产业与科技大变革时代,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在十九大报告中,根据中国当代国情发展需要,以世界眼光科学地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擘画出一幅跨时代意义的宏伟蓝图。2018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三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广东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发展是第一要务,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这一科学论断,言简意赅,意境深远,党的十九大报告的举世伟略及“三个第一”。不仅丰富了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而且更将成为当今与未来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工作落实的坐标。

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今天,我国无论是经济体量还是经济规模,现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实体。在此基础上,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则是我国当今与未来的科学抉择。其发展内涵必然由过去“外延式”高速增长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但是,我们要实现这一惊人一跃,必然是通过发展、人才、创新“三个第一”来驱动我国经济与社会“内涵式”发展。这种发展方式的转变,将由过去低级驱动转变为中高级创新驱动。其衡量的标准则是推动经济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发展,使之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力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度文明与进步。

一、“发展是第一要务”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定海神针”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目前,我们所面临的形势错综复杂,挑战前所未有,困难不可低估。对此,唯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才是解决我国一切矛盾和问题的关键。70年来,我国之所以能从“开除球籍”的边缘上站起来、富起来并迅速成为世界第二经济大国,最关键就是在改革开放四十年中,始终抓住发展这个“牛鼻子”,使我国各项事业得到快速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握把发展大势,抓住时间节点。应该看到,在前段“粗放型”的发展过程中,我们的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经济结构欠优;实体经济发展后劲不足;创新能力还不够强;生态环境保护欠佳;城乡就业、医疗、教育、住房、养老、社会保障等民生问题在不同程度上还有不少短板。“脱贫攻坚”任务艰巨,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人口、资源环境压力较大,“数量型”经济增长还没能有效向“质量型”、“效益型”跨越,这正是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关键所在。要破解这些社会发展难题,唯有坚持“发展是第一要务”,凝心聚力,奋力前行,真抓实干地把党中央匠心绘就的各项改革伟业落到实处。才能全面推动城乡区域、企业可持续发展;才能真正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神州大地,春潮涌动。我们要建设具有13亿人口的现代化文明强国,最关键就是锚定新时代发展方位,一心一意谋发展,聚精会神干事业,甩开膀子加油干,才能开创我国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新局面。

3月2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闭幕上针对中国发展现状发表重要讲话时指出(1):“我国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我们具备过去难以想象的良好发展条件,但也面临着许多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因此,我们唯有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坚持“发展就是硬道理”。紧紧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势而上,奋发有为,努力创造属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光辉业绩!

牢记使命,干在实处。新时代,真抓实干谋发展是中国特色社主义高质量发展的着力点,更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与亿万人民的职责所在。在各城乡区域发展上,必须克服过去某些“等靠要”思维,鼓足勇气“闯改创”。因为我们发展的目是让中国更加强大起来,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好地惠及13亿中国人民。因此,在发展问题上,要时刻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倡导的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始终以人民群众满意不满意、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作为检验广大党员干部工作的唯一标准。在干事创业上,以焦裕禄、廖俊波等优秀党员干部为榜样,恪尽职守,勇于担当,率先垂范地营造各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生态,切实打好“产业转型升级”与贫困地区“脱贫攻坚”战,努力为党和人民的事业发展贡献自己的智慧与力量。

毫无疑问,“发展是第一要务”的关键是我们广大党员干部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带领人民群众把各城乡区域经济、企业发展的每项事业落到实处。在“产业转型升级”与“乡村振兴战略”中,坚持以“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工作作风。做好符合新时代发展要求的各项工作,不断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切实做到国计民生极大改善、人民生活幸福美好,确保中华经济“巨轮”在波涛汹涌的世界经济海洋中行稳致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欧廷君近照)

二、“人才是第一资源”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力支撑

在当今科技日新月异的创新时代,国家之间、城乡区域之间和企业与企业之间的竞争,最终处决于人才的竞争。而我国又是世界上具有人口最多的国家,其蕴藏着丰富的人才资源,这是我国新时代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力量。如充分挖掘和利用这一巨大的人才资源优势,我国就能充分发挥在国际市场竞争中的最佳效应。

“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关键在人才。”(2)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是第一资源”的一系列科学论断。不仅是当今中国在发展上对人才资源的科学把握,而且为我们在新时代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质量发展的伟大事业中不拘一格、大力引进和充分利用国内外优秀人才标定方向。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经验告诉我们,唯有聚天下之才,才能得到快速发展,才能使各城乡区域的人才优势转变为产业优势。唯有强化培植各城乡区域产业优势;才能确保城乡区域经济的持续繁荣;城乡区域业态才会充满活力;才会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此,我们唯有发挥城乡区域的人才“集聚效应”,确保城乡区域整个“发展生态”繁荣昌顺。

十八大以来,在“人才是第一资源”的思想指引下, 国家力推的“千人计划”、“人才签证”、“留学生创业”等不拘一格招才引智举措,加快了我国构建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人才制度体系。

而今,在贯彻新时代创新与发展理念时,如何才能吸引和留住更多各类高层次人才,这是我们各城乡区域、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课题。在此,笔者认为,重视人才的首要任务是重视人才素质的培养,因为任何一个素质教育发达的地区,其创新发展的优势就比突出,基础就十分牢固,实施创新驱动与高质量发展的成效就更显著。一些发达国家及我国东南沿海发达省市的事例充分见证,高素质人才不仅是各城乡区域高质量发展的第一资源,而且更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

恪守求贤若渴的爱才之心。在国际、国内各城乡区域经济、企业激烈竞争的当下,特别是我国中西北部欠发达地区,我们要牢固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以“求贤若渴”之心集聚人才,以“三顾茅庐”的精神服务于人才。着力完善自身城乡区域、企业人才政策和基础环境上的保障,迅速提升凝聚人才的服务质量,真正让各类专业人才引得来、留得住、用得好。倾力为各类专业人才搭建良好的事业舞台,为高素人才建好配强必备的基础设施。让本土人才、异地人才、海外人才在各城乡区域、企业发展的舞台上充分发挥他们的才智,实现他们的人生梦想,有力推动我国城乡区域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

三、“创新是第一动力”新时代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创新是第一动力”发展思想,其蕴藏着丰富内涵。不仅是各城乡区域经济、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行动指南,而且是国家治理与经济发展取向的指导原则。

实践证明,创新不仅是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第一动力,而且是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与国家治理战略的重要支撑。创新能进一步增强国家、地区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有力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全面提升中国制造业的自主创新能力,振兴实体经济,构建良好的创新生态,加快经济和产业新旧动能的转换。从而达到为市场提供优质的服务供给、要素供给和完备的市场供给体系,增强各城乡区域、企业发展环境的吸引力和品牌竞争力,加速推进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而实现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

智者兴邦,蕴生万物。五年多来,我国在国家治理、经济结构调整、城乡区域经济发展与科技创新上,习近平总书记高屋建甄地提出“五位一体”、“四个全面”、“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一带一路”、“乡村振兴”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使我国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国民经济运行稳中向好,综合国力迅速加强。同时,随着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与“2025中国制造”的有力实施,创新型国家建设成果丰硕。天宫、蛟龙、天眼、悟空、墨子、大飞机等重大科技创新成果相继跨入世界科技前沿。充分彰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洪荒伟力,备受世界称赞!正如去年9月12日美国《福布斯》杂志网站载文表示(3):“中国已经从模仿者转变为创新者,在金融、生物和智能机器人技术快速发展的新时代,中国将担负起全球科技领导角色。”

凝聚磅礴力量,共筑千秋伟业。目前,我们应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还有不少领域内的核心技术依然受制于人,“卡脖”现象还没能得有效改变,城乡区域、企业品牌竞争力与发达国家仍有一定差距。在此,我们唯有通过科技创新、技术创新、管理创新来解决经济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与问题,使我国各城乡区域经济、企业由过去的“粗放型”发展方式向“质量型”、“效益型”转变。及时准确地把握全球科技创新大势,结合各城乡区域、企业发展实情。紧紧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时代的旷世机遇,有力推进各城乡区域、企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发展新动能、新兴产业,运用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改造和迅速提升传统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着力推动集成电路、第五代移动通信、飞机发动机、新能源汽车、新材料、生物医药、现代农业、乡村全域旅游等产业发展。同时,进一步加快去产能步伐,“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果断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企业,为新兴产业发展腾出空间(4)。”为城乡区域经济、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开辟新路径、开创新局面!

众所周知,推动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我国40年的高速发展充分见证,对外开放加强了多边贸易合作,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党的十九大报告和今年的政府工作报指出,坚持扩大对外开放,支持多边贸易体制,促进自由贸易区建设。进一步拓展开放范围和层次,完善开放结构布局和体制机制,以高水平开放推动高质量发展。这将为我国当今与未来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提供更加强劲的动力。

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人民领袖习近平总书记的“三个第一”发展思想,不仅充分彰显其博宏高远的旷世智慧,而且蕴含着他对党和国家及亿万人民高度负责与深情大爱。在此,我们各城乡区域、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应不折不扣努力践行“三个第一”的发展思想。切实做到“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以实际行动坚决捍卫改革、创新、发展的伟大成就,从容自信把握时间节点,万众一心,努力拼搏。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赢得更辉煌的未来;为我国谱写一篇发展兴盛稳健、人才八方集聚、创新日益强劲的宏伟华章!(作者系全球品牌、创新、人才、企业家概念科学阐述第一人。亚洲经营智库首席研究员、企业经营战略顾问、中国管理科学研究院中经专家智库特约专家、首席研究员。国内财经、品牌、管理实战知名专家、多家权威媒体财经、品牌、管理、文学栏目专栏作家、诗人)

专长:专注区域经济、乡村振兴、民族产业、品牌发展研究与企业经营战略创新创意管理工作,通过调查研究与实践总结所发表的许多文章观点与建议,得到党和国家领导人及众多著名权威专家的赞评。

专长

参考文献:

(1)、新华网:《习近平:在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内容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lh/2018-03/20/c_1122566452.htm
(2)、光明日报:《2016年终盘点特刊·澎湃奔涌的人才活力》内容链接:http://news.gmw.cn/2016-12/28/content_23352231.htm

(3)、新华网:《多国主流媒体称赞中国正成为全球创新引领者》内容链接:http://www.xinhuanet.com/2017-10/12/c_1121795079.htm

(4)、人民日报《转型升级促高质量发展》内容链接:http://zj.people.com.cn/n2/2018/0320/c186327-313620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