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前言

经济的脉搏不断跳动,反映出一个国家的活力与成长。最近的数据显示,GDP同比增长达到了5.2%。

这不仅仅是一个数字,而是一个明确的信号,告诉我们经济正在朝着积极的方向发展。《经济日报》指出,经济运行中的新亮点和新变化已经明显增多,暗示着未来的潜力和机遇。

然而,背后这一增长的驱动力是什么呢?为何在这样的全球环境下,我们还能够观察到如此积极的变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季度看:增速回落还是基数效应?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分季度看,一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

其实,这主要是由于去年对比基数的影响。去年二季度是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一个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速只有0.4%,而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已经回升到3.9%。

因此,今年三季度如果扣除基数的影响,两年平均增长增速是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从环比看,三季度GDP增长1.3%,比二季度加快0.8个百分点,表明经济增长持续恢复向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国际比较看,无论是三季度同比增速还是前三季度累计增速,在国际主要经济体中都是名列前茅。因此,从分季度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压力,而是在稳中向好。

我们要注意到,今年三季度同比增速回落的主要原因是去年对比基数的影响。去年二季度是中国经济受疫情冲击最严重的一个季度,当季GDP同比增速只有0.4%,而去年三季度的经济增速已经回升到3.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此,如果我们扣除基数的影响,就可以更清楚地看到中国经济的真实增长情况。

其次,我们可以用两年平均增速来衡量中国经济的长期趋势。两年平均增速是指当前时期与上一时期相同时期相比较的平均增长率。

这个指标可以消除基数效应和周期波动的影响,更好地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三季度GDP两年平均增速为4.4%,比二季度加快了1.1个百分点。这说明中国经济在恢复过程中不断提升了发展质量和效率。

我们可以用环比增速来衡量中国经济的短期动态。环比增速是指当前时期与上一时期相比较的增长率。这个指标可以反映经济运行的变化趋势和节奏。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今年三季度GDP环比增长1.3%,比二季度加快了0.8个百分点。这表明中国经济在持续恢复向好的同时,也加快了增长的步伐和力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可以用国际比较来衡量中国经济的相对优势和地位。国际比较是指将当前时期的经济增速与其他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速进行对比。这个指标可以反映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竞争力和影响力。

根据IMF12的数据,中国经济同比增长5.2%,远高于其他国际主要经济体。

其中,美国、欧元区、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均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负增长,这充分说明了中国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地位和作用,也反映了中国经济在抵御风险和促进复苏方面的强大韧性和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产业看:供给侧改革成效显现

在第一产业方面,农业生产形势总体较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12,前三季度第一产业增加值51430亿元,同比增长7.4%,两年平均增长4.8%。

农业生产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因素。

尽管夏粮受到自然灾害的影响而略有减产,但秋粮生产却呈现出良好的态势,播种面积有所扩大,北方地区雨水充沛,有利于秋粮生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最新数据,今年的粮食产量有望刷新历史记录,这也将是其连续第9年超过1.3万亿斤的产量。

同时,我国的畜牧业也持续健康成长,确保了猪肉、牛羊禽肉、禽蛋、牛奶及水产品等主要食品的稳定供应。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农村居民收入和农民工就业也实现了稳步增长,为农业生产提供了坚实的人力支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第二产业方面,工业生产稳步恢复向好。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前三季度第二产业增加值320940亿元,同比增长10.6%,两年平均增长5.7%。

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实现正增长 ,1-8月份累计同比增长4.9%。高技术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保持较快发展势头 ,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增长11.4%,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增长9.5%。

在第三产业方面,服务业逐步恢复活力。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前三季度第三产业增加值450761亿元,同比增长9.5%,两年平均增长4.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连续两个月加快 ,1-9月份同比增长6.8%。其中,餐饮、住宿、旅游等受疫情影响较大的行业出现明显回暖 ,国庆中秋假期国内旅游人数和收入均创历史新高。

金融、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等现代服务业保持较快增长 ,1-8月份全国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同比增长5.1%。

数字经济、共享经济、平台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 ,为经济增长提供了新动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分指标看:内外需平衡有待提高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前三季度居民消费价格(CPI)同比上涨1.5%,比上半年回落0.4个百分点。CPI的上涨主要是受食品价格的影响,尤其是猪肉价格的大幅波动。

由于非洲猪瘟、新冠肺炎等因素导致生猪存栏减少和生产成本上升,前三季度猪肉价格同比上涨45.9%,拉动CPI上涨约1.4个百分点。除了猪肉以外,其他食品价格也有不同程度的上涨。

例如,蔬菜、水果、鸡蛋等价格受季节性因素、自然灾害等影响而波动较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前三季度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PPI)同比下降1.7%,比上半年收窄0.9个百分点。PPI的下降主要是受国际原油价格的大幅下跌和国内工业品供需矛盾的影响。

由于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活动萎缩,国际原油需求大幅减少,前三季度国际原油价格同比下降35.6% ,拉动PPI下降约1.4个百分点。

另一方面,国内工业品供应相对充足,但需求仍然不足,导致工业品价格下行压力较大。例如,钢材、有色金属、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产品价格同比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海关总署的数据 ,前三季度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同比增长0.7%,其中出口增长1.8%,进口下降0.6%。外需相对强劲,外贸出口好于预期。

这主要得益于中国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战略成果,经济恢复较快,外贸企业积极开拓市场,提高竞争力。

尤其是高技术产品、医疗物资等出口增长较快,反映了中国在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 ,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54.3%,低于去年同期的60.5%。内需相对疲软,居民消费意愿和能力仍然受到疫情和就业等因素的制约。

一方面,疫情防控常态化下,部分居民对于出行、聚会、娱乐等活动仍然保持谨慎态度,消费信心不足。另一方面,就业形势虽然有所改善,但仍然存在一定的压力。

前三季度城镇调查失业率平均为5.4%,比去年同期回落0.2个百分点,但仍高于2019年同期的5.2%。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居民收入增速低于经济增速,前三季度全国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实际增长3.9%,低于GDP增速1.1个百分点。

结语

从分季度看,中国经济并没有出现明显的回落压力,而是在稳中向好。这既是中国政府采取了有效的疫情防控和宏观调控措施的结果,也是中国经济具有坚实的基础和潜力的体现。

展望未来,我们要保持战略定力,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