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活动是艺术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学生活泼开朗性格的主要教育形式。新课标提出艺术的目标就是让孩子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为了深入解读新课标,有效推进教育教学改革,提高学校音乐老师的专业素养,培养学生的艺术气息。10月12日和10月26日,太原市万柏林区凤凰双语小学进行了两次音乐组的教研活动。

10月12日,由薄雯老师主持,就大单元教学《指向关键能力的音乐整体教学》对该校音乐老师进行了专题培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新课程标准颁布后,对单元整体教学研究的关注度较高,相对其他学科而言,音乐学科在单元教学方面的研究进度比较慢。

所以老师们通过听、唱、奏、动、创等音乐实践活动,开展以学习任务为统领的音乐单元教学样态的研究,尝试改变单一、碎片化的音乐学习课堂教学现状,从教作品转向育素养,从学知识专向练能力的,通过教会、勤练、常演等多形式落实音乐能力的培养和艺术素养的培育。

10月26日,王楠老师阐述了小学音乐创造教学在新课标的引领下的重要作用,并提出了自己在教学中的困惑,与老师们分享交流彼此的经验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目前他们的音乐教学以“大单元”的概念为统领,以某一主题为核心来构建逻辑性的结构,在结构的框架下重组学习内容和学习资源,在教学中将其整合运用,再将知识点细分到每一个相应的课时,实现各课之间知识能力的有效衔接。

为此,蒋晋玲老师对该校探索学习单元整体教学给出了一些宝贵的建议:

学习进度不要太快,小步子前行,要有充分的学习时间。学生学习速度太快、内容过多,往往导致学习环节只有体验经历,没有激发能力的构建。

关注听、唱、读、写能力之间的转换。基于听、唱、读、写能力的转换,通过音乐创造活动中的实践,才能在真正理解的意义上从即兴表演走向音乐创编形成音乐创造能力,拥有声音转换成符号,将符号转换成音高双向通路的能力。

正确的认识学习中的模仿能力。关注从学习的模仿能力到学习支架(方法的提供等)的运用再到学习的迁移应用的学习形成过程,关注教学中模仿能力走向关键能力的形成。

表现、表达音乐艺术中的美感。音乐是感性的、教学是理性的,大家往往在进行要素的感知的时候,忽略了音乐要素的表现特性和音乐的美感。教学中要关注音乐的感性表现,激发学生感知、整体把握音乐情绪与感觉。例如,在课堂中从学生唱响、奏响第一个音开始就要关注音乐的表现能力,通过音乐表现传递的情感与美感,避免干巴巴的技术技巧练习。需要不忘初心,通过理性的教学开展,逐步提高学生感受美、欣赏美、表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音乐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充满音乐,又能反作用于人类生活。用心教学,学之有悟;百想齐思,将之践行。此次的教研活动让老师们深刻的意识到当前小学音乐教育改革的趋势,并为今后如何更好的开展音乐教育教学工作指明了方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网易山西 黄晶 贾婷茹 助编 兰亚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