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

2023年

10月24日

农历九月初十

蒹葭苍苍 白露为霜

今日的太阳到达黄经210度

我们将迎来二十四节气中的

第18个节气——霜降

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关于霜降的知识吧

霜降的由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每年的公历10月23-24日前后,太阳到达黄经210°时,秋天的最后一个节气“霜降”便悄然降临。此时,在我国的黄河流域,已经能在清晨的草地上、树梢间看到一层皑皑白霜了,它在用冰雪的颜色向人们预告:冬天就要来了。

为什么说是在黄河流域呢?因为我国历代王朝都以中原地区为统治中心,二十四节气自然就以中原地区的气候、物候为标准来制定。所谓“夏虫不可语冰,南人不可语霜”,霜降时并不是每个地方都会有草木结霜的现象。在我国的江淮、江南一带,一般要到11月下旬才能见霜。而在广东、广西、海南等地则全年无霜,只有碰到强冷空气翻越南岭的年份,才有可能出现霜。

霜是露结成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九月中,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对于“霜”,古人认为它是由露水凝结而成的,即先有露,露再结成霜。但“露结为霜”的说法其实并不准确,霜是近地面的水汽在温度很低时直接凝华形成的冰晶,它的形成过程与露相似,都是空气相对湿度达到100%时水分析出的现象。只不过,水汽液化成露的温度高于0℃,而凝华成霜的温度低于0℃。

由此也能看出,相比“露”出现的白露节气,到了能够见到“霜”的霜降时节,天气又冷了许多。俗语所说的“霜降杀百草”,也是因为此时的寒冷气温不仅会使空气中的水汽凝华成霜,也会将小草体内的水分冻结成冰晶。

然而也不是所有的植物都害怕结霜,有一些蔬果在结霜时会自动开启“防冻模式”,将体内的淀粉转化为糖分,这样,它们体内的细胞液里就有了糖分,也就不容易被冰冻。这些蔬果的本意是利用糖水冰点低来保护自己,却意外地让我们品尝到了经过霜打后的独特美味。

古人虽然不懂其中的科学原理,却很早就发现了霜打菜的美味。在两千多年前的西汉,就有“芸薹,足霜乃收,不足霜即涩”的记载,意思是芸薹这种蔬菜要打了霜之后再收,否则口感会苦涩。农谚中也有“霜打蔬菜分外甜”的说法,柿子、红薯、芋头、栗子、萝卜这些蔬果都会在霜降之后变得更美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人的霜降仪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说在古代的农人眼中,霜降关乎着作物熟成,那么在军人眼中,霜降则是祭祀的日子。按古代习俗,霜降是收兵之日,要举办盛大的旗纛祭祀。纛是古代军旗,所谓旗纛祭祀,就是古代军人祭祀旗纛神的仪式。

明朝初年,朱元璋在全国推行祭祀旗纛神的官方祭礼,要求各处守军每年惊蛰和霜降分别举行春秋两祭。洪武八年,春祭停办,改为每年霜降祭祀一次。到了清代,这一仪俗依然得以保留。每到霜降节气,武官们都要身穿铠甲,手持刀枪弓箭,前往旗纛庙举行收兵仪式,向旗台行三跪九叩的大礼,期望祓除不祥,祈求天下太平。礼毕后,军士们还会朝着天上打三响空枪,称为“打霜降”,据说这样能让司霜的神灵不敢随便下霜危害农作物。

霜降时分,正是秋末。

莫如从容作别,好送秋归。

山川日月,耳得之而成声,

目遇之而成色,所见即所有。

乐成文化

联系电话

企业邮箱 lc3309202296@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