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人活着或许不讲究,但身后的事情却很讲究。近些年这种讲究似乎淡了一些,但其实习俗刻在骨子里,否则清明为何给你放一天假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乡依旧坚持土葬,黄土高原的土,鼓着无数的包,任蒿草疯长,北风凛冽。

本来大家都一样的,一抔黄土,清明寒食除夕,一年三祭。但内外讲究,终究是不一样的。

我小时候,便知道人死之后的事情很重要,也参与了很多人自生之死直到入土的过程。家有老人的,一般会早准备寿衣寿材。

寿衣,是人去之后要穿戴的,入殓之前,还要净身(不是当太监的那个净身,字面意思的净身),剃须洁面等。帽、衣、裳、履,一样不能少,整整齐齐,体体面面地入椁。

寿材,是人在别世的房屋。本来是叫棺椁的。也就是棺材本为两重,外层为棺,内层为椁。

这两样都可有无限的讲究,依财力而行。财力足,寿衣,五道领,七道领,甚至九道领都不嫌多,材料也就讲究。

所谓“三、五、七道领”,即春夏秋冬四季的衣服都得有,包括身下垫的褥子,身上盖的单子,都算是一道领,讲究者则七道领、九道领。

古代应该更加讲究,唐宪宗元和年间,一个老百姓耕地,耕了一半,地陷了,发现一座古墓,从棺材中“得裈 [kūn]五十腰”。

裈 ,即满裆的裤子;一腰,即现在说的一件或一条裤子。

五十件裤子,其讲究可见一斑。

棺椁我没见过有“椁”的,但见过讲究材质的,木材选择有松、柏的,已经算很讲究了。外面的配饰、配件等,也依财力而讲究。

以前我们村有人去世,全村人帮忙,抬棺材至坟地,阴阳师指挥,吹鼓手奏乐,孝子贤孙跪地嚎啕大哭,棺材入窆(biǎn,墓坑中尚有墓穴,叫窆),填土完毕。

这场面当然也很考究,场面越大,花费越大。在当地自然是受人赞誉的,因为他们认为这才是“孝子”。

即便当时草草收场,后来家境转好,也有很多人迁坟——这对于相信者来说颇为重要,《白鹿原》里白嘉轩费尽力气置换土地而迁祖坟,从此家境转顺,是此类人心理的真实写照。

同时伴随刻碑、栽种松柏等举动。

同时,坟墓常须照料。迷信者但凡做不好的梦,或者家中遇事,去坟地找问题是常规操作,包括修土利水、填埋鼠洞等。

人死灯灭,不复存在!

但却又不是不存在的。至少在活人心里,不会不存在。而且这存在多数是虚无缥缈的念头,但同样困扰人生。

这大概是中国人为何注重墓穴中的规矩习俗的原因。

因为不重视,怪事多多。

这不仅仅是现在的人这样想,古人也是这样想。

大概唐时,有人就讲很奇怪的墓地故事。

有一游子,在河北之地见到一个村长的妻子去世了,尚未入殓。但怪事发生了,当日黄昏时,村长的儿女忽然听到若有若无的乐声慢慢从远而来,乐声入庭院时,那女人的身子突然动了。

乐声入房后,如绕梁间,而后尸身随乐声起舞。

乐声又出房而远去,尸身倒转,飘飘忽忽随乐声而去。

一家人吓坏了,当时已经月黑风高,不敢追逐。一更时候,村长回家了,听闻此事,也不慌不忙。他折了一根像手臂那么粗的桑树枝,喝了一大杯酒,又一口酒,喷在桑木之上,装起了胆子,嘴里大骂,出门四处找寻。

一直寻到村子外面,有墓林在此。村长也不怕,提着桑木棒,直入墓林五六里。忽然听见乐声就在柏树之上。

他慢慢靠近,才发现柏树下有火荧荧而亮,妻子尸身正在起舞。

这村长,抡起桑木帮就照着妻子尸身一击,啪的一声,尸身倒地,乐声也停了。

村长背着妻子之声回家了。

这事当然不可信,但在唐代流传很广。

人未入窆就出事,如果入窆之后再出来,那还不更吓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代大概有三个流传比较广的墓穴怪事。

第一个故事。

发生在唐代宗的永泰年间。

当时有个姓王的书生,住在扬州的孝感寺之北。我们可以叫他孝感寺隔壁的老王。

大夏天的,也不知道为何,他喝多了,躺在床上呼呼大睡。手垂下来在窗外。

他妻子很贤惠,怕夜风伤了他,夜风着凉很伤身体的。

这妻子就去抬丈夫的手,准备给他放到里面去。但她抬了几下,这手仿佛绿巨人的手臂,重得抬不动。

忽然之间,一只巨大的像金刚的手掌从床下面伸了出来,一把抓住隔壁老王的手臂,使劲往床下面拽。

老王的妻子拽不过,就喊帮忙,一个奴婢进来帮忙,两个人也拉不住。

慢慢地,老王的身子都快被拉进地里面去了。妻子与奴婢只能拚命一人拽住老王一条腿。

崩吧一声,地仿佛裂开了一个缝隙,老王不见了。

老王妻子和奴婢手里一人抓着老王的一条裤腿,两人惊慌失措之下,连这条裤子也被扯到地下去了。

老王妻子定了定神,把家里的人都喊来了,把床挪开,挖地找老王。

大概挖了两张多深,发现土里堆着一具骸骨,是个古墓,但埋葬的很不讲究。但根据骸骨又看不出是否是人。

再回首,发现老王还在床上呼呼大睡。

第二个故事。

是唐代的一个游方医生讲的。

他说福州有个弘济上人(和尚),平常斋戒,生活清苦。有一天,他在海边沙滩上见到一个颅骨。

上人念了一声“阿弥陀佛”,觉得可怜,就放在自己的衣篮里带回去,准备超度一番。

但自此之后的几日间,上人总是睡不好。

他在睡梦中总觉得有东西在啃吃自己的耳朵,他一把就拍掉那东西。大概上人以为是蚊子吧。但一巴掌拍落拿东西的声音却很吓人,像是一个大肉球坠地。

上人瞬间就惊醒了。但屋内黑灯瞎火的,他也没摸到任何东西。

上人怀疑是颅骨在作怪。

打坐念经,坐等天明。

天亮了,上人四处找寻,果然发现颅骨在床下。

上人将颅骨破为六片,分散撒到屋顶的瓦沟里。

当夜,大约凌晨之时,有六个如鸡蛋一般大的火球,依次从瓦缝里透了下来,蓝森森地照着屋内。

上人就责备这火球,说:“尔不能求生于人世,凭借一具朽骨折腾啥呢?”

于是火熄,再无怪异。

这故事我觉得可信,大概上人把这颅骨确实打碎了,骨中磷燃着了。但细节略加传奇了。

第三个故事。

唐武宗时,有一伙盗墓贼,去挖掘蜀先主刘备的陵墓。

在墓穴里,盗贼们彻底吓坏了。

因为那墓穴像是一个阳间的世界,灯火通明,两个人在灯下下棋,旁边两列带刀侍卫,共有十多人。

众盗贼惊惧异常,齐刷刷地跪地拜谢,大叫饶命。

对棋的其中一人回头对盗贼说:“你喝酒么?”

一摆手,其中一侍卫递了一杯酒过来。

众盗墓贼哪敢抗拒?

只能一人喝了一杯。

那人赐了盗墓贼几条玉腰带,说,就这点东西给你们了,快走吧,别再来了。

众盗墓贼仓惶而出,嘴巴都干裂似乎粘到了一起,话都说不出来了。

出了墓穴,看那玉腰带,竟然是几条大蛇,吓得众人心都差点跳了出来。

扔了蛇,再去看墓穴,竟然完好如初,似乎从来没被他们挖掘过。

总之,墓中故事离奇百怪,难怪人们对于墓地的感情复杂,关注亦多。

这些故事见于古代的笔记小说,可信度不是非常高,但是传奇度却很吸引人。传奇的故事,总是流传最广,这就像瞎扯的谣言故事,往往受众最多。

那么,它对于人心的影响就越大越广。

其实不仅是唐代,也不仅是笔记小说,正经的书也常记载墓中怪事。

《水经》,本来是讲水系水利的,却记载了一件墓中怪事。

越王勾践准备建都城于琅琊,那就得拆迁。

当时有一个墓地,是需要迁移的,那就是允常冢。结果刚刚开挖,冢中大风忽起,飞沙走石,打伤了不少人。人根本不能靠近。

拆迁工作只能停止。

这应该不是鬼怪之事,而是机关。而且是古老的机关,内用方石,外用沙演,门户交错,扑朔迷离,且设有隐蔽的箭弩、火、沙等。

隋代的盗墓贼挖掘白茅之墓,刚挖开,棺内一声大吼,犹如雷鸣,野鸡四散而飞,大火忽起,烈焰腾腾,盗墓贼都被烧死了。

这就是墓中机关“伏火”。飞沙走石有什么奇怪的了。

只不过越人当时蛮夷之辈,不通此术,给吓住了。

至于老祖宗对于墓中人的各种仪式和制度,那复杂程度不比“礼乐”制度差。但即便如此,墓中怪事,历朝历代也多不胜数。

看来,亡者的世界到底是怎样一个世界,我们始终没弄明白,大概也弄不明白了。

这种故事有很多,如果大家喜欢,可以喊一声,我多写几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