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载系列——秦末汉初风云录

连载系列——秦末汉初风云录开篇!秦汉风云三十年,无数小人物崛起、大人物湮灭

第一章:

秦始皇吃了没历史经验的亏,身后事没安排好,让胡亥捡了宝

蒙氏三代(蒙骜 蒙武 蒙恬蒙毅),一个齐国家族在秦国奋斗的故事

秦始皇给胡亥留下了哪些帝国遗产?

胡亥继承的大秦帝国,看似强大,其实处处漏风

胡亥登基后做了哪些事情,加速了大秦帝国的灭亡

第二章:

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农民起义是如何爆发的?

为什么说陈胜称王,犯了农民起义的大忌

张耳、陈馀献计陈胜:缓称王,复六国,直取咸阳

乱世中的门当户对:才华男配富贵女!白手起家的背后,都是因为有个好岳父

秦末造反的积极分子不是农民,是少年

第二章 大泽乡起义

第六节 兵分六路,志在天下

陈胜反秦事业的第二阶段:兵分六路,志在天下

陈胜拿下陈县后,趁热打铁,派出六路大军,继续开展反秦事业。

第一路,主帅周文,目标咸阳。

第二路,主帅武臣,目标赵国故土。

第三路,主帅吴广,目标荣阳,原来韩国的战略要地。

第四路,主帅邓宗,目标九江郡,在楚国旧地

第五路,主帅周市,目标魏国故土。

第六路,主帅宋留,目标拿下南阳、武关,顺利的话,将会与周文大军对咸阳形成一南一东的夹击之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陈胜自己则坐镇陈县,建立张楚政权,自立为楚王,封吴广为假王,即代理国王。

这六路大军的命运也反映了陈胜的命运。

我们一个个来说。

这六路大军几乎是同时出发,所以先说哪一路,不代表时间的先后顺序,只是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理解这短短的一两个月内发生的大事,所以我从行文逻辑上给这六路大军排了序。

01

第一路,主帅周文,目标咸阳。

周文是陈县的名士,精通兵法,陈胜对他很是欣赏,请他担任大将军,率军直取咸阳。

周文也是不负众望,从陈县出发后,一路过关斩将,以惊人的速度突破了函谷关,而且军队越打越多,抵达函谷关时已经有了战车千乘,数十万兵力,灭秦似乎就眼前,而此时距离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才过去短短两个月。

函谷关是秦朝的最后一道防线,当年山东六国多少名将都折戟在函谷关前。

周文竟然轻而易举地突破函谷关,可见老百姓对统一的大秦帝国是多么不待见啊。

退一万步说,当时的人们即便真的向往统一,也绝不会是秦朝治下的统一。

02

大家会不会感觉很奇怪,从陈胜吴广大泽乡起义,到周文率领数十万大军涌进函谷关之前,在咸阳的秦朝中央政府竟然毫无反应。

就算是在古代消息传递困难,但反叛大军走路都走到函谷关了,叛乱消息不可能还没传到咸阳吧。

既然消息能传到咸阳,为什么秦二世胡亥对关系到国家存亡的反叛之事,无动于衷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陈胜等起义军在山东六国闹得天翻地覆,光楚地数千人就聚众起事,不可胜数。

当这样的消息被东方的使者带入咸阳皇宫时,胡亥是勃然大怒。

不过胡亥怒的不是反贼,怒的是使者:“在朕的统治下,大秦帝国正处于太平盛世,哪里来那么多反贼,分明是诓骗朕。来人,把使者拉去砍了。”

后面来通报的几个使者,几乎都是死于非命的下场。

既然谁说实话谁掉脑袋,那不说就好啦,之后的使者学乖了,说东方就几个小规模的盗贼在闹事,当地郡守、县令把他们逮捕了就没事了,陛下的天下是安全的。

不仅是使者,大臣们也被迫说假话。

胡亥去问了大臣们对东方叛乱这件事的看法,说有反叛军的大臣被治罪,说有大盗的被撤职,唯有说是偷鸡摸狗的小毛贼,对帝国不产生影响,官职和性命才保得住。

其实使者也好,大臣们也好,根本没见到胡亥本人,命令都是从宫里传来。

赵高对胡亥说,陛下太年轻,缺乏政治经验,如果坐在朝廷上跟大臣们谈来国事,很容易暴露短处,让大臣们心生轻蔑。所以陛下只管在深宫里享受生活就好,老臣帮陛下来传达大臣们的消息,这样大臣们见不到陛下,不知道陛下掌握什么消息,他们就不敢弄虚作假。

赵高这一套想法,在古代封建王朝是管用的,正所谓恩威难测,要的就是所有人猜不透皇帝的想法。

而且秦朝已经拥有了完善的律令制度,谁升谁降、谁死谁生,都规定得明明白白,根本不需要皇帝去操心。

胡亥听从赵高的建议,躲在深宫里享乐去了。

所以我估计胡亥根本不知道山东六国旧地发生的事情,也从来没下令杀使者杀大臣,都是赵高假传圣旨搞的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胡亥看来,更可能是在赵高看来,历史上造反的都是王室成员、贵族、将军、宰相这些“王侯将相”,从来没听说过平民造反的。

其实不仅胡亥、赵高没听说过,在此之前的所有人都没听说过,所以陈胜吴广造反后,大秦帝国的应对才如此不可思议。

从赵高的角度看,如果造反的事情已经危及帝国,那胡亥就不能继续躲在深宫了,那自己的权力就会受损。

所以赵高要杀光所有上报造反的消息的人,那些说实话的使者、大臣们,也就无辜遭殃了。

03

不过胡亥、赵高再怎么不愿意相信,也改变不了事实,尤其是周文已经带着几十万大军涌入函谷关,马上就要来到咸阳城下。

当务之急,是击退周文大军。

这时胡亥终于与大臣们见面了,向大臣们抛出一个严峻的问题:“奈何?”

胡亥应该是慌了,二十岁出头的小伙子,没打过仗、带过兵,现在面对数十万大军直奔咸阳,加上咸阳并没有数量上能与之对敌的正规军,咸阳眼看就要守不住。

我们来看下双方胜负概率的对比。

从地利看,函谷关已经被周文击破,秦朝失去最重要的地利依仗。

从人和看,周文大军士气正盛,士兵数十万,而咸阳驻军只有几万。

这仗,怎么算,秦朝都是输的。

曾经为秦始皇统一六国立下赫赫战功的王家和蒙家,王翦、王贲、蒙骜、蒙武、蒙恬蒙毅两兄弟,都死了。

王翦之孙、王贲之子王离曾经是蒙恬的副将,一起镇守北方,蒙恬死后,北方军队交由王离统领。

但王离的北方军,远水救不了近火。

如何破这个死局呢?朝堂上鸦雀无声。

04

这时章邯站了出来,给出了一个非常大胆的解决方案:释放数十万骊山陵墓的劳工和刑徒,发给他们武器,编入军队,对抗周文大军。

章邯这个建议风险性极高。

在骊山陵墓和阿房宫聚集了数十万劳动力,这些人对秦朝是那个恨啊,他们巴不得周文大军灭了秦朝,解放自己呢。

还有,给几十万劳工发武器,万一他们就地造反怎么办?

退一万步说,他们上了战场,看到周文大军了,会不会重蹈当年牧野之战,纣王释放的几十万奴隶,结果遇到周武王大军了,就掉转枪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章邯的解决方案不能出一丝纰漏,出错就是满盘皆输,但凡有其他办法,都不会采纳这个方案。

但事实是,真的没有其他办法了,只能放手一搏,置之死地而后生。

胡亥任命章邯全权负责落实该方案,大秦帝国亡与不亡,就落在了章邯一身肩上。

看到这里,我们会奇怪啊,章邯的官职是少府,不是将军,那些秦朝将军们去哪里了?

忠心耿耿的蒙恬蒙毅被杀,蒙家被灭门,其他将军哪里还敢出头。不识趣的早被赵高杀了,识趣的也都退隐保命,剩下在咸阳的,也就没几个有本事的了。

而且章邯领这个任务,也是合适。

少府相当于皇帝的私人财务总监,皇帝要修皇陵、修宫殿,都由少府来负责调度钱粮,加上那时分工还不是很明确,既然钱是少府负责了,那么建设部分也由少府来责任。

所以骊山陵墓和阿房宫的几十万劳工都归章邯管。

既然方案是章邯提的,人也都是章邯管,加上自商鞅变法以来,有无军功不得当官的传统,章邯应该还是有点带兵经验的。

章邯领命后,马上从兵库里拿出武器运到工地,对着劳工们说,不管是谁,只要愿意拿起武器为秦朝而战,打赢了,不仅不用服徭役,还能拿军功,翻身农奴把歌唱。

几十万劳工本就自暴自弃,想着死在骊山了,没想到来了阶级跃迁的机会,那还不赶紧抓住,反正当劳工是死,上战场也是死,还不如拼一把。

就这样,章邯的数十万大军已就位,奔赴战场。

当然,光靠这些乌合之众肯定没法打赢,咸阳毕竟是都城,卫戍咸阳的几万中尉军是秦军精锐中的精锐,有他们做核心,加上几十万劳工新军,这场仗未必会输。

05

我们把镜头转向周文这边。

周文大军从陈县走到函谷关,没遇到抵抗力量,还一路壮大的自己队伍,这是因为天下苦秦久矣。

但进入函谷关后,情况就变了,老秦人虽然也苦秦,但怎么说也适应了好几代人了,加上周文大军从山东六国旧地而来,谁知道周文是来解放的,还是来报仇的。

所以老秦人哪怕不抵抗周文大军,也不会帮助周文大军,那周文大军的后勤和情报工作就没法展开了,这时,这支几十万的部队就属于孤军深入,非常危险。

加上这几十万军队是在两个月内集合在一起,之前完全没有合作过,说是乌合之众也不为过。

面对危险,摆在周文面前的有两个方案:

一,不管三七二十一,兵贵神速,趁着士气正旺,一鼓作气直扑咸阳,灭秦朝、杀胡亥。但毕竟是客场作战,对秦地不熟悉,大军容易落入陷阱而被围歼。

二,先停下来休整,把后勤和情报工作打通,把几十万军队整编完毕,再做最后阶段的灭秦工作。但有可能失去最佳灭秦时机,等秦政府反应过来,正规军被召回勤王了,面对虎狼之师,周文不一定有把握打赢。

周文最终选择了第二个方案,停下来做休整。

但章邯可不给周文时间,章邯大军一路急行军,以数万中尉军为核心,以数十万劳工新军为辅军,直接跟周文大军硬刚。

两军人数差不多,士气也差不多,但比武器的话,章邯大军肯定更胜一筹。

秦能灭六国,在武器方面遥遥领先是很重要的原因,秦矛长而锋利,秦箭射程远而精确,最关键是秦弩,操作简单,那些从来没打过仗的几十万劳工,拿来就能用。

章邯大军与周文大军阵前对垒厮杀,周文大军毫不意外地落败,周文带领残军退出函谷关,章邯凭借天才般的极具冒险方案,挽救了大厦将倾的大秦帝国。

章邯没有乘胜追击杀出函谷关,而是在关前驻扎,等待王离的二十万北方军返回咸阳,之后再带领秦军精锐出关平乱。

周文的战败,是自陈胜吴广起兵以来的第一次大败,这场败仗,带来了不少连锁反应。

下一篇,我们就来看看武臣这一路大军的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