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文 / 洋松果职场说(专栏第5篇,个人第62篇文章)
阅 / 总计3600字(阅读7分钟)

最近和身边一些朋友交流年度计划,大家的反应差别很大。有的朋友对年度计划有强烈的怀疑态度,认为计划永远没有变化快,做计划=推翻计划。也有的朋友觉得每年在工作和生活中制定1-2个计划,会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幸福感以及成功的概率。

很有意思的是,不论是持怀疑态度和肯定态度的朋友,工作和生活都处于很不错的水平。因为他们知道我每年都会做年度计划,问我的看法。

我说:年度计划对我来说是一个中级技能,用好了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实现目标的效率。但年度计划也不是万能的,要实现目标有很多其他的影响因素,比如思维能力、自律性、执行能力等。所以我更希望把年度计划当一个方向型框架,在框架内按照一定规则,相对自由的做事情。

而且,很重要的一点是,年度计划有没有效,取决于你想做多少事?想做哪些事?

一、年度计划那点事

已经到了10月份,一年过去了四分之三,周末根据年度计划进行回顾的时候,发现今年这10个月的时间,做了很多事,计划内和计划外的,有一些曾以为重要的事情最后发现不合适选择了暂停。不过几个领域重要的项目都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而且经过一年的不断实践和调整,现在做起来更加有方向感和目标感。

以我自己的经验,以及身边喜欢做计划的朋友反馈来说。我们在做事的时候,很容易陷入2个误区:一个是计划制定周期过长,做了一段时间就没有坚持的动力;另一个是计划太过于关注最底层的执行,不能高效的产出。

这2个误区并不一定是方法的问题。实际上,大部分人并不擅长做计划,习惯沿用在校园时期对计划、目标和行动的认识。但因为在国内的教育体系里面,并没有太多自主学习以及独立意识的部分,在面临需要独立解决的且需要抵抗诱惑、懒惰、格局的困境的时候,容易因为没有一个成熟的执行和回馈体系,慢慢偏离了方向。

所以,一开始就希望做一个完美的年度计划,让这一年不虚此行的动机和愿景,往往都会以失败告终。

更合理的做法是先在一件事上坚持行动、尝试不同的方向,通过一段时间不断的试错只会,往往可以在两方面可以获得较大的进步:更清楚的认识自己,逐渐积累做好一件事的方式方法。

当在不同的领域都有了积累之后,制定年度计划才会更加有的放矢、指哪打哪。

年度计划在时间维度层面,属于中间层,往高了走有三年规划、五年规划,往低了走有月度计划和周计划。在现在各行各业的风向标和资源配置快速变化的阶段,如果对自己的稳定性没有一个清楚的判断,建议从年度计划,而不是首先三年规划开始。

尤其现在是23年最后一个季度,可以有充足的时间来思考和尝试,为即将到来的2024做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