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没有坚实的物质技术基础,就不可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

本文是圆方的第626篇原创

和其他的“几中”全会相比,三中全会的“知名度”,或者说“知晓度”,应该是最高的。这是因为,在过去的四十五年间,“十一届三中全会”这个词,被提及了太多次。

多到这个词本身已经成为了一个“专有名词”,以及作为一种政治符号而存在。按照《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所阐述的: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党召开十一届三中全会,果断结束“以阶级斗争为纲”,实现党和国家工作中心战略转移,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实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党作出彻底否定“文化大革命”的重大决策。四十多年来,党始终不渝坚持这次全会确立的路线方针政策。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是划时代的,开启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好,我是圆方,今天我们一起聊聊:

代表“改变”的三中全会

可能很多小伙伴一直对“几中几中”全会这个分不太清楚,今天先简单捋一捋。

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全体会议简称“中共中央全会”,由中央政治局召集。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每五年举行一次,由中央委员会召集。选举产生中央委员会,该届中央委员会召开的第一次全体会议称之为“中国共产党第XX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简称“一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叫“二中全会”……以此类推,第三次全体会议即“三中全会"。

“中央全会”通常的议程是:听取中央政治局报告工作,讨论并决定党的重大问题等等。

那么从一中到七中,一般都干什么讨论什么呢?大概总结了一下,不完全全面哈。

“一中全会”,一般紧接着党的代表大会之后召开,聚焦“人事”,讨论、选举党的领导;

“二中全会”,一般在全国两会之前召开,主题也以“人事”为主,讨论新一届国家机构的人事安排,推选国家机构领导人和全国政协领导人的建议名单;

“三中全会”,一般则以“经济与改革”为主题,改革开放以来历届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对中国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

“四中全会”,一般与“三中全会”相隔一年左右,会期一般4天,会议内容通常全面落实、深化“三中全会”的决策部署。

“五中全会”,一般讨论的内容涉及党和国家发展的重大命题,其会议的主题是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XX个五年规划的建议。

“六中全会”:一般在党代会闭幕第五年的9月末或10月初召开,内容不确定,比较随机,都会有一项内容:决定召开下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大概召开时间。

“七中全会”:一般在下次党的全国代表大会开幕的当年举行,一般在下次党代会开幕前一周左右召开。一般内容是,通过本届中央委员会向党的下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报告等文件。

回到“三中全会”,实际上,在《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中,除了提及了“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提及了一个“三中全会”,那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决议》中是这么描述的: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对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国防和军队改革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作出部署,确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也是划时代的,实现改革由局部探索、破冰突围到系统集成、全面深化的转变,开创了我国改革开放新局面。

一般来说吧,三中全会都在“党的全国代表大会”的后一年的10月-11月召开聚焦“经济与改革”。那怎么理解这个“经济与改革”。其实,用最最最最最朴素的话来说,就是如何做大蛋糕,以及如何分好蛋糕。

既然理解了这一点,作为每一个紧跟国运的我们,就需要认真思考,大会会在什么时候召开,大会产生有什么影响,又会讨论什么内容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先说说时间,很多人觉得,时间嘛,随便定一下不就行了,有那么重要么?不然。

开会时间非常重要,甚至有的时候比开会内容都要重要。因为,像这种体量的会议,核心是凝聚共识。做出的决议,是不能朝令夕改的,但是今天中国的经济,已经和世界的经济密不可分,或者说和美国的经济政策,货币政策,密不可分。

特别是想要“做大蛋糕”这一点,中国单单靠自己的力量,现阶段是很难做大蛋糕的,或者说,你刚做大一点,就被别人戳坏了(比如美国就一直拆一带一路的台)。

所以,在未和美国进行充分博弈,协商,达成共识或者管控分歧之前,许多中国“深层次”的改革(ciji)计划,是难以大张旗鼓的推出的。所以,大概率,二十届三中全会的时间,会放在中美元首会晤之后。在双方充分博弈之后,才会有二十届三中全会的“大动作”。

再说说影响,为什么大会会影响到我们每一个人,因为本质上,会议对内部,就是在讨论如何分蛋糕的一个过程。举个具体的例子吧:

十一届三中全会就不说了,十八届三中全会也不细细分析了。我们说说,十七届三中全会。

2008年9月,国际金融危机全面爆发后,中国经济增速快速回落,出口出现负增长,大批农民工返乡,经济面临硬着陆的风险。为了应对这种危局,中国政府于2008年11月推出了进一步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的十项措施。初步匡算,实施这十大措施,到2010年底约需投资4万亿元。

这就是著名的四万亿,不过在2008年9月到2008年11月,这两个月中,发生了什么呢?

十七届三中全会于2008年10月9日至12日在北京举行。在十七届三中全会公报中,这样描述:

当前,国际金融市场动荡加剧,全球经济增长明显放缓,国际经济环境中不确定不稳定因素明显增多,国内经济运行中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我们必须增强忧患意识、积极应对挑战。重要的是要把我国自己的事情办好。要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更加自觉、更加坚定地推动科学发展,坚定信心、冷静观察,多管齐下、有效应对,采取灵活审慎的宏观经济政策,着力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保持经济稳定、金融稳定、资本市场稳定,保持社会大局稳定,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继续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正是有了在三中全会上的这个“共识”,在会议上,各个部委,各个条块,基本上讨论好了如何分蛋糕,才有了后面“四万亿”的经济刺激计划的出台。而很多人,在几年后,后知后觉的慢慢感受到“四万亿”对于我们生活,城市,交通的改变。

而事实上,在你感受到影响之前,蛋糕已经在会议上分得差不多了。如果还不明白,你可以理解为,“水先流到哪里,哪里的牧草就更丰美,哪里的牛羊就更茁壮”……

嗯,最后说说,会议可能讨论的内容。

也是最有可能改变我们每一个人生活事业的方面,或者说有哪些我们可以看见,甚至提前布局的机会。

这次会议上,大概会讨论这几个方面的内容:

嗯,到了带女儿去打球的时间了,女儿在旁边催半天了,今天先唠到这里,以后有机会再详细说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