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河南济源市梨林镇梨林小学办了一场运动会,算是校园“丰收月”的压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推独轮车,挑扁担,剥玉米粒,一双双平时写字画画的小手,干起农活来都是一把好手。

运动会后,16名丰收月表现突出的“劳动小能人”被表彰,奖品是——兔宝宝,校园里那只英雄兔妈妈亲生的。家长们也乐了,早知道,我们也来参赛啦。‍‍‍‍‍‍‍‍

秋分那天是中国农民丰收节,梨林小学的孩子为丰收忙活了整整一个月,因为收成太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梨林小学很小,2014年成为教学点,校长段济宁带着三位老师,陪着两个年级几十个孩子长大。

梨林小学很“大”。因为担心闲置的校舍荒废,学校从2015年开始,陆续开垦了百草园、果树林、荷花鱼池、七彩长廊等好多个基地。还有一个农耕馆,把田间地头逐渐消失的农具都收拢到这里。

“田园教育”成为办学特色,每周都放两节“田间课”。

有经验的老农纷纷受邀而来,手把手地教孩子播种、灌溉和采摘。中国传统的24节气,学校把每一个都过成了“节日”。

这个月,田间课常见的场景是——‍‍‍‍‍‍‍‍‍‍

孩子们还在掰玉米呢,那头花生地里老师已经在松土了,调皮的男生摇摇核桃树,裂了青皮的核桃“哐当哐当”落了一地。

每一样作物,孩子们都了解它的前世今生。

暑假前种下的玉米,现在长成了大棒槌,运到农耕石器区,用石碾磨成玉米糁子,再煮成香喷喷的玉米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40平方米的百草园里有一小块花生地,老师在前面松土,孩子们跟在后面拔杆子采摘,收了30多斤花生,放大铁锅里去煮,每个孩子都能分到一大碗。

村里的核桃在8月份就收得差不多了,学校的这两棵核桃树15米高,长杆子也够不着,校长说就等核桃自然成熟,摇一摇。这样也收了将近100斤。

接下来忙啥?苹果树、山楂树,果子都红了;刨了花生,也换作大蒜、青菜都种下了。

原本作为教学点,孩子到三年级就去镇上学校了,现在教育部门说学校办得有特色,孩子质朴又勤奋,从这个学期开始,一年级新生入学了,二升三也留下了。

段济宁校长说,三餐四季,尊重生命成长,教育也一样,顺乎自然、呵护天性,给孩子一个快乐童年。

段济宁

“马云公益基金会2020乡村教师计划”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