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魔斯妈妈

最近,知乎上有篇文章《怎样看待江苏教育的恶性内卷》爆火。作者是一位南京学子,本科211,硕士985,后出国深造。一次,他请高中班主任吃饭,聊到教育内卷,两人感慨万千,最后竟掩面而泣。这位执教30年的退休老教师说,2000年初,他一直有个念想,就是以后工作条件能越来越好,教学氛围能越来越轻松。素质教育终有一天能在中国办起来。没想到20年过去了,教育越来越卷……自从2015年以后,他带的班级学生家长基本只看985。要知道南京高考985的录取率连3%都不到。江苏高考人数如今已经下降到30万人,结果却比55万人高考的时候还疯狂。

现在社会竞争激烈,我理解家长也是被逼无奈。但通向未来的路,学习成绩是唯一重要的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最近读到美国著名心理咨询师、青少年发展专家玛德琳.莱文博士写的《面向未来的养育》,感触良多。她在书中她告诉我们,美国人也鸡娃。对AP课程成绩的关注度绝对不亚于中国的高考。与此同时,他们还会不惜重金培养孩子的各项才能。某种程度上,比中国式鸡娃的维度还要来得全面。但现实中,过多的学业压力、过高的期望,使得当下的青少年身心俱疲。很多孩子不仅无法完成学业,还出现了各种心理问题。

为了找到真正引领孩子走向成功的方式,玛德琳,莱文博士结合自己40多年来的心理咨询经验,走访了数以百计的社会学家、心理学家、教育工作者以及各领域的精英人士,来探讨教育的真滴,以及对未来世界的看法。

我们一起来看看,这本书到底带给我们哪些有用的启示和方法。

一、我们全力以赴地关注孩子学习,这样做是正确的吗?

2013年,牛津大学研究人员对702个工种进行深入分析。结果显示,在接下来的几十年中,绝大多数职业都将消失。世界经济论坛估计,现在有65%的孩子将会找到一份在你读这篇文章的时候根本不存在的工作。

职场瞬息万变,前景难以预测。没有任何一门课程能够为学生提供能确保一生衣食无忧的技能……那种靠名校光环或专业技能就可以获得一份谋生工作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也许正是出于对未来的担忧,现在的父母在培养孩子这件事上,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全力以赴。他们投入了大量的金钱和时间,细心周到地照顾孩子的生活起居,甚至接管学习中的诸多事务。只为孩子能够在学习成绩上有更好的表现。

但是,全力以赴地关注孩子学习,真的有用吗?

先来看一组残酷的数据。在美国,13-18岁的青少年中,几乎有1/3的人患有焦虑症。仅仅是从2005年到2014年,有严重抑郁症表现的青少年人数就增长了30%以上。

中国的数据也不容乐观。相关数据统计,中学生有抑郁倾向的比例也已经接近30%。习得性无助、累积性失能……正在越来越多的学生群体中蔓延。功利心,比以往任何一个年代都严重。

全力以赴?或许可以换个词,“用力过猛”更能形容当下的育儿现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父母普遍存在的2种认知偏差,看看你中招了没?

1、父母的满脸焦虑,如何换得来孩子的淡定从容?

毫无疑问,绝大多数父母是焦虑的。

也许你不曾料想到,你看重什么,焦虑什么,对什么事情犹豫不决,对什么又趋之若鹜,全都被孩子看在眼里。很多时候,你还没表达态度,孩子就已经知道你想什么,做什么了。

孩子是通过观察父母来学习如何做决定的。当父母满脸焦虑的时候,如何要求孩子淡定从容,戒骄戒躁呢?

更糟糕的是,心智尚不够成熟的孩子还会放大父母的焦虑,把问题极端化。

玛德琳.莱文博士在书中引用了一个例子。哈佛大学曾对一万多名中学生做过调查。超过80%的学生认为他们的父母把成绩优秀看得比为人善良还重要。玛德琳.莱文说,她并不相信大多数父母如此不看重品质。但不可否认,孩子就是这么认为的。他们放大了父母的焦虑,甚至歪曲了事实。

这让我想起儿子班上有个学霸,仇视一切美国的东西。我很好奇他这种心态是哪里来的?后来接触多了才知道,他的父亲是军人,平日里谈爱国主义会比较多。在孩子那里就放大成了民族主义。

2、想保护孩子?恰恰是将他们置于危险之中

如果你的孩子在学校被嘲笑、被欺负,你是会帮助孩子去找老师和对方家长讨公道,还是会教育孩子“惹不起躲得起”?又或者跟孩子一起商量对策,帮助他勇敢面对问题?

玛德琳.莱文博士说,现实中,选择最后一种方式来解决问题的家长很少。因为,让孩子直面困局,看起来是那么的危险。

父母想保护孩子,但这恰恰会让孩子置于危险之中。孩子是在一次又一次的试错中,才能够成长的。他们在失败中取得的经验,正是帮助他们日后解决更大问题的宝贵财富。

在缓解孩子焦虑的问题上,这一点尤为值得关注。

当孩子被确诊有焦虑、抑郁倾向时,父母要做的不是小心呵护,想方设法为孩子减压。这样只会越发让孩子感到自己很脆弱,加剧他的紧张感。科学的抗焦虑做法是,增加对焦虑源的暴露。临床术语叫“渐进式脱敏”。

玛德琳.莱文博士说,改变一种行为需要许多遍的练习。我们最终是要用勇气来应对焦虑。

三、人生没有坦途,焦虑与呵护其实都是徒劳

“如果你认为自己取得了成功,你走的是直路,还是一连串的弯路?”这是《面向未来的养育》这本书的作者玛德琳.莱文博士在很多次演讲中的开场白。

玛德琳.莱文博士说,她已经向超过十万人提出过这个问题。令人震惊的是,无论她的听众是来自硅谷的技术人员,还是中产阶级社区的警察和教师,又或是美国大公司的高管,选择“走弯路”的人都要远远大于选择“走直路”的人。90-99%的成功人士都冒险过、失败过、改变过方向,重新来过,经常失败,但最终找到了方向。

太多人梦想“青云直上”的成功之路,把成功看成是静态的“一成不变”的东西,而事实上,人生就是一连串的弯路,找不到任何一条平坦的上升通道。

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在坎坷中百折不挠,最终走向成功的呢?

作者在观察了数以百计的成功人士之后,得出的结论是:热情。对要做的事情抱有真正的热情。正是因为有热情,他们会比普通人在工作中投入更多的精力,把错误甚至失败当成学习的机会。几乎所有的成功人士在谈成功之道时,都会提这样一句话,“我一开始并没打算赚很多的钱。我只是做了我喜欢做的事情。”

JK罗琳在《哈利波特》取得巨大成功之前,她只是一位靠救济金生活的单身母亲;丘吉尔在成为首相之前,10多年不曾受政党欢迎;曼德拉在成为南非第一位民选总统之前更是被监禁了27年。

在这些充满励志色彩的故事中,你都会发现让他们最终取得成功的原动力都是对事业的热爱。那些坎坷的道路,并没有阻碍他们前进,反而成为他们积累经验和阅历的试验场,最终帮助了他们走向成功。

好了,说到这里,我们再来看看父母的焦虑,对孩子的呵护,与成功而言有用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四、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你的孩子需要这份技能清单

《面向未来的养育》整本书都在提,这是一个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我们正生活在一个史无前例的动荡环境中,人工智能将会对未来世界产生极大的影响,没有一条可以直线上升的成功通道。那么,父母到底该如何把孩子培养成能够适应未来社会的人?

玛德琳.莱文博士说,要想在充满不确定的未来获得成功,孩子们既需要具备一些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还需要具备一些“软技能”,如积极乐观的心态、适应性、创造力、协作能力、理性冒险能力等等。这才是以不变应万变的成功法宝。

碍于篇幅,这里只能选取部分内容跟大家分享。想了解更多,大家还得到书中去找答案喔。

1、基本技能

(1)独立性

许多父母认为,青少年对父母的依赖证明了她们与孩子的亲密程度。但玛德琳.莱文博士告诉我们,告别童年是一个充满挫折的过程。孩子必须要练习独立自主地从挫折中寻找希望。

一项针对大学生的研究表明,那些与父母关系过于亲密的大学生更容易抑郁,对生活的满意度更低。因此,在孩子十几岁的时候,父母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孩子的独立性。

在《面向未来的养育》这本书中,作者对于“父母的角色定位”有着与众不同的观点。她认为父母不应该定位于孩子的朋友或者助力者,而应该是以有见地、有思想的成年人身份参与孩子的成长,为孩子提供所需的安全和稳定,以便于她们从富有挑战性的经历中学习成长。

想想也是。论朋友关系,父母永远比不上孩子的同学。论助力者,生活上的支持可能家里的祖辈做得更好。但思想上的,格局上的塑造,方显父母的优势。

(2)适应力

在充满不确定性的世界里,能够快速适应新环境的人肯定是极具优势。达尔文的进化论中说“适者生存”,讲的也是这个道理。

思维上懂得变通的人善于接受新事物,有把不同观点交织在一起的创造力,也有看清自己长处和短处的自知之明,所以他们更容易找到实现目标最迅速、最有效的方法。

那么,如何培养孩子的适应力呢?

书中作者提到了一个让人意外的方法——给孩子立规矩研究发现,让孩子知晓底线和后果的约束行为,有百利而无一害。立规矩,并确保孩子能够遵守这些规矩,有利于培养孩子的自控力。有自控力,才有面对新环境变通的能力。

而且,规则制度并不像大家想象的那样总让孩子感到被束缚。相反,心理学家指出,一些公开的规则会让孩子有安全感。

(3)协作力

谷歌的氧气计划曾专门研究成功管理者的必备技能。最后发现,包含沟通、合作、倾听在内的人际交往能力高居榜首。未来社会,随着劳动力的频繁流动,工作内容的快速迭代,协同合作的能力将显得更加重要。

可令人遗憾的是,内卷让学生变得越来越有竞争意识,却越来越没有协作精神。再加上电子产品的影响,更减少了孩子面对面交际、沟通、合作的机会。这种现象,应当引起父母的高度重视。

注重孩子团队合作能力的培养,其实可以锻炼孩子很多方面的能力。比如,耐心倾听获取信息的能力、提出深思熟虑的问题的能力,以及整合多种信息流并准确表达出来的能力。在情商上,还需要孩子具备理解他人观点的同理心,有足够的包容心来承认别人的解决方法强过自己等等。

2、专业技能和学习能力

(1)批判性思维

很多人对批判性思维有误解,认为批判性思维就是叛逆,盲目的叛逆。恰恰相反,批判性思维需要高度的理性。

信息化时代,我们被太多的信息所淹没。人工智能和各种算法都在操控着我们的情绪和偏好。当我们对新闻真假难辨的时候,对游戏欲罢不能的时候,批判性地思考和理解信息,对于正确的决策就显得尤为重要。

批判性思维能让他们区分观点和事实,从各个层面审视问题,做出合理的推论,并且不让主观偏见影响判断。这极大地提升了我们快速有效应对变化和不确定性的能力。

(2)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

数字素养是在所有类型的数字媒体中发现、评估和使用信息的能力。数据分析则是使用逻辑和分析推理来评估每条信息的过程。

批判性思维被认为是21世纪的终极必杀技。为了掌握这项技能,学生需要一套强大的技能作基础。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数字素养和数据分析能力。数据分析、数字素养和批判性思维将会成为未来融合知识和技术的重要技能。

玛德琳.莱文博士在书中数次提到统计学的重要性,还有计算机科学领域有巨大的职业成长空间,刚好印证了上述观点。

结语

读完《面向未来的养育》,我最大的感触是,一次两次的考试成绩并不重要。甚至中考、高考也并不如你想象的那么重要。那些支持孩子能勇敢迎接挑战,顺利完成任务的底层能力才是最重要的。

这是一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不论是父母还是孩子,都无法跳出环境的制约。但我们仍然要留有看清问题本质的清醒,在日常生活中寻找教养的契机。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