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hone 15 Pro Max中国大陆零部件占比创新低,苹果产业链去中化趋势明显

苹果公司最新推出的iPhone 15系列手机,受到了全球消费者的热捧。据苹果官方数据显示,iPhone 15系列在首周的预订量达到了900万台,创下了历史新高。然而,对于中国大陆的供应链厂商来说,这一成绩并没有带来多少喜悦。因为根据日本经济新闻和一家拆解机构合作的报告2,iPhone 15 Pro Max这款旗舰机型中,中国大陆供应的零部件占比仅为2%,创下了历史新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份报告分析了不同国家和地区对iPhone 15 Pro Max零件的供应贡献(按成本计算)。其中,来自美国的零部件占比最大,约33%,位列第一;韩国的零部件占比次之,约为29%,比之前提高了5%,位列第二;而日本的零部件占比保持在10%,位列第三。让人注意的是,中国台湾供应的零部件比重显著增加,达到了9%。相比之下,中国大陆供应的零部件比重则有所减少,仅为2%。

与之对比,iPhone 14中国大陆供应的零部件,占比3.8%,iPhone 13为4.5%,iPhone 12则是4.7%。数据显示,2022年,96%的iPhone在中国组装,剩下的4%则属于印度——这一数字在2020年仅为1.3%。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现象反映了苹果产业链正在去中化的趋势。去中化指的是苹果公司为了降低对中国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转移生产基地、调整供应商结构、增加其他市场份额等。去中化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 受到中美贸易战和地缘政治冲突的影响。自2018年以来,中美两国之间爆发了贸易战和科技战,导致双方征收高额关税、制裁对方企业、限制技术输出等。这些举措给苹果公司带来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和不确定性风险。例如,苹果公司曾经考虑将25%的生产线从中国转移到其他国家;苹果公司也曾经担心被中国政府禁止使用微信等应用。
  • 受到疫情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自2019年底以来,新冠疫情在全球范围内蔓延,给苹果公司带来了生产和销售的困难。例如,苹果公司曾经关闭了所有在中国大陆的门店;苹果公司也曾经推迟了iPhone 12系列手机的发布和发售时间。此外,今年以来,中国大陆也遭遇了洪水、台风、断电等自然灾害,给苹果公司的供应链造成了严重的影响。例如,苹果公司的主要供应商富士康、和硕等,都曾经因为断电而停工。
  • 受到市场竞争和消费需求的影响。随着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苹果公司面临着来自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产手机品牌的激烈竞争。这些品牌不仅在价格、性能、创新等方面具有优势,还在5G、物联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着先发优势。同时,中国大陆的消费者也越来越注重国货的品质和价值,对苹果产品的需求有所下降。例如,根据Counterpoint Research的数据,2022年第二季度,苹果在中国大陆的智能手机市场份额为9%,排名第五,而华为、小米、OPPO、vivo则分别占据了46%、16%、11%和10%的市场份额。

综上所述,苹果产业链去中化是一种必然的趋势,也是一种合理的战略。对于苹果公司来说,去中化可以降低对单一市场和供应链的依赖,提高自身的抗风险能力和竞争力。对于中国大陆来说,去中化也是一种机遇和挑战,可以促进国内供应链厂商的转型升级,提高自主创新和核心技术的能力。未来,苹果产业链可能会呈现出多元化和平衡化的格局,而不是单一化和集中化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