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大爷今年70岁,确诊高血压多年,确诊后一直积极服药控制血压,血压控制的很不错,身体没有其他的并发症出现。最近换季天气多变,李大爷担心自己感冒生病,于是想着吃点药来增强抵抗力。

去问了下邻居,邻居给他推荐黄芪,说是可以补气血,还便宜。于是他去药店买了一些黄芪,保持每天30~40g的量泡水喝,接连泡了10来天,他发现自己身上出现了燥热、心慌、心悸症状。去医院一查,发现血压飙到了170/120mmHg。在了解过往史后,医生认为他的血压异常升高与服用黄芪水相关。果然,回去停用了一段时间后,他的血压又恢复了原先的水平。

这让他觉得十分诧异,不是都说黄芪对健康有益吗?怎么自己还喝出问题来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常喝黄芪水,身体会发生什么变化?

黄芪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一味中药,很多人在日常还会将黄芪作为日常的保健品食用,如泡水喝、煲汤等。黄芪在我国已有2000多年的药用历史,《神农本草经》内直接将其列为中药上品,可见黄芪的功效是得到认可的。

《中国药典》内记载,黄芪味甘、性微温,可归脾肺经,具有排毒、利尿、生肌以及补气固表等作用。对于气虚乏力、中气下陷、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等症,有不错的缓解效果。

现代医学则发现,黄芪内有黄芪多糖、皂苷类化合物、黄酮类化合物、氨基酸等多种成分,这些物质具有抗心血管疾病、抗胃溃疡、免疫调节以及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作用。

黄芪泡水功效多,但并不是人人都适合,尤其是本身已经上火的人群,喝黄芪容易加重自身的咽喉嘶哑、疼痛症状;夏天也建议不要喝黄芪,否则很容易导致身体上火,甚至会引起流鼻血等症出现;还有就是本身血压高的人群,不建议服用黄芪水。黄芪对血压具有双向调节作用,喝了容易导致病情加重;另外,睡前也建议不要喝黄芪,黄芪具有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的作用,睡前饮用容易导致夜尿增加,影响正常的睡眠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上海中医药大学教授杨柏灿提醒:日常食用黄芪的量建议控制在每日10g以下,过量食用容易产生内热、腹胀等不适症状。本身有感冒发热、饮食积滞、湿热内蕴的人群,禁用黄芪。

二、黄芪伤肾?真正伤肾的是这三种中药

黄芪作为“补气”的一味良药,在我国已经有两千多年的历史,不过近年来却有传言称,长期喝黄芪泡水会伤害肾脏,这让很多喝黄芪水的人一下子懵了,难不成自己这么多年来的养生变成了“伤身”?

黄芪伤肾这个说法并不可信,我国中药典籍内记载黄芪为无毒的中药,现代研究也没有任何有关黄芪肾毒性的报告。北京大学第一医院肾内科王海燕教授及团队曾对此专门进行过一项研究,研究发现黄芪可减轻肾功能恶化、组织学损伤,反而能对肾脏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

黄芪真正的副作用是会导致身体上火,包括会引起心烦、睡眠差、咽痛、血压上升等不适症状。对于本身存在这些症状的人来说,饮用黄芪水则会加重症状。

真正伤肾的是这三类中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植物类:木通、苍耳子、草乌等中药,以木通为例,其内里有马兜铃酸成分,该物质具有很强的肾毒性。过量摄入会导致肾小管上皮细胞坏死,诱发急性肾衰竭发生。
  • 动物类:蜈蚣、鱼胆、斑鳌等,以蜈蚣为例,该药多用来以毒攻毒。但对于普通人来说,难以把握好有效剂量,很容易导致肝肾受到损伤。
  • 矿物类:雄黄、砒霜、朱砂、明矾等,砒霜是个剧毒物质大家都知道,但它同时也对某些疾病具有治疗作用,这个有效剂量普通人难以把控,不建议盲目服用。

三、黄芪配一物,补益作用更强

北京老年医院健康管理中心主任马毅表示,黄芪的用途十分广泛,除了可以补气外,还可以与其他药物搭配,发挥出不同的作用。

1、黄芪与当归

当归甘温补润,可入肝、心、脾经,具有很好的补血活血、润肠通便作用,与黄芪联用可帮助缓解痛经等妇科疾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黄芪与枸杞

枸杞具有“智慧果”的美誉,它可以帮助改善记忆力、明目以及促进肝细胞新生等作用,与黄芪联用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3、黄芪与金银花

金银花具有很好的清热解毒作用,与黄芪联用可帮助治疗各种肾脏疾病,还能一定程度缓解皮肤瘙痒

4、黄芪与白芨

白芨性质微寒,具有收敛止血、消肿生肌的作用,与黄芪联用可帮助缓解胃肠道疾病,清热解毒、消淤散结。

黄芪虽然有很多的作用,但也不建议在生活中盲目食用,要明确适合自己的情况下,再适量食用,最好是遵医嘱。

参考资料:
[1]《四种情况不宜喝黄芪》.人民网-生命时报 2020-09-28
[2]《黄芪的功效与作用》.人民网 2016-05-24
[3]《补气的黄芪,这样搭配效果更好!》. 中国中药杂志 2022-12-01

未经作者允许授权,禁止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