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持续推进强课提质行动走深走实,践行新课程标准,促进教学方式转变,聚焦“小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研究与实践”,持续推进小学数学达标课堂建设,滨城区教学研究室于10月18日在滨州国昌实验学校组织了全区小学数学“智慧广场”专题教学研讨活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滨城区教学研究室小学数学教研员刘居民主任、区小学数学名师工作室老师以及全区各小学数学老师参与了本次活动。共有5位优秀教师展示出良好的专业素养和执教能力,呈现了5节精彩的课例展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刘丛丛老师

刘丛丛老师执教的《分类列举》这节课,从学生熟悉的果盘这一情境入手,提出“用苹果、香蕉、草莓能做出多少种果盘?”这一问题,学生通过说一说、摆一摆、写一写、填一填这些任务,感受到了先分类再有序列举能快速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找到所有的果盘,体验分类列举方法的优越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梁雪老师

梁雪老师在执教《重叠问题》这节课中利用学生熟悉的生活题材,激发学生探索数学问题的兴趣,通过观察、猜测、操作、交流等活动,在小组合作中让学生亲历集合图的形成过程,理解集合图各部分的意义,从而培养了学生应用集合思想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初步感受集合思想的奇妙与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俊珍老师

张俊珍老师执教的《排列问题》这节课从4人排队照相问题导入,当发现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知难而“退”,采用化繁为简的思想方法,退到从2人照相问题开始研究,借助2人排列结论推理出3人排列的规律,进而推理出4人排列、5人排列……逐步推理,从而最终建构排列问题的模型,培养了学生的模型意识。运用规律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也是培养学生应用意识的过程,张老师循循善诱,引导学生“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和“透过现象看本质”提高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延伸环节,张老师引导学生从“可能性”的角度理解排列问题,沟通了小学与高中数学的知识联系,给学生种下热爱数学、勇于钻研的种子,拓展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了数学核心素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崔祯祯老师

崔祯祯老师执教的是三年级上册的智慧广场《等量代换》。课堂上崔老师以问题驱动,带孩子在独立尝试、分享交流的过程中,经历从用列举解决问题到用等量代换解决问题思想上的转变,充分感受等量代换的关键是找到相等的关系,并找到等量代换的具体方法。整节课的设计结构清晰,问题层层递进,孩子们在老师的引导下,深入思考,交流,借助规范的语言描述,充分发展了推理能力和与人沟通的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丛子伟老师

学生的学习是从问题开始的,有了问题意识学生才会产生新思想、想出新办法。丛子伟老师执教的《植树问题》一课,一开始让学生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探讨在直线段上植树问题的三种不同情形,她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在对比中放手让孩子探究,找到了解决植树问题的本质,先用平均分求段数,再根据一一对应的思想求棵数,课的最后引导学生对接生活中的问题,找到了点和段的对应关系,引导学生理解生活中的植树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水尝无华,相荡乃起涟漪;

石本无火,相击乃发灵光。

本次专题教学研讨活动,为全区数学教师带来了新的方向和新的思考,同时也对教师在教学水平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相信在未来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每一位小数教师都能善学善思,积极成长!

记者 王慧慧 通讯员 王海燕 孙莹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