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元对日元的汇率,在意识到汇率介入的1美元=150日元之前胶着的状态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彭博社报道,日本财务官神田真人10月16日晚向记者表示,如果汇率出现剧烈下跌,“将通过提高利率来阻止资本外流,或者通过干预汇率来对抗过度波动”。

虽然这只是一般观点,但日本的现状是,财务省亮出干预筹码,而日本央行则维持负利率。这种奇妙的分裂背景是什么?

日本银行的大规模宽松导致日元贬值,政府(财务省)被迫遏制。本来,金融政策和汇率政策应该步调一致,但在2022年以来日元持续贬值的情况下,两项政策的步调出现了紊乱,没有取得整合性。

日本银行在7月的金融政策决定会议上,考虑到日元贬值,采取了收益率曲线控制(YCC=长短利率操作)的灵活措施,但日元贬值并未得到遏制。综合金融和汇率的货币政策之所以持续自相矛盾,是因为日本特有的金融政策和汇率政策的分工体制已经到了极限。

对达到150日元后是否立即干预变动

日本银行随着YCC的灵活化,将长期利率变动幅度的上限提高到1%。此后,长期利率缓慢上升。在10月4日的东京债券市场上,该水平一度上升到0.805%。

不过,在此过程中,日本央行也在进行国债购买,以牵制长期利率的上升。在市场上“抑制利率上升的操作有可能导致日元抛售,无法理解”(外资基金)被质疑。

实际上,10月2日通告实施后,第二天受美国经济指标强劲的影响,日元下跌到150日元左右。之后,日元一度暴涨,“引发了是否介入的观测”(大型银行)。

财务官神田真人就是否介入一事表示:“暂不发表评论。”如果真的介入,就应该用汇率政策来阻止由金融政策引起的日元贬值,这是通货政策的自相矛盾。

之所以会产生这样的矛盾,是因为综合了金融和汇率政策的“货币政策”应该由单一主体(一般是中央银行)来管理,而日本采取的是分类管理。

日本央行被称为“价格守护者”。在维持日元价值稳定的同时,对外的价值“汇率”是不触及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汇率是无法与我们绝缘的。

日本银行之所以采取抑制利率上升的措施,是因为考虑到日元贬值,继续容忍利率上升,很快就达到上限1%。这可以解释为,由于利率固定,市场机能下降,担心被追加上调上限。也就是说,由于考虑到日元贬值,YCC崩溃了。这样一来,金融市场将考虑解除负利率。

对于日本央行来说,既然无法预测实现物价2%的稳定,就希望避免因日元贬值而被迫解除大规模宽松政策。日本央行这种坚持现行宽松政策的态度,导致日元贬值加速。

物价由日本银行负责,汇率由财务省负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恰逢美国原油价格上涨,通货膨胀忧虑再起,长期利率于10月3日升至4.80%,刷新了2007年8月以来约16年以来的最高水平。如果日美利息差继续扩大,日元汇率将刷新2022年秋季151日元的最低值,甚至有人认为“有可能跌至155日元”。政府只能像2022年秋天一样再次实施大规模干预。

综上所述,将金融政策和汇率政策陷入不一致事态的原委,包括历史的原委在内,再次进行整理和考察。

首先,货币是包括汇率在内的概念,各国一般由中央银行统一管理。在主要国家中,欧洲中央银行(ECB)就属于这一类型。日本将“通货”分为对内价值和对外价值,并将各自的管辖范围分离开来,这在世界上也是罕见的。对内价值是指“物价”,由日本银行管辖。对外价值就是“汇率”,归财务省管辖。

这种分工在20世纪70年代初的“尼克松危机”转向浮动汇率制后,大体上是整合性的。在此期间,“日元升值”令日本苦恼,日本央行实施了金融缓和政策,大藏省(现财务省)实施了日元抛售干预措施。

尤其紧密的合作发生在旨在使美元贬值的《广场协议》(1985年)之后,针对日元的暴涨,日本央行在1986年多次降息(结果导致过度降息,助长了泡沫经济,这一点将另行讨论)。

当时的声明如下。“最近几天,再次出现了日元升值、美元贬值的现象。希望这次的措施(下调利率)能对日元汇率的稳定做出贡献”(1986年4月19日)。

25年前,日本央行修改《日银法》的“历史转折点”

这个声明文,如果对照现在的日本银行法,会给人一种奇怪的印象吧。因为根据现行法律,日本央行的目的是“稳定物价”,汇率不在其管辖范围之内。直接将“日元升值”作为下调利率的理由,并不符合日本央行法的宗旨。

但是,中央银行在货币升值的情况下放宽货币政策在经济理论上是正确的。反而将中央银行的任务限定在“物价”上是不符合现实的。如果日本央行法符合现实的话,金融政策的目的应该是包括汇率在内的“货币稳定”。另外,赋予外汇干预权也是可取的。

在1998年实施的《日银法修正案》(现行法)中,金融政策的稳定对象是“物价”,这是因为财务省保留了汇率干预权。虽然历史上从未有过这样的记录,但如果日本央行通过这项法律拥有外汇干预权,金融政策的目的是“货币稳定”的话,日本央行会采取什么样的政策呢?

1998年的利率已经是空前的低,金融政策缺乏缓和的余地。在日元升值、通货紧缩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日本央行作为金融政策的一环,实施了抛售日元、买入美元的干预。

这种干预当然使用日本央行自己的账目。为了简单,我们假设在零利率政策下实施干预。

如果进行1万亿日元的抛售和美元买入干预的话,日本银行的资产负债表会发生以下变化。在资产方计入1万亿日元外汇的同时,负债方增加了同额的活期存款余额。主要是利用外汇实行量化宽松。虽然没有实质性的缓和效果,但从“干预资金闲置”(取消干预)的角度看,这是完美的干预措施。

实际上,在日本央行的金融政策决定会议上,曾出现过导致资产负债表变化的方案。具体来说,在2001年11月15日~16日的决定会议上,中原伸之委员(已故)作为资金供给手段多样化的一环,提议了外债购买。

当然,这是资金供给方面的手段,但也间接地企图使日元贬值。遗憾的是,这一方案由于财务省的反对而未能实现,但这表明,作为面临零利率限制的中央银行,接近干预的手段是提高宽松效果的合理选择。

另外,如果有干预权,面对雷曼事件后屡次发生的日元强势,日本央行自然会采取汇率干预措施。

实际上,没有干预权的日本央行尽管收效甚微,但还是采取了质性宽松等措施。在此期间,国际上禁止以货币贬值为目标的外汇干预,日本顺从地遵守了这一规定,但日本央行不得不采取毫无意义的宽松政策。本应通过干预汇率来应对日元升值的局面,但也可以说是“金融政策成为了干预的替代手段”(当时的日本央行干部)。

“为了干预?”向日本银行总裁询问的世界常识

此外,如果日本央行负责包括汇率在内的“货币稳定”,那么肯定会在维持物价和汇率平衡的基础上运营金融政策。即使为了实现物价2%的目标而继续实施金融缓和政策,如果最终导致日元过度贬值而恶化企业和家庭的信心,日本央行当然会考虑到后者而提前对金融缓和采取刹车措施。

在实施金融缓和政策的同时,不会主动干预消除日元贬值的效果。消除货币宽松的汇率干预之所以能够平静地执行,是因为判断主体不同,缺乏将两者综合起来进行判断的主体。

6月下旬,在葡萄牙辛特拉举行的欧洲央行主办的研讨会上,日本央行总裁植田和男就日元贬值表示“将密切关注情况”。主持人问:“为了干预吗?”

按照财务省拥有汇率干预权这一日本常识来看,这个问题是非常不符合常识的。但是,外汇干预是中央银行作为金融政策的一环实施的,按照国际潮流,这是常识性的问题。

如果日本是符合国际常识的货币体系,那么在2022年日元贬值局面下进行日元买入干预之前,肯定会对金融政策进行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