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式美术教育最早出现在1793年法国卢浮宫博物馆,当年卢浮宫博物馆对社会普通公众开放,是博物馆、美术馆向现代形态转型的标志,也是展览式美术教育的标志。上世纪30年代开始传入国内,最早是1930年天津市立美术馆在举办陈列展览之外,设立绘画传习班招收学员。

近年来,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快速推动,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于2021年初印发了《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将中小学生定期参观博物馆、美术馆、科技馆纳入中小学教育教学活动方案。如何有效履行展览式育人职能,已成为现实需求的问题,而对于美术培训机构或学习美术的学生而言,频繁观展已成为学习美术的重要途径和现实刚需。

展览式美术教育将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

展览式美术教育究竟在学习美术中具有什么作用?

1、开阔视野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知音,观千剑而后识器”“观千画而后识艺,看千展而后知美”。看展是打开学生视野的最佳方法,有了广阔的视野才能增加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审美判断,眼高手才高。我们常常听到有人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其实这句话也可改为“看一个高质量的画展,胜过闭门学三年”。还有一句话,“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这句话同样说的是眼见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激发潜能

毕加索说:“每个孩子都是天生的艺术家”,博伊斯说:“人人都是艺术家”,程大利说:“孩子是离大师最近的人”。这些话想表达什么?其实很简单,就是每个人身上都有艺术细胞,尤其是孩子。在12岁前首先发育的是他的形象思维,你看幼儿园几乎100%的孩子都喜欢画画,只是越往后,我们这个教育体制扼杀了孩子们的潜能。

通过看展,特别是针对性推出的展览,孩子们在面对种类繁多、内容丰富、情景不一的众多展品时,总有些作品会打动他,引起他的共鸣和思考,从而激发他的创作欲望和潜质的爆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愉悦感知

有人说有审美能力的人较之没有审美能力的人,幸福多了一个维度。对色彩感知能力强的人,比如印象派的画家,在面对伦敦的雾霾和斑驳的小便池时,心里一定比没有色彩感知的人要快乐,因为没有色彩感知的人看到的是压抑和恶心,有色彩感知的人看到的是愉悦和美感。

美术馆无论是外观设计、内部空间的塑造以及展品的陈列都经过精心策划,甚至引入专业的策展人进行内容的打磨,同时,一些高科技手段的介入,还增加了人们沉浸其中的体验感。这种感受有点类同于心理学家马斯洛所说的“人的最高境界是一种高峰体验”,它存在于人的高级精神活动,在这种“高峰体验”中,无论是创作者还是欣赏者,都会感受到狂喜、愉悦、顿悟,乃至获得艺术灵感。让欣赏者在这种“寓教于乐”的体验中“潜移默化”地受到美的教育和熏陶,提高自己的审美层次和思想境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树立目标

要成为一个完美人格的人,良好的审美素养和趣味是必不可少的。对美的欣赏、对审美经验的体悟、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健康人格的基本目标。

尤其较之于青少年儿童,通过参观展览开阔自己的视野、激发自己的潜能、感知审美的愉悦,从而在同龄人作者中找到榜样和示范,为自己学习美术树立小目标。同时,再调动自己的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去实现这个幸福的目标,这对于孩子学习美术或者成长而言非常重要。

综上所述,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展览式美术教育将成为美术教育的重要途径。尤其针对未来不考虑走美术专业但需要提升自己审美素养的广大青少年儿童,通过看展便能很好解决这一问题,也是最经济实惠、最方便快捷的解决办法,没有之一,同时展览式美术教育还将成为一种生活的风尚被广大消费者所接受。

一场充满各种惊喜的大展正在火热进行中

这些是部分展品,先睹为快

《采莲图》 戴晓星 15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春光》 尹畅 16岁
《老矿工》 王鹤翔 10岁
《老爷爷》 周凯 9岁
《隶书》 李玉玺 9岁
《隶书·唐寅诗一首》 赵尤尔 13岁
《暮归》 何慧冰 13岁
《世界的舞台 唱中国戏》 王钺淅 11岁

是不是想去现场一暏风采

展览持续到11月10日
搜索小程序 雅龙美育商城 按需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