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7年,知青刘小勇考上大学,返城前夜。农村未婚妻红着眼睛,不安道:“你,你还会回来吗?”刘小勇握紧她的手,坚定道:“你在家等我,我大学一毕业就回来娶你。”

这个承诺,就像一颗种子,深深地扎根在王爱娟的心中。

看着女儿患得患失的样子,王母很心疼:“别等了,你有见过哪个知青出去了还会再回来的。”

然而王爱娟没有被安慰到,反而更着急:“妈,他还会回来吧?前段时间都有信寄回来,只是最近少了而已......”

王母看着王爱娟失落的样子,拍了拍她的手说:“小勇是怎样的为人,你心里不清楚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啊,几年的感情,怎么可能说忘就忘啊,他可是那个为了能让大家吃上肉,跑到野林里找吃的人。

1968年,陕北的冬天很冷,食物也很少,大家都知道林子里可能会有肉吃,可谁也没敢迈出那一步去。

只有刘小勇,初生牛犊不怕虎,一个人跑到林子里找吃的。

他的运气很好,进林子没多久就找到了一只鸡,他兴奋地跑过去抓,却没想到惊动了鸡,让它跑掉了,不肯放弃的刘小勇立马爬起来去追,谁料,在他准备要抓到鸡的时候,从山上滚了下来,把胳膊摔骨折了。

幸好,上山采药的王爱娟和父亲听到他的求救声,找了些木板将受伤的胳膊固定好,就将他带回家治疗。

伤筋动骨一百天,刘小勇在王爱娟家养伤的时候,王父是村里的医生,不能时时刻刻照看他,而这个任务就落到了王爱娟的身上。

王爱娟也心甘情愿地照顾刘小勇。他相貌英俊,说话时总是带着斯文和气的态度,这和村子里的其他男生并不相同,这种与众不同的气质,让王爱娟心生情愫。

对于刘小勇来说,王爱娟是一个特别的存在。她比他小一岁,活泼可爱,是他在村里见过的最讨人喜欢的女孩。他喜欢看她扎着麻花辫的样子,每当她那双炯炯有神的大眼睛注视着他时,他都想要抚摸她的头,那种感觉给他带来了无比的幸福。

捅破这层窗户,只差一个契机。正巧刘小勇在养伤的时候对学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闲暇时翻阅王父收藏的医学书籍,专心致志地研究和汲取知识,遇到不懂的问题就向王父请教,王父都毫不吝啬地教授他,隐隐有收刘小勇作徒弟的意思。

刘小勇见状,机灵地端上茶水,给王父行了拜师的礼仪:”我一定会用心、尽心地学,绝不辜负您对我的期望。“王父笑呵呵地点了点头。

没过多久,王父就带着刘小勇一起出诊,路过都会被村民们调侃为一对父子。这种无心的言语,却让王父心中涌起了涟漪。毕竟,他岁数也不小,要为自己女儿的婚姻大事做打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天问诊结束后,王父将刘小勇叫到一旁,开门见山地问他对自己女儿有没有意思。刘小勇听后也不隐瞒,坦诚地表达了对王爱娟的爱意。

王父听到这番话,感到非常欣慰,准备把压箱底的医术都教会刘小勇。

而刘小勇不是拖泥带水的人,他在王父这边表明了来路,就做足准备,向王爱娟表露了自己的爱意。王爱娟感受到刘小勇对自己的珍视,就答应与他交往。

看着女儿终于找到了归宿,王父心中悬着的一块石头终于落地了。而两人相处了几年后,感情越发深厚,到了谈婚论嫁的地步。

眼见着女儿快要出嫁了,王父却突然病逝,家庭的重担一下子落到了刘小勇身上。幸好他已经学有所成,可以给人看病了。可是王爱娟要守孝三年,他们的婚事只能搁置,但这丝毫不影响他们之间的感情,反而令周围的村民都很羡慕。

紧接着国家恢复了高 考,而刘小勇因为一直没有停止过学习,很顺利地考上了北京医科大学。

现在摆在两人面前的问题就是刘小勇要不要去上学。

因为在那个年代,大家都心照不宣地认为知青离开农村后是不会再回来的,离开后的他们有更好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爱娟心知刘小勇心中的抱负,也害怕刘小勇会变心,可她不想让他为难,便主动跟他说:”你去上学吧,家里有我。“

刘小勇看着深明大义的爱人,一下子就明白了她的用意,也看出来她的不安,对她承诺,每隔一段时间就会写信回来,诉说自己的近况,让王爱娟相信他。

刘小勇走了,可他信守对她的承诺,也拒绝了校园里的搭讪,当刘母说要给他相亲时,他立马就向刘母说明情况,他的心里只有王爱娟,等她出孝,就要娶她回家。

等到刘小勇毕业后来到北京协和医院工作,一切都稳定下来后,刘小勇就将王爱娟接到北京一起生活。

婚后的生活是幸福的。他们一起照顾家庭和孩子,一起工作和学习。他们的爱情就像那山间的清泉一样纯粹而深沉。

如今,他们已经度过了几十年的岁月。他们的孩子都已经长大了。他们的爱情依然如初见般美好。他们的故事依然在那个小村庄里流传着。

【落梨伴读】

信言不美,美言不信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世界里,他们的爱情成为了永恒的典范。

爱情的力量可以跨越时间和空间的桎梏。他们的故事也让我们相信:只要有爱在心中,幸福就永远不会远离我们。

正如那句经典的话:“只要你愿意等,生活会给你一个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