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此文前,诚邀您点击一下”关注"按钮,方便以后持续为您推送此类文章,同时也便于您进行讨论与分享,您的支持是我们坚持创作的动力~

文|闪电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这个拥有14亿多人口的大国,始终将解决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而现在,随着秋分节气的到来,广袤的大地迎来了属于自己的节日——中国农民丰收节。在这个洋溢着喜悦的节日里,我们看到了属于中国人的丰收狂欢,也看到了中国粮食满仓的壮丽景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沉甸甸的稻穗压弯了稻秆,15万亩水稻喜迎丰收。河南柘城县,70.6万亩玉米陆续进入收获期,金灿灿的玉米如海如山。这是中国农民辛勤劳作的结果,也是中国粮食生产的盛况。

在过去的十年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将解决好吃饭问题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藏粮于地、藏粮于技的战略不断深化,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步提升。2022年,中国的粮食产量已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实现了粮食生产的“十九连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河南安阳市安阳县十万亩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田间调查冬小麦苗情况

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对于一个如此庞大的人口大国来说,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而如今,面对着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我们更需要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基础上,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确保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南安靖村,农民将收获的玉米装车

山东省临沂市平邑县卞桥镇南安靖村,农民们将收获的玉米装车。这是中国农民丰收的喜悦,也是中国粮食生产的力量。这不仅仅是农民们辛勤耕耘的成果,更是国家政策扶持与科技进步的见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想要沃野尽飘香,就必须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耕地。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和国家黑土地保护工程,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持续改善农田基础设施。到2022年底,全国已建成10亿亩高标准农田,占我国19.18亿亩耕地的一半以上。这些高标准农田的生产能力强大,为我国粮食生产的稳定增长提供了有力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与此同时,我国还积极推进节约集约用地,挖掘后备耕地增产潜力。曾经寸草难生的盐碱地,如今已经变成了绿油油的稻田和金灿灿的麦田。通过科技创新和改良措施,这些盐碱地逐渐变成了能够高产出的良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河北邯郸冀南新区的一块玉米大豆带状复合种植地里,农技人员杨玉生正在忙碌着。“看当前的长势,收的时候得优先收大豆……”他的知识和经验让这块地的收获期更加丰富和精准。这也是我国在农业生产技术应用上的一个缩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科技的力量正在为我国的粮食生产注入新的活力。近年来,我国在种业种源、农机农艺、农业技术集成推广等领域全面部署,不断推动藏粮于技战略落实落地。通过大力推进农业科技创新和农业技术集成推广,我国的农业生产和粮食产量得到了显著提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国人的饭碗要任何时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我们的饭碗应该主要装中国粮。目前,我国口粮的自给率在100%以上,谷物自给率在95%以上,人均粮食占有量大概480公斤,高于国际公认的400公斤粮食安全线,做到了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进入新时代,我国政府储备粮规模结构布局持续优化,稻谷和小麦库存量超过一年的消费量,“大国粮仓”有力保障着粮食安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秋风扫过,丰收的气息越发浓重,只待沃野尽飘香、大国粮满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