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夏天,《乐队的夏天3》(后简称《乐夏3》)如约而至。

作为一档已经行至第三季的节目,《乐队的夏天》(后简称《乐夏》)已然从一开始的“黑马逆袭”成为了当前乐队这一垂类领域毋庸置疑的王牌节目。

而在追更了三季《乐夏》后,冷眼却陷入了选题的焦虑。

《乐夏》内容制作上的亮点,我们早在《乐夏》初次亮相时就已为大家详细拆解。(低开高走的《乐队的夏天》,为什么能越来越好看?)

那当第三季《乐夏》已然接近尾声,继续讨论《乐夏》,我们还能聊些什么?

“冷眼有没有兴趣和乐队展开一次对话?”

在一次与米未好友的交流中,冷眼获得了全新的灵感。

的确,一支支乐队,是如何来到《乐夏》的舞台?又如何在这里写下关于他们的故事?

真正组成“乐队”二字的这些人,他们在夏天是如何被缔造、被呈现?

与其隔着荧屏去分析、拆解,我们不如直接问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个会让人紧张的舞台”

首先,非常感谢安达组合的队长那日苏老师来做客冷眼。

再次,也感谢米未团队为冷眼邀请到了本季冷眼最感兴趣的一支乐队。

在冷眼发布的第一篇《乐队的夏天》的评论稿件时,冷眼将《乐队的夏天》越来越好看的原因总结为了以下三点:

第一,好的音乐作品。

第二,赛制刺激出来的紧张氛围。

第三,人物开始凸显。

而冷眼和安达组合的对话也将以以上三个问题为主要脉络正式开启。

《乐夏》初舞台永远是最残酷的对决。

27支乐队高手云集,安达组合在这样强手环伺的情况下,以一首完全用蒙语演唱,且时间长达六分多钟的歌曲拔得头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达组合对音乐超乎寻常的驾驭能力早已无可非议,而站在节目观察者的角度上,冷眼更好奇的是,为何《乐夏》的舞台总能给观众带来极致的震撼,并成为经典?站在乐队的角度,《乐夏》的舞台是否能真的为乐队的演出起到加成作用?

“《乐夏》的舞台真的很专业,从灯光舞美到调音,每个细节他们都在很认真地对待,所以乐队很享受,也很认真。”

那日苏老师给了冷眼极为肯定的回答。

对于《乐夏3》舞台质量的讨论,冷眼个人较为印象深刻的是女神合作赛表演结束后的张亚东老师的一段感叹:

“我觉得金少刚老师(《乐夏》音响制作人,曾任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音响总工程师)很厉害,这么多不同的乐器,他都能调得这么好,实在太不容易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不太懂技术的冷眼,那日苏老师在张亚东评价的基础上帮助冷眼补充了《乐夏》舞台准备过程的难度系数。

“你能想象吗,金少刚老师亲自给每个乐器调音,一遍又一遍,这在其他地方都不敢想。而且因为安达(组合)使用的乐器很多,每次都要调很久,几个小时是家常便饭,但包括金老师在内的整个《乐夏》团队,没有一点不耐烦,就是要调到所有人都觉得满意为止。”

这样的调试过程,那日苏老师透露,不止是针对初舞台的“这一次”,而是“每一次”。

冷眼听着那日苏老师对乐夏舞台不遗余力的夸奖,突然感受到了点“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的意思。当乐队被认真对待,那在享受舞台的同时,乐队也势必对舞台有了更强的责任感。

就像那日苏老师在访谈中反复向冷眼强调一样,“要对得起这么好的团队,这么好的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乐夏“大逃杀”似的淘汰赛制为观众渲染出了沉浸式的紧张氛围。

那么,对于“久经沙场”的乐队来说,《乐夏》的舞台真的会让人紧张吗?

紧张,真的是紧张。他们节目组很会的,你也不知道自己第几个上台演,在二现场看其他乐队时,越看越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紧张的可不止有安达组合,别看大家好似在第二现场轻轻松松、谈笑风生,那日苏老师向冷眼爆料,其他那些身经百战的乐队,据他观察也都挺紧张。

“但是一上舞台就不会紧张了,那一刻完完全全就是享受。我不是说客套话什么的,真的上了舞台所有乐队都一样,大家都在享受这个舞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然,是比赛就有输赢,也有比较。

冷眼一直很好奇,《乐夏》请到的乐队中,有一部分是已经成名很多年,拿到过不少奖项肯定的乐队,当他们站在被审视者的位置,心态会不会有所不同。

那日苏老师的答案是“没有。”

“老实说,我们来之前没想过能走这么远,也没想过会这么受欢迎,因为我们用蒙语演唱嘛。当时就想别第一场就淘汰,能演两个舞台就知足了。”

与其他乐队相比,安达组合有一定特殊性。他们成军20年,也有一批属于自己的乐迷,但因语言及风格原因,安达组合的影响力更局限于蒙语区,甚至很多乐队并不认识他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们来为了两件事,享受舞台让大家认识安达、交朋友认识其他乐队。像27支乐队里,二手以前我们就认识,是挺好的朋友,这次和声音玩具聊得也很投缘,13号我们在成都演出还说好了找他们玩儿。”

“交朋友”这件事,不止发生在安达组合一支乐队身上。在这种又交朋友又比赛的氛围下,大家的关注点不是比个高低上下,而是想做点不一样的东西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安达在这个舞台上也做了很多突破,比如用汉语演唱,又比如改编别人的歌曲。因为我们都是蒙古族,汉语说得没有那么好,所以我也很惊讶,原来我们可以做这么多不一样的东西。如果没有《乐夏》的话,安达可能不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做出这么多改变,也不会获得这么大成长。”

聊到这里,我们已经弄清楚了为什么这个舞台能够被乐队的魅力加倍放大。但还有另一个谜题,悬而未决。

“专业与尊重”

第一段与那日苏老师的对谈,满足了冷眼长久以来对《乐夏》舞台专业度和紧张氛围的好奇。

而现在还剩一个谜题,正等待被那日苏老师解开——“《乐夏》中人的故事究竟是如何写就的”。

“人的故事”,有两面。一面是台上,即舞台,它是吸引观众的抓手。另一面是台下,即真人秀,它是留住观众,让人一期期追下去的钩子。

在冷眼看来,米未非常善于讲“人的故事”,从第一季新裤子的彭磊,到第二季强势出圈的五条人,《乐夏》中的每一位角色都被塑造的有趣且立体。

但和那日苏老师这一次接触,是我们第一次如此细节、具体地了解幕后的故事。

作为一直用蒙语演唱,平时成员沟通也多用蒙语的乐队,按理说安达组合的故事线应该不会那么好做。

但几期节目追下来,冷眼还是记住了那个高高壮壮,随性中又自带几分喜感的大哥——男主唱毕力格巴特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切”、“换一个”,在改编赛的选歌房里,大哥舒服靠在沙发上“指挥”切歌,听到喜欢的旋律他会跟着摇头晃脑,听到没那么喜欢的眼睛一闭“切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录音棚里,大哥坐不住,常常一个哈欠接着一个哈欠,让人一秒幻视上班时在办公室摸鱼的你我;

而回到了草原大哥就像解放了天性一样,一会摸鱼一会给其他人编辫子,累了直接往草地上一躺,好个率性的草原雄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那日苏老师告诉冷眼,为了挖掘出大哥的故事,PD着实费了不少劲。

“我承认,安达确实不爱说话,我已经是我们几个人里最外向最能说的了。一方面是因为有几位性格就比较内向,不太爱表达;另一方面,我们汉语说得都不太好,很多时候表达不清楚自己的意思,所以话就少。”

在拍摄初期,PD也很是因为安达组合的沉默寡言头疼了一番,据那日苏老师讲述,在整个录制过程中,PD从不干涉他们,只是曾经提出过一个小要求“安达的老师们能不能多说话?”

“我们的PD很聪明也很会观察,她发现我们团队的大哥很有意思,于是重点突出大哥。比如大哥坐不住,坐一会就得四处溜达,而且大哥也不用多说话,他本身看起来就特别让人亲切,让人喜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PD的做法无疑是成功的,这种真实的人物形象和故事线的确吸引到了一大批观众的视线,大哥还因此成为了安达组合中的“人气王”,那日苏老师跟冷眼八卦道,“安达现在坐飞机或者高铁时,总会有人认出大哥。”

在真人秀节目的录制过程中,PD与艺人之间关系的紧密与否,通常会对艺人故事线的编排及呈现效果产生决定性的影响。

当艺人愿意打开心防,袒露自己的时候,PD才会收获更有价值、更真诚的内容素材。

“我和她们(PD)第一次见面其实挺惊讶的,九个人的名字她们竟然全能说出来。因为我们是蒙古族,名字不常见,而且有些人名字长,比如大哥毕力格巴特尔,六个字。但她们第一次见面就都能说出来,我觉得很用心,也挺感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PD和我们一起回内蒙,那几天其实把他们折腾够呛。水土不服,草原上洗澡也不方便,包括蒙古族吃肉可能比较粗犷,PD有个小姑娘那几天我感觉她挺难受的,但他们没有说放弃或者怎么样,一直跟着我们拍,最后的成片你们也看到了,很美很不错。”

而当冷眼质疑PD对内容是否有干涉时,那日苏替PD们回复了冷眼。

“真的一次都没有过。我们要表演什么歌、用什么语言演唱,都是我们自己决定的。他们就是完全尊重和配合我们的决定,真的没有说干涉我们,让我们必须做什么。在音乐上一切,都交给我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你拍得不够好,是因为你离得不够近”,战地摄影记者罗伯特·卡帕的这句名言,或许也同样可以用在综艺拍摄上。朝夕相处的感情,开始让乐队们信任PD,愿意在他们面前展示出最“近”的一面。

“说审美疲劳,还是因为不够了解”

“老师,我现在想反过来采访你,你怎么看审美疲劳这件事。”

在聊到音乐风格,以及节目播出后的观众反馈时,那日苏老师突然开始反问冷眼。

本是冷眼随口的一个问题,却无意中打开了这个“不说话的乐队”的话匣子,让那日苏老师和冷眼展开了近30分钟的讨论。

其实聊到这个话题,是因为冷眼在社交媒体上看到了许多关于“安达的风格乍一听很好,听多了感觉都差不多”的评论。

通过节目走红,开始被更多观众审视、质疑,是乐队必须面对的问题。

冷眼对于那日苏老师的“反将一军”给出的回复是:审美疲劳这件事要因人而异,很多时候觉得疲劳只是因为你听得还不够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是的老师,我觉得问题就是在这里。说安达的音乐差不多,其实是不了解我们。这也是我们来参加这个节目的原因,希望大家认识安达,知道我们在做什么样的音乐。”

那么冷眼追问,安达组合的音乐像不像外界说的那样一成不变呢?

“我觉得这还是大家不够了解民族音乐,所以他会觉得都差不多。但你说《江格尔》和《孤勇者》一样吗?《幸福的牧马人》和《我的草原》又一样吗?其实是不一样的,只是因为听得还不够多,不了解,所以会有差不多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又有人提出说,民族音乐是要有成长性的,比如要尝试摒弃掉民族乐器,尝试用新的乐器来演奏民族音乐。

“安达就是做民族音乐的,不可能为了改变而抛弃掉我们的马头琴、陶布秀尔、呼麦这些根本的东西。

我们在节目相对来说已经走得很远了,但你说这些演出你都看过就了解安达、了解我们做的音乐了吗?不是的,其实安达有很多面,我们希望通过节目让大家认识我们,再来进一步了解我们的音乐。包括其他乐队也是一样,大家都没有抛弃自己最根本的东西,而是在这个基础上去做变化,所以我觉得说审美疲劳,还是因为不够了解。”

聊过了有些尖锐的话题,那日苏老师与冷眼的对话最终落到了“收获”这件事上。

安达组合的收获,最直观的,是观众。

“我们来参加《乐夏》最重要的目的就是让更多人认识安达,知道我们在做是什么样的音乐。但说实话,我自己也没想到这种反馈会这么巨大。特别是改编了《孤勇者》以后,我们多了很多年轻乐迷,特别是小孩子们,就是小学生们。他们竟然在爸爸妈妈的陪伴下来看安达的演出,听到《孤勇者》时会跟着一起唱,这一点是我完全没想到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对于自身音乐的反思,认清“我是谁”、“我来自哪里”、“我要做什么”成为了安达组合更坚定的要去思考的事情。

“民族的东西肯定要继续做,一些新的东西我们也会吸收,用安达的风格演绎”。

一个近在眼前的例子,是刚刚播出的OST改编赛,安达组合选择了《平凡之路》,用他们的风格去重新演绎了这首曲子。这首公路电影OST本就与安达组合的风格有着契合之处,改编后的歌曲融入了马头琴、呼麦等民族音乐元素,多了几分苍凉与神秘,长调部分加进来更让人有种坐在草原仰望漫天星子的壮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令人惊喜的是,这首歌除了安达组合的九位老师以外,还来了HAYA乐团的鼓手宝音和安达班上两名00后的学生助阵,或许民族音乐之间的交流与传承就是通过一次一次的舞台在进行链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有收获,不免就会有遗憾。因为赛制的变化,这一季节目没有了乐队合作赛,对安达组合而言,这是最大的遗憾。

“我们来之前想了,和二手玫瑰合作,或者和超级市场,我甚至都和田鹏大哥说好了,合作赛一起玩点什么。我们一个民族音乐,一个电子音乐,碰在一起肯定好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遗憾也是有机会被弥补的。

就像那日苏老师说的那样,这不是比赛而是交流,“离开了节目也还是朋友,将来大家还是有机会一起去玩点东西。”

【后记】

安达组合可能是《乐夏3》27支乐队中,最“不爱说话”的一支乐队。

而冷眼第一次尝试采访乐队,就遇到了“不爱说话”的下马威,这也着实是让冷眼在对谈的一开始就为自己捏了把汗。

但在与那日苏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从一开始的紧绷,到后续慢慢地松弛,甚至最后那日苏老师“反客为主”,冷眼仿佛也短暂地体会到了《乐夏》PD们面对这些有趣、有个性的乐队老师们时的感受。

伴随着节目进入尾声,《乐夏3》的总决赛即将打响,期待安达组合能再次惊艳全场。

这个十月,安达组合启动“安达组合游牧轮回之印迹”巡演之路,冷眼也希望未来有机会能前往现场,在此祝愿安达组合巡演一切顺利!

当然,秋冬已至,《乐队的夏天》也总会结束,冷眼希望并祝福这一期一会的“乐队的夏天”永不散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