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结婚人数不断下降,结婚年龄逐渐推迟的趋势明显。根据民政部最新发布的《2022年民政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全年结婚登记人数较上年减少10.6%,结婚率下降至4.8‰。其中,20-24岁人群结婚比例降至15.2%,呈现出持续的年轻人结婚延迟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 结婚人数下降的趋势

自2013年结婚人数达到峰值后,我国结婚人数连续9年呈现下降趋势。值得注意的是,2022年结婚人数首次跌破了700万对大关,显示出结婚热潮的明显减弱。从年龄分布来看,20-24岁人群占比仅为15.2%,相较上一年下降1.3个百分点。

  • 年龄结构的变化

过去十年中,我国结婚年龄结构发生显著变化。2010年,20-24岁人群占比高达37.6%,而到2022年已降至15.2%,降幅达22.4个百分点。相比之下,25-29岁人群在结婚人口中的占比持续上升,占比为37.24%。30-34岁和35-39岁人群的结婚比例也在不断上升,分别为20.72%和9.14%。

  • 初婚年龄的推迟

结婚年龄的推迟是导致结婚人数下降的重要原因之一。根据《中国人口普查年鉴-2020》,2020年我国的平均初婚年龄为28.67岁,比2010年增加了3.78岁。这一变化与“90后”“00后”作为新的婚育主体,教育年限增长和就业竞争压力增大等因素密切相关。

  • 多因素影响结婚人数

结婚人数减少除了年龄结构变化外,还与适婚人数减少、思想观念变化以及疫情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四十年来,我国出生人口连续下降,使得适婚年龄的年轻人数量也在减少。另外,2022年第四季度受疫情等因素,部分人推迟结婚,影响了整体结婚人数。

  • 2023年上半年的结婚趋势

2023年上半年,我国结婚登记人数增加至392.8万对,同比增加19.6万对。尽管结婚登记人数有所回升,婚庆经济包括婚宴在内呈现出更为明显的回暖。甜蜜经济持续升温,中秋国庆假期婚庆市场迎来了一波消费热潮。

对此,你怎么看?欢迎评论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