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几天,俄罗斯在东北战线发动了“声势浩大”的“大反攻”。不得不说,这波大反攻“战果辉煌”,怒送了几千人头,好几个合成营以及成百上千的各类装甲车,先看看乌军这几天发布的战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当地时间11号开始,歼敌人数从原本的300-400,跃升至820。坦克34辆,Armored Personnel Vehicle,各类武装车辆91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紧接着的10/12,人数接近破千,坦克42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0/13,人数破千,坦克26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昨天虽然没破千,也差不了多少了,但坦克和apv的数量少了不少。

综合这几天,跌军总攻损失超3500左右的炮灰,坦克损失超过100辆,各式军车超200辆。综合多方战报,跌军近期对阿夫迪夫卡的进攻接近以惨败告终。根据非常严谨的旅乌华人指尖上的乌克兰统计:

俄军在这一轮攻势中损失超过200台坦克以及装甲车等重型装备,按照俄军一个BTG战术合成营75-82台装备计算,俄军至少两个合成营被打残,目前至少可以确认俄军第114步兵旅基本损失殆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跌军肆无忌惮的使用白磷弹,前几天在指责以色列用白磷弹的群体赶紧叫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根据另外一些统计,俄军在这几天的反攻中损失了整个90装甲师,乌军趁势发起反击,将俄军击退了大约500-1000米左右。

跌军惨败的原因,其实显而易见。用装甲集群在无遮掩的平原上乌(无)拉(脑)冲锋,成了乌军火炮的活靶子,损失没有最多只有更多。

这次反攻,看起来是非常反军事常识的。

其一、之前的交手已经证明,以跌军的能力,是无法和西式装备,灵活机动的乌军打机动战的。跌军所有的进展,基本都是在绝对火炮数量优势下以洗地及炮灰不计伤亡的死亡冲锋得来的。也就是说,只有在火炮相比对方有明显优势时,跌军的进攻才能奏效。战至今日,跌军火炮数量的优势已被抹平,在兵员素质、情报能力和装备条件都居劣势的情况下,打机动战只有死路一条。乌方也说,早就侦查到了跌军在当地的集结,在如今的科技条件下,大规模的装甲部队集结几乎是无法隐瞒的。

其二、古代战场上,装甲部队(骑兵)在开阔地的大规模冲锋是压倒性的力量(只有素质最高的步兵才能在开阔地不凭借地形勉强挡住骑兵的冲锋)。但在现代战场上,这种冲锋显然会遭到对方各式火力的严厉回击。所以,现代战场只有在3种情况下能进行开阔地的装甲冲锋:

  1. 己方火炮完全压制对面火炮,打的对方抬不起头,会己方装甲部队提供足够的火力掩护。
  2. 明显的空中优势。
  3. 对方没有火炮,也没有空中火力

正如上文所述,如今的跌军完全不具备以上任一条件。这也决定了它们的装甲冲锋只能是送死。

不出于军事考虑,那就只能是出于政治考虑。显然,前几天突然引爆的以巴冲突为跌提供了掩护(至少跌是这样认为的)。™想利用西方分神的机会,赶紧在乌克兰搞一票大的,挽回目前一直被动挨打的局面。之前在库比扬斯科方向,跌可能认为因为没有出动装甲集群猛冲猛打,以至于收效甚微,这次就搞个装甲冲锋,看看能不能大力出奇迹,直接把在南线丢掉的场子找回来。

而时间点配合的如此之好,也意味着它们可能事先知道以巴冲突的具体时间表,换言之,跌间接或深度介入此次蛤蟆屎的行动并非很多人所说的那样不可能。

同样的出于政治因素而非军事因素考虑而进行的反攻,是跌的“拿手好戏”。在80多年前的二战战场也是如此。在德军大范围突击并全面突破苏军各处防线后,苏联最高层竟根据战前制定的防御计划,所谓的防御计划这样写道:

如果战略第一梯队不仅击退了敌人的首次突击,并且在主力展开之前已将战斗行动推至敌人领土,那么,战略第二梯队(第聂伯河一线)根据总的战略企图应当加强第一梯队并实施反击。在战争爆发的第一天就下令苏军全线转入反攻。

在这样的政治背景下,苏联国防人民委员先是在22日发布第二号命令,要边境各军区进行猛烈反击,肃清入侵之敌。随后立即从一个胜利走向另一个胜利,宣称敌人已被击退,命令苏军向敌人国土挺进。

可惜,德军不是苏联自己人,对cifu的肃清命令充耳不闻,继续前进,倒是替cf肃清了藏在苏军中的坏分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联自己拍摄的二战纪录片也显示,前线政委非常严格的执行来自大林的反攻命令,甚至还将一线指挥官直接移交军事法庭审判。于是,在政治的压力下,苏军盲目反攻,最终导致了一波惨过一波的连续惨败。

德军能玩好装甲突击,也恰恰提供了一个正面例子:无论在西欧而是在苏德战场,德军在大规模突击前,都会进行长达数小时乃至数天的炮火准备(也就是以炮火洗地的方式全面扫清对方在一定距离内可能的反坦克火力点),并用航空兵大肆轰炸对方的各类机场,空降兵和第五纵队也全面出击,瘫痪并控制对方的物流枢纽,通讯设施和各种军事基地。

也只有在这种情况下,大规模的装甲突击才能成功。

为了一些面子,如此反常识和反规律的行为,也注定了俄罗斯在这场战争中的结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